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晉南絳縣有一個叫做喬寺的村子,其特產有蓮菜,村子周圍有很多蓮花池,村人精明能幹,因此流傳著一個歇後語:喬寺的蓮菜—眼兒多。但是其名氣,更多是佔了村北那座巨大的碑樓的光。初春的季節,徜徉在村內,新式的民居正在拔地而起,老民居都已被拆毀大半,村內歪斜地扔著幾隻破損的墓碑,訴說著當年“破四舊”的時光。村西的一座老宅院,基本上保存完整,不知道是不是碑樓的主人家的舊產業。碑樓的主人叫做周祿在,又名周萬鍾,是清朝道光年間聞喜縣(喬寺村原屬聞喜縣)的鉅商大戶,也是離此地不遠的橫水鎮探花喬晉芳的姑父。附近村莊一直流傳了一百年的周祿在家族“發財一碗茶,倒灶(河東方言,在這裡指破產)一匹馬”的故事。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碑樓邊上綠意濃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村內的騾馬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一處完整的民居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樹德務滋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門枕石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過廳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正房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村內殘留的堡牆

傳說嘉慶末年,以白蓮教為代表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在華北有一支叫小閻王的義軍與清軍交戰。一次,小閻王軍佔領了一座城池,城中人皆已散去,惟一名叫周祿在的賣茶人出城不及,等小閻王訊問周時,周急中生智,答:“小的為迎接大王,專門燒茶鎬賞義軍。”小閻王看他可靠,臨走時將軍中金銀細軟藏於周賣茶的井中,並委託周看管,聲言他日勝利後必有重賞。不久,小閻王軍敗,周祿在將藏於井中的金銀打撈上來,日夜兼程趕回老家喬寺,置田買地,大興土木,建起了佔喬寺一半面積的周家大院,並以此金為本北上經商,從喬寺到北京,周家人住的是自己的店,吃的是自己的飯。這就是“發財一碗茶”的故事。

周祿在經商發達之後,特別在京城結交達官貴人,花錢捐了個資政大夫,步入了晉商名流。與此同時,其內侄喬晉芳參加殿試,高中探花,被稱為“兩千裡地無雙士,三百年來第一人”,更使得喬寺周家和橫水喬家名聲遠揚。致富發家的周祿在不忘鄉里,濟貧幫困,成為聞名鄉里的豪富。道光十七年,周祿在病逝,村民感其德,在村口為其建起功德碑樓,探花喬晉芳親自撰文作序。喬寺碑樓之大、之字、之文、之雕都堪稱絕世。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遠望碑樓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碑樓側面,雕刻之精巧,令人幾乎窒息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氣勢巍峨

周祿在去世後,其二代經商已大不如前,但揮霍享樂卻出了名。據說同治年間,周家購進了一匹寶馬,而天下只有一對,另一匹在皇室。於是國舅爺(同治帝大舅哥)奉旨私訪尋馬,來到喬寺尋到寶馬,便提出要買。誰知財大氣粗的週二世竟口出狂言:“你有多少錢?我還想買另一匹”。國舅爺回奏聖上,同治大怒,派人將週二世押進京城。週二世毫不懼色,坐上囚車,還讓家人派四匹騾馬拉上喬寺的水,一直到死喝的都是喬寺水。當然寶馬被皇室強佔了。這就是“倒灶一匹馬”的故事。

以上的故事基本上屬於杜撰,無非又是“晉商之財來自闖王遺金”之類的同類版本,且傳說中的人物在時間上有出入。“小閻王”倒是真有其人,查閱晉南一些老縣誌,此人為清末侵擾晉南的捻子軍領袖,活動時間絕對不會早於道光。但是周家累世經商,家資富有,其內侄喬晉芳官運亨通,周家聯姻喬家,在商業上互通有無,政治上提供幫助,為其發展做大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據村人劉玉棟先生記載,周家搞糧食經營,生意遍及周邊府縣,在京師、西安、天津、山東、安徽、河南等地有商號。發達後捐了個武翼都尉軍功議敘遊擊、資政大夫的官銜,其父、其子多有官銜封賞,其後人家中有原來的誥命聖旨盒。上世紀60年代周家大院還很完整,除主體三進大院外,還有繡樓、書院、會客堂、祠堂、後花園等建築,雕刻精美。後逐步拆除殆盡。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據說周家大院被拆除後搭建在絳縣沸泉村的紫雲寺中

村北的碑樓,據說是其照搬河南洛陽城的一座巨型碑樓樣式建立的。蓋碑樓時,周家吩咐管家從銀庫取出一斗金磚交給了工頭。建造採用堆積法,即樓體蓋多高,用土將周圍填起多高,四面有斜坡,構件從斜坡從上搬運,完工後再將土取走。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背部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局部八寶磚雕圖案,可以看見的有銀錠和方勝等物

其第一碑室最大,裡面並排豎有三通石碑,第一通為序,為“詔授奉政大夫戶部河南司正郎乙酉科優貢、已未科探花,翰林院編修散館刑部主簿武英殿校加一級喬晉芳撰文並書丹”。正文為序,內容:“蓋聞四民之中商居一焉,懋遷有無化居地,商賈之所由昉也,顧商賈之道,財與人並相需,有財而無人則泉貨無由而孳息,有人而無財則經濟亦難以施行,是二者缺一不可也。祿在周姑丈者,家號素封,人稱多藝,有端木(端木賜,孔子門生,善經商)之材,工計然(春秋宋國人,善計算)之術,設立生意不一而足,公盛一號,繼舊業於前人豐裕,諸典創新,謀於一己,又得夥友諸人為之料理,而經營是以日增月盛,富擬陶朱(范蠡,越國人,善經營),而為夥友者亦需霑江河之餘潤獲利益於無窮焉。道光甲午公捐館舍,越二年榮歸佳城,諸夥友被其澤感其恩,豎片石於道左以寄思慕之情,屬餘為之序”。碑樓字體書法和雕刻尤絕,楹聯作者經劉先生打聽,為絳縣孟留村嘉慶舉人、曾任五臺縣教諭,在喬寺村教學的馬邦本。此人區區教書先生,為何請他書寫這麼多的楹聯呢?原來馬老夫子精於書法,在當地頗有名氣,周家人請馬老夫子書寫楹聯後,又與外地一些名家的字相比,最後馬老夫子獲勝,即被採用。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碑室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從懸掛的紅布來看,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碑樓,而是全村人的吉祥神廟了。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側面軒窗

晉南絳縣這個磚雕碑樓,全中國都找不下幾座

正脊頂部鐵藝

初春的碑樓,雖說還有些綠意,究竟不是最盛時。最好的時間當屬夏日,碑樓後面即是蓮池,蓮葉田田,魚戲蛙鳴其間,荷花嬌豔,迎風婀娜,伴隨驕陽古樓,真絳縣一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