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遼源礦工墓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是依託遼源礦工墓遺址建設的一所專題陳列館。遼源礦工墓作為日本侵略東北,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奴役殘害中國勞工的重要歷史遺存,是吉林省境內重要的涉日遺存之一。它從一個側面真實記錄了,東北淪陷的十四年裡,中國人民所遭受的血腥統治、殘酷剝削以及在黨的領導下廣大礦工所表現出來的頑強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鬥爭精神。2005年11月,礦工墓以其所具有的重要歷史價值和警示教育意義,被中宣傳部確立為第三批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3年3月被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源礦工墓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反映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掠奪自然資源,殘害中國人民的見證地,也是全國僅存幾處保存完好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證之一。遼源礦工墓過去被稱為“方家墳”、“萬人坑”。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將魔爪伸進遼源煤礦,開始了長達14年嚴酷的殖民統治。日偽統治的西安煤礦下設四個採炭所,建立了14對坑口,轄42個大櫃,推行“以人換煤”的“人肉開採”政策,野蠻開採掠奪遼源的煤炭資源,據日偽資料記載,從1931年佔領西安煤礦至1945年日本投降,從西安掠走煤炭1548.96萬噸,在獲得億元高額利潤的同時,卻留下了6個堆滿中國礦工遺骨的萬人坑,礦工墓就是其中最為典型和集中的一處。

1963年9月,礦工墓開始挖掘整理對外展出。礦工墓原由遼源礦務局管理,2001年9月3日,整建制移交到遼源市文化局,現隸屬於遼源市文廣新局。

遼源礦工墓保護範圍20萬平方米,分為陳列展示區和墓地遺址兩大展示部分。

陳列展示區建有一座1055平方米“遼源礦工墓遺址陳列館”,現在展出的基本陳列主題為《歷史見證殖民劫難——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遺存及史實陳列》。展覽結構共分成六個部分,其主體展示內容為四個部分。序幕部分《煤城西安》;第一單元《侵佔礦山》;第二單元《礦工血淚》;第三單元《礦山風雲》;第四單元《遼源光復》;尾聲部分《公祭與警示》。陳列以特殊的文物語言,形像生動地展示了遼源礦工的悲慘境遇與苦難,真實地揭露了日本殖民統治的殘酷與黑暗,見證了日本侵華期間所犯下的-罪行,從而使國人在歷史與現實的比照中,提升對東北近現代史的瞭解與認知,自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建設自由民主富強之國家而奮鬥。

墓地遺址佔地近6萬平方米,現有八處屍骨展館,保存著反映不同時期及不同內涵的197具完整的死難礦工遺骨及20餘具零散的礦工遺骨;在墓地西坡還有一處“煉人爐”遺址,雖經歷半個多世紀,迄今為止仍可見一尺多厚的骨灰和焦土;周圍山坡上分佈著3000多座礦工墳。

遼源礦工墓陳列館文物藏品230件,主要有日本侵略者遺留下來的礦山所用的生產設備、文化與生活設施,還有與礦工息息相關的生產及生活用品。珍貴藏品有:牛世清的工票、史志大鐘、《西安礦業十年史》日文版、勞工證、在籍證明、礦山用日式大型絞車、日立制變壓器、電動機等。

在礦工墓中心山崗上聳立著死難礦工紀念碑,館區的一角建有一座由128塊警示碑組成的碑林,作為一處人文景觀,警示碑林突顯了礦工墓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的作用。為了方便參觀者,館區內還建有導覽圖,並配備有一支高素質的講解員隊伍,為觀眾進行全程導向服務。

礦工墓從1963年挖掘整理對外展出,至今已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及國外友好人士近600萬人次。

歷史沿革

礦工墓的形成是與遼源的歷史是分不開的。遼源是以煤炭發展起來的城市,遼源近代史就是煤礦發展的興衰史。遼源煤礦即現在的遼源礦務局,解放前稱“西安煤礦”,它是一個有著近百年曆史的老礦。回顧西安煤礦的歷史,它早期經歷了私人商窯時期(1911—1927年7月);官商合辦時期(1927年8月—1931年11月);東北淪陷時期(1931年12月—1945年8月)幾個階段。

在漢代,我國的勞動人民已在這一帶發現了煤礦田,但由於封建制度的束縛,沒能很好地開發。明末清初,朝廷藉口東北邊患嚴重,為維護“龍脈”,將西安變成打獵、行樂的“圍場”,嚴禁採掘,清時亦然。

清宣統三年(1911年)在泰信一帶居住的農民陳得財,在鑿井時挖出“黑石”,後到奉天鑑定,確認為煤炭,是可燃之物。

當時遼源的民族工業已經發展起來,這一帶釀酒、榨油、缸瓦窯等手工業作坊相繼出現,它們主要是以木材為燃料,周圍山林砍伐殆盡,薪材奇缺,於是陳得財與當地地主傅興周商定開發煤炭,組織一萬元的資金股份,成立了富國公司,自始揭開了遼源煤田開發的序幕。富國公司的建立使傅興周成為鉅富,一些有錢人,看到挖煤有利可圖,便積極投資,一時間私人商窯林立。至1924年相繼有寶興公司、大同公司、同慶公司、大成公司、全益公司、富華公司、寶華公司、富海公司、永記公司等十傢俬人商窯。

西安煤礦豐富的煤炭資源,引起外國資本的覬覦之心,更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已具有軍國主義性質的日本的垂涎。1913年,日本帝國主義在華成立“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又名“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旋即派人到西安煤礦進行調查,蒐集經濟情報。日本大正五年(公元1916年)十二月廿五日,日本政友會代議士森恪召集第四十四次帝國議會,研究了滿鐵所屬的大連煤礦擴大生產規模的議案及“滿鐵”對西安煤礦的調查報告書。1917年1月11日,“滿炭”與大同公司結合成交,締結采掘承包契約,改設中日合辦西安煤礦有限公司,日本資本開始正式滲入到西安礦區。1917年,日本東洋炭礦株式會社成立,不斷以“技術援助”、“中日合辦”、“貸款”等方式將資本滲入到西安煤礦。1918年,日本安川財團所屬的“明治礦業株式會社”也將魔爪伸進了西安礦區,勾結紳商、窯主在西安成立了健元、健兆、泰信三個中日合辦公司,三公司合稱“明治礦”時稱“日本窯”。

隨著日本資本的日益擴張,使遼源的民族採礦業逐步陷入困境,東北軍閥張作霖藉助全國反日浪潮,提出“禁止外國經營煤礦”。1927年他派楊宇霆主持發起合併西安十大商辦公司。同年三月,命白銘章為西安煤礦公司籌備處主任,負責接收事宜。1927年8月1日,十大公司生產經營權被完全控制在東北軍閥手中。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把東北變成他們的戰略物質供應點,派河本大作一行人接收西安煤礦。1931年12月28日,在漢奸於芷山的武力協助下河本大作完成了對西安煤礦的全部交接。至此西安煤礦淪為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之下,廣大礦工成為-奴,礦山從此進入了長達十四年的最為黑暗的東北淪陷時期。

東北淪陷時期的西安煤礦是用礦工的生命來換取煤炭的,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把東北變成他們侵佔全中國的戰略基地,滿足戰爭對煤炭的需求,瘋狂地加速了對煤炭資源的掠奪。他們以少量的代價,甚至不用代價進行破壞性掠奪式開採,即採取後退殘柱式冒落採煤方法,把礦工趕進毫無人身保障的礦井中採煤,致使大量礦工死在礦井中,從那時留下的資料上看,在每生產一噸煤要消耗多少原材料的欄目中,除了火藥、-等材料之外,還有一項就是“消耗”零點幾的中國勞工。他們根本就不把中國人當人看待,而是當成“原材料”來消耗的。日本侵略者為了掠奪煤炭資源,推行“以華治華”的政策,在礦區先後扶植了42個封建大櫃。方家櫃是其中對礦工統治最殘酷的,大把頭是當時天津茂川特務機關的特務方明、方成兩兄弟,蔡久齡是方家大櫃的總經理。當時有一首這樣的民謠“馬怕下坑內,人怕方家櫃”,可見其對礦工的剝削與破孩程度。“方家墳”從1940年冬開始埋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把墓地埋滿了。1943年在墓地的西坡建了“煉人爐”,從1943年至1945年這裡濃煙不斷。

1945年8月15日,經過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迎來抗日戰爭的勝利,西安煤礦脫離了日寇的統治,然而卻留下了一個個堆滿中國礦工屍骨的“萬人坑”。

1951年鎮壓-時,將-礦工劊子手、大漢奸蔡久齡在他現跪像處槍斃,以祭死難礦工。

1963年9月,祭掃發掘“萬人坑”時發現了牛世清“一張工票”,人們看到在296平方米的地方,竟埋著三排屍骨179具,還發現雙手雙腿被一道道鐵絲-著的屍骨,以及頭骨、臂骨、腿骨上殘留很深的刀砍斧傷痕跡的屍骨,真是觸目驚心,令人不寒而慄。在墓地西南坡,就是當年的“煉人爐”遺址,雖經歷了幾十年的風吹日曬,在四十二平方米範圍內仍可見一尺多厚的骨灰和焦土。

1964年整理出七處各種類型死亡的礦工屍骨及一處“煉人爐”遺址供參觀憑弔,在墓地中心山岡修築了《日偽統治時期遼源煤礦死難礦工墓》紀念碑。

1973年,礦務局又組織100多人以歷史文物為依託,以礦工墓為現場,籌建了“階級教育展覽館”,轟動全國,使遼源礦工墓成為教育的課堂。

1983年11月24日被確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2003年礦工墓在省市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與支持下進行了維修保護建設,七處屍骨點和一處“煉人爐”遺址在保護原貌的基礎上進行了維修加固,還新建一座1055平方米的綜合陳列館。

2005年11月20日,遼源礦工墓被中共中央宣傳部確立為全國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08年3月25日,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被確定為吉林省首批免費開放展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2013年5月,遼源礦工墓被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城森林植物園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省江城森林植物園位於東豐縣境內四(平)——白(山)公路303國道246公里處,西距東豐縣城12公里,東距梅河口市9公里,交通便利,是集旅遊、度假、餐飲、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動植物園。從江城森林植物園仿古大門進入,自然景觀如詩如畫,園內山青水秀,花紅草綠,亭臺樓閣,曲徑通幽。有林地、水面3.6平方公里,水上公園8公頃,內有遊船和汽艇;林內鋪設甬路3公里,構架吊橋、虹橋、長廊橋10餘座;山中有原始次生林及10萬餘株多種人工林。園內有亞洲最大梅花鹿養殖繁育基地,其鹿產品久負盛名,享譽世界,是難得的滋補佳品。叢林中棲息著野雞、狐狸、松鼠、獾子、灰鶴、山貓等多種野生動物。山間生長著中草藥、山野菜、食用菌近千種。湖中有草魚、鯽魚、鯰魚、武昌魚、黃鱔、棒魚等30多種野生魚類,是垂釣的最佳場所。江城森林植物園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大批縣內外遊客。

聚龍潭生態旅遊度假區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聚龍潭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吉林省東遼縣縣城白泉鎮。四梅鐵路有停靠站、303國道穿城而過。距遼源市中心12公里。是集觀光、會務、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19世紀末,在東遼河一級支流,烏龍半截河上築壩,形成了一座容2414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並進行了景區的開發建設,2003年開始向社會開放。度假區整體面積67.9平方公里,水庫大壩前驅和東、西兩座山嶺地域,為觀光度假旅遊區,上游烏龍半截河流域和秋樹河流域,為生態旅遊度假區。度假區建立以來,始終以突出“水文化”為核心,迴歸自然,休閒度假為主線的開發思路和功能定位。服務功能基本完善,部分景區正在進行招商。本著邊招商邊對外開放的原則逐漸完善各項旅遊功能。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原來是清代盛京圍場105圍中最大的圍“扎拉芬阿林的圍”和著名的“扎拉芬阿林”。據“盛京通志”記載:“滿語”“扎拉芬阿林”即是漢語:“壽山”,亦是圍名,又是山名。這兒是大寒蔥頂子山,地處磐石、伊通、東豐和東遼四縣交界之處。古驛道交通要塞,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曾經是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始祖居住之地。據莊福林著《葉赫研究》一書介紹:“葉赫那拉氏的始祖是蒙古人星根達爾汗,原姓土默特在五代的時候被到達此地的那拉部落招贅,改姓那拉氏。十六世紀他的後代祝孔革才移居現在的葉赫河畔,此地即是此城,也稱璋城,是葉赫那拉氏的發祥地。具體位置就在扎蘭芬阿林圍內,寒蔥嶺山下-附近。”歷史

據清代大學士高士奇編撰的《扈從東巡日錄》和南懷仁寫的《韃靼旅行記》記載: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十八日第一次到盛京圍場,扎蘭芬圍,阿林山狩獵,駐蹕於此,並賜名此山為壽山引至“奉天通至”卷二頁一六二二《西安縣誌略》康熙東巡曾在這過生日,留下很多傳說:一是遼源市龍山區的壽山鎮壽山村旁邊的“大壽山”二是龍山區福鎮街的“小壽山”,實際康熙過生日的地址應是扎拉阿芬圍的大寒蔥嶺山下,這裡才是康熙率五千人馬祝壽之地。因為壽山鎮也是扎拉芬圍轄地,西安縣誌略記載壽山鎮壽山為康熙過生日之地也是事出有因。三是伊通營城子鎮壽山水庫旁邊的壽山;四是樺甸市榆木橋子鎮壽山村的壽山;五是吉林省舒蘭市榆樹溝鄉萬壽村附近的萬壽山。實際上,康熙皇帝生日而得名的“壽山”,應該是小寒蔥頂子。寒蔥頂子山屬於哈達嶺支脈,北狹中闊,地貌為低山丘陵區,山脈縱橫起伏重疊三百環山,構成複雜的峽谷底,山脈中上部較為陡險,下部較為平緩,最高峰海拔620米。位於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沙河鎮。

乾隆十九年(1754)駐盛京圍場內,曾賦《即事詩》賜盛京和兩將軍,詩曰“吉林圍接盛京圍,天府秋高獸正

肥。本是昔年馳獵處,山情水態記依稀。依韁執役兩將軍,率下從公各效勤。都是沛豐諸子弟,爭先奮勇起風雲。”皇帝的東巡和御駕行圍,實際上是大規模的狩獵活動,同時,還特別強調“我朝行圍不在於獵獸,而在於講武,使其習熟弓馬蓄練隊伍。”康熙曾明確指出:“盛京圍場”將圍取鮮和騎射演武相結合,非徒為撲進口味(引至《大清會典事例》卷七0、七0九頁)。

文化

遼源位於吉林省東南部,被譽為東遼河畔的一顆明珠。遼源的歷史源遠流長,清代這裡被闢為皇家“盛京圍場”,康熙皇帝曾欽敕“皇家鹿苑”。隨著國家文化產業的大發展,由遼源關東盛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一手打造的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成為遼源一張響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項目建設地址位於長白山餘脈遼源市寒蔥頂國家森林公園內,東豐縣沙河鎮慶餘村六組。建築佔地面積15公頃,規劃佔地面積150公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關東老城、關東古鎮、關東古村落、皇家鹿苑、盛京圍場、民俗博物館、滿族風情街、演藝培訓學校、《雪域長白》大型情景詩畫演藝、攝影棚、影視劇後期製作中心(數字機房)、劇組接待中心(賓館兼張大帥府)等十三個功能區。形成年拍攝100(部)集影視劇,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的生產規模。建設總投資11606.63萬元,平均年營業收入5320.42萬元,利稅942萬元。項目建成後,按照文化旅遊產業帶動相關產業1︰7比例計算,將拉動相關產業1000餘人就業,並對7大相關產業起到帶動作用。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位於吉林省遼源市寒蔥嶺國家森林公園內,是集影視拍攝製作、民俗生態觀光旅遊以及數字影視科技孵化基地三位一體的綜合文化產業園區,突出了“盛京圍場、皇家鹿苑、關東文化、滿族風情”的特色。本園區是由著名電視製片人,遼源盛京文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冷雪松先生出資建設的,將打造成為關東民俗文化及關東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藏地、聚集地、展示地,打造成為中國北方最具影響力的影視拍攝基地。

截至到2012年7月,項目已經吉林省文化廳、吉林省旅遊局、吉林省發改委、吉林省環保局、吉林省國土廳核准立項並實施建設。被納入《吉林省文化產業規劃》、《遼源市十二五發展規劃》、《遼源市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規劃》、《遼源市重點項目提速規劃》當中,為遼源市重點招商引資建設項目、被遼源市政府授予“創業示範基地”。

一區為關東古城:位於園區入口向溝谷裡側(北)150米處,是整個園區的核心景區部分。主要用於體現東北古城鎮民俗、民情和鄉土文化,同時滿足東北題材的影視劇拍攝需要。

二區為古民俗村落:該區位於1區北側,主體景觀為昔日皇家鹿苑,以皇家圍場和皇封鹿苑為內容。

三區為滿族民俗一條街:即關東古鎮,是關東滿族民俗文化展示區,位於2區西北側的溝谷臺地之上,主景觀為地主大院和周圍散佈的各種關東古民間作坊以及佃戶平民的實居。

四區為皇家圍場:該區位於3區西南側的天然次生林地內,地勢平坦,背景正依託神茸架主峰樹豐林密、層巒疊嶂,建有皇帝行圍臨時駐蹕處及各種大帳。

五區為女真原始部落:位於盛京圍場北側溝谷深處。搭建地窨子、馬架子、木擱楞房、乾打壘房,反映女真部落及關東原始先民繁衍生息之地。

六區為臨時搭景地:位於5區西側的溝谷臺地之上,主要為其他劇組進入園區根據不同劇情需要臨時搭景之處。

七區為古殿仙閣:該區為宗教文化區,位於6區正北方的山坡處,是園區重要標誌物之一,也是影視拍攝重點景地之一。

八區為林地民俗文化區:區位於1區北側,2區的東側,以不同形式的林區建築為主體,以林區民俗文化為內容,積極開展“林區樂”休閒度假旅遊活動。

九區為少數民族文化區:位於8區東側溝谷上端臺地處,搭建早期朝鮮族民俗建築群落,還可根據不同關東影視拍攝需要搭建其他少數民族群落。

十區為珍稀植物保育區:以寒蔥擴繁保育為主,由於寒蔥的藥用價值相當於人參,曾做為御膳貢品倍受關注,為遊客提供觀賞、採摘和藥用的特產基地。

十一區為森林生態保護區:為生態保護區,環繞古城及各功能區外圍的天然林地,通過林下人工引種人參、刺五加、平貝母、天麻、靈芝、百合、草蓯蓉等東北名貴中藥材,將保護功能和多資源開發有機結合起來。

十二區為接待服務中心:該區為接待服務區,位於1區和9區的東側,主要功能是接待導遊、信息商務、內景攝影棚、辦公小區等。

十三區為其它小區:該區包括:休閒廣場,佈局在園區入口處連接古城樓,平時作為休閒草坪廣場,影視拍攝時作為攻城掠地場景;月下荷塘,佈局在關東古城西側,延園區西側水系,依據不同地勢建多個接鱗次比荷塘,伴有小橋流水景色相連;野果採摘區,為神茸架東側山樑,園區大環路兩側天然形成,並由多個天然形成的休閒草坪連成小區,以採摘山裡紅、核桃、榛子、林下菌類和人參、寒蔥等中藥材為主;民俗一條街購物中心,佈局在園區主景“關東古城”內,兩側為明清古建築店鋪林立,為影視拍攝主景地,同時為購物功能區。

基地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由著名影視製片人冷雪松等一大批國內著名的影視文化創作人員,製作了《軍歌嘹亮》、《關東金王》、《關東漁王》、《小城交警》、《山裡紅》原名《角兒》等十餘部描寫關東大地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人物的電視劇作品,這些作品全部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並榮獲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全軍電視劇“金星獎”一等獎;東三省電視劇“金虎獎”一等獎;吉林省“長白山”文藝獎;中國策劃大會影視作品金獎等多項獎勵。

園區將突出“盛京圍場、皇家鹿苑、關東文化、滿族風情”的吉林文化特色,打造成集影視前期拍攝、後期製作、民俗展示、影視作品發行、影視衍生產品銷售及民俗生態觀光旅遊、數字影視科技孵化基地的綜合文化產業園區,成為關東民俗文化、關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藏地和展示地,打造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同時,該基地的建成也將填補全國清末民初歷史橋段影視基地的空白,形成年拍攝100集電視劇的生產規模。正在籌拍的《關東鹿王》、《關東參王》、《關東藥王》以及反映中國礦業發展的30集電視連續劇《大窯主》、歌頌當代中國農民精神追求的20集電視劇《七彩田野》在新建成的園區內拍攝,通過關東系列電視劇把吉林的歷史、文化、風情、特產等通過熒幕推介給全國。

龍泉湖山莊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龍泉湖山莊此地山隱四龍,水蘊巨龜,有四龍抱一龜的傳說。佔地面積60.5公頃。廣場建有長廊環繞的露天餐廳,獨具一格,是舉辦篝火晚會和室外卡拉OK的最佳境地。山莊有養殖場、綠色蔬菜種植園和果樹園;有容納近百人的大型會議室,也有高檔小型會客廳;有標準間、高級客房,床位60餘張;一次性能接待240餘人就餐。

地址:遼源市龍山區壽山鎮永治村

寒蔥頂國家森林公園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吉林遼源旅遊景區集錦

寒蔥頂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交界處的大小寒蔥頂周圍地域,公園規劃區7480公頃。清初時期,被敕封為“皇家鹿苑”、“盛京圍場”,清朝歷代皇帝都曾到此行圍狩獵,被譽為“肇跡興王”的“龍脈之地”,有豐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寒蔥頂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長白山脈哈達嶺南部,地貌為低山丘陵區,山脈縱橫起伏重疊,構成較為複雜的山巒峽谷臺地。全區山脈中上部較為陡險,下部較為平緩。最高峰為小寒蔥頂子,海拔620米,其餘山峰400—600米。

公園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雨少,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漫長。

公園內小寒蔥頂子為西南—東北走向,並以此為分水嶺,分水嶺北部和東部為松花江水系;南部和西部為遼河水系;北部和東部為伊通河發源地;南部和西部為東遼河發源地(拉津河)。區內河流多為季節河,徑流量最大季節為7—9月份,公園南側有小型水庫一座(即安西水庫),最大庫容為970萬m3。

豐富的森林季相景觀是公園的一大特色,一年四季,是花的海洋,綠的天堂,美的仙境。初春,迎春、連翹鮮花盛開,草木蔓發,百鳥相鳴;盛夏,白樺、曲柳林木茂盛,忍冬、蝟實灌木叢叢,綠蔭沉凝,野藤纏繞,苔蘚低伏,翠綠的葉片伴著輕柔的枝條,舞影婆娑,泛浪掀波。深秋,松林沉黛,楓葉似火,層林盡染,碩果綴枝,野果累累,百草含芳,漫天飄香。隆冬,群峰跌巖,風蕩-,白雪皚皚,銀裝素裹,霧淞勝景,一望無際,千姿百態。

小寒蔥頂特產的寒蔥曾是朝廷的貢品,寒蔥能治百病,比人參的藥用價值還高,為稀有植物。在公園內的寒蔥擴繁區遊人可以沿遊步道尋覓、觀賞寒蔥。

野營區、野生動物繁育區及動物放養區等園區,由原始天然次生林和部分人工林構成,在原有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的基礎上,又配植的少量高大的紅松、冷杉等樹種,形成針闊混交林景觀。並在立地條件較乾旱的地段和坡麓地帶,分別片植或叢植了杜鵑、丁香、薔薇、忍冬等花灌木,形成繁華錦簇的景觀效果。

接待區、宗教文化區、盛京圍場觀展區、東北滿族民俗園區根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在保護和撫育好原有林木基礎上增加了季相樹和花灌木的種植,以保持其自然古樸的景觀特色。

豐富的森林季相景觀,構成一個“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鳥語花香的優雅休閒環境。森林公園內的高山深谷,茂密的森林及眾多溪流為許多野生動物提供了隱蔽場所和生活條件,公園在這些區域設置投食槽、招鳥巢、飲水站等設施,仿效野生動物自然特性結合景觀特徵,使野生動物逐步適應後經常光顧,公園在動物散放區修建圍牆式動物圍欄,防止動物逃逸。小動物散放區引入野兔、松鼠、雉雞等各類小動物,遊客可近距離親近小動物;大動物散放區引入野豬、狍子、黑山羊、狼等大動物,遊人可在管理人員的指導下結伴或遠距離觀賞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