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晋南绛县有一个叫做乔寺的村子,其特产有莲菜,村子周围有很多莲花池,村人精明能干,因此流传着一个歇后语:乔寺的莲菜—眼儿多。但是其名气,更多是占了村北那座巨大的碑楼的光。初春的季节,徜徉在村内,新式的民居正在拔地而起,老民居都已被拆毁大半,村内歪斜地扔着几只破损的墓碑,诉说着当年“破四旧”的时光。村西的一座老宅院,基本上保存完整,不知道是不是碑楼的主人家的旧产业。碑楼的主人叫做周禄在,又名周万钟,是清朝道光年间闻喜县(乔寺村原属闻喜县)的巨商大户,也是离此地不远的横水镇探花乔晋芳的姑父。附近村庄一直流传了一百年的周禄在家族“发财一碗茶,倒灶(河东方言,在这里指破产)一匹马”的故事。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碑楼边上绿意浓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村内的骡马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一处完整的民居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树德务滋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门枕石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过厅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正房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村内残留的堡墙

传说嘉庆末年,以白莲教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华北有一支叫小阎王的义军与清军交战。一次,小阎王军占领了一座城池,城中人皆已散去,惟一名叫周禄在的卖茶人出城不及,等小阎王讯问周时,周急中生智,答:“小的为迎接大王,专门烧茶镐赏义军。”小阎王看他可靠,临走时将军中金银细软藏于周卖茶的井中,并委托周看管,声言他日胜利后必有重赏。不久,小阎王军败,周禄在将藏于井中的金银打捞上来,日夜兼程赶回老家乔寺,置田买地,大兴土木,建起了占乔寺一半面积的周家大院,并以此金为本北上经商,从乔寺到北京,周家人住的是自己的店,吃的是自己的饭。这就是“发财一碗茶”的故事。

周禄在经商发达之后,特别在京城结交达官贵人,花钱捐了个资政大夫,步入了晋商名流。与此同时,其内侄乔晋芳参加殿试,高中探花,被称为“两千里地无双士,三百年来第一人”,更使得乔寺周家和横水乔家名声远扬。致富发家的周禄在不忘乡里,济贫帮困,成为闻名乡里的豪富。道光十七年,周禄在病逝,村民感其德,在村口为其建起功德碑楼,探花乔晋芳亲自撰文作序。乔寺碑楼之大、之字、之文、之雕都堪称绝世。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远望碑楼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碑楼侧面,雕刻之精巧,令人几乎窒息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气势巍峨

周禄在去世后,其二代经商已大不如前,但挥霍享乐却出了名。据说同治年间,周家购进了一匹宝马,而天下只有一对,另一匹在皇室。于是国舅爷(同治帝大舅哥)奉旨私访寻马,来到乔寺寻到宝马,便提出要买。谁知财大气粗的周二世竟口出狂言:“你有多少钱?我还想买另一匹”。国舅爷回奏圣上,同治大怒,派人将周二世押进京城。周二世毫不惧色,坐上囚车,还让家人派四匹骡马拉上乔寺的水,一直到死喝的都是乔寺水。当然宝马被皇室强占了。这就是“倒灶一匹马”的故事。

以上的故事基本上属于杜撰,无非又是“晋商之财来自闯王遗金”之类的同类版本,且传说中的人物在时间上有出入。“小阎王”倒是真有其人,查阅晋南一些老县志,此人为清末侵扰晋南的捻子军领袖,活动时间绝对不会早于道光。但是周家累世经商,家资富有,其内侄乔晋芳官运亨通,周家联姻乔家,在商业上互通有无,政治上提供帮助,为其发展做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据村人刘玉栋先生记载,周家搞粮食经营,生意遍及周边府县,在京师、西安、天津、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有商号。发达后捐了个武翼都尉军功议叙游击、资政大夫的官衔,其父、其子多有官衔封赏,其后人家中有原来的诰命圣旨盒。上世纪60年代周家大院还很完整,除主体三进大院外,还有绣楼、书院、会客堂、祠堂、后花园等建筑,雕刻精美。后逐步拆除殆尽。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据说周家大院被拆除后搭建在绛县沸泉村的紫云寺中

村北的碑楼,据说是其照搬河南洛阳城的一座巨型碑楼样式建立的。盖碑楼时,周家吩咐管家从银库取出一斗金砖交给了工头。建造采用堆积法,即楼体盖多高,用土将周围填起多高,四面有斜坡,构件从斜坡从上搬运,完工后再将土取走。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背部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局部八宝砖雕图案,可以看见的有银锭和方胜等物

其第一碑室最大,里面并排竖有三通石碑,第一通为序,为“诏授奉政大夫户部河南司正郎乙酉科优贡、已未科探花,翰林院编修散馆刑部主簿武英殿校加一级乔晋芳撰文并书丹”。正文为序,内容:“盖闻四民之中商居一焉,懋迁有无化居地,商贾之所由昉也,顾商贾之道,财与人并相需,有财而无人则泉货无由而孳息,有人而无财则经济亦难以施行,是二者缺一不可也。禄在周姑丈者,家号素封,人称多艺,有端木(端木赐,孔子门生,善经商)之材,工计然(春秋宋国人,善计算)之术,设立生意不一而足,公盛一号,继旧业于前人丰裕,诸典创新,谋于一己,又得伙友诸人为之料理,而经营是以日增月盛,富拟陶朱(范蠡,越国人,善经营),而为伙友者亦需霑江河之余润获利益于无穷焉。道光甲午公捐馆舍,越二年荣归佳城,诸伙友被其泽感其恩,竖片石于道左以寄思慕之情,属余为之序”。碑楼字体书法和雕刻尤绝,楹联作者经刘先生打听,为绛县孟留村嘉庆举人、曾任五台县教谕,在乔寺村教学的马邦本。此人区区教书先生,为何请他书写这么多的楹联呢?原来马老夫子精于书法,在当地颇有名气,周家人请马老夫子书写楹联后,又与外地一些名家的字相比,最后马老夫子获胜,即被采用。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碑室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从悬挂的红布来看,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碑楼,而是全村人的吉祥神庙了。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侧面轩窗

晋南绛县这个砖雕碑楼,全中国都找不下几座

正脊顶部铁艺

初春的碑楼,虽说还有些绿意,究竟不是最盛时。最好的时间当属夏日,碑楼后面即是莲池,莲叶田田,鱼戏蛙鸣其间,荷花娇艳,迎风婀娜,伴随骄阳古楼,真绛县一绝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