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須預防「紅眼病」

引言

結膜炎(Conjunctivitis)是指覆蓋著眼瞼內側面及眼球表面的薄膜(即結膜) 發生炎症,俗稱「紅眼症」,最常見是因細菌或者病毒感染而發生的傳染性急性結膜炎。現時夏季來臨,溫度、溼度高,容易助長病菌滋生及蔓延,加上炎炎夏日,大家喜歡都到海灘或泳池戲水游泳,若當中有患上紅眼病的人士,那麼其他人就有機會接觸患者眼睛分泌物汙染的水或用品,令感染紅眼病的風險大大增高。

紅眼病是一種傳染性高的疾病,每年六至八月是傳播高峰期,任何人士均有機會染上此病,尤其兒童,由於經常捽眼,並且衛生意識較薄弱因此較容易發生感染。大部分患上紅眼症的患者都可完全治癒,但有小部份患者角膜被炎症波及,出現免疫反應,而會拖慢痊癒時間。

結膜炎的成因

正常的眼睛,在眼白外有一層半透明的膜蓋住,這層膜就是結膜,它可產生黏液,用來蓋住並潤滑眼球表面。正常的結膜含有大量微絲血管,當存在發炎刺激時,會使微絲血管擴張,變得粗大充血,而出現所謂紅眼睛現象。

結膜炎的分類及常見症狀

傳染性急性結膜炎主要過濾性病毒感染所引致,而腺病毒及腸病毒則是病毒性結膜炎的主要病原。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的結膜炎傳染性十分高,常見的病毒有「腺病毒」(Adenovirus)及「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其中感染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角結膜炎(圖1)不止影響結膜,還可能對角膜造成損傷,患者眼紅眼痛,流眼水、怕光、水狀分泌物增多,患者偶有輕度發燒,耳前淋巴腫痛,或結膜下出血,嚴重時可以引致角膜發炎而令病情加重。約過半流行性角結膜炎的患者會伴有角膜病變,其中大部分發生在結膜炎後第七至第十天,一般先形成角膜上皮發炎,嚴重時可以發生上皮下方的角膜混濁及角膜基質病變。值得慶幸的是,大部份角膜病變在數週內一般可以痊癒,只有少數的角膜混濁持續數月或甚數年。

結膜炎通常先發生於一眼,但有時候會感染另一眼。一般症狀都侷限於眼睛,但少數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紅眼症,還可能會併發類似流行性感冒的全身症狀,如發燒、全身痠痛、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肚瀉等。

此外,亦有部分結膜炎由於細菌引致,當中最常見的致病細菌是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患者會有眼睛紅腫,眼睛分泌物增多及流眼水的症狀,有時可能會出現眼痛。與病毒性結膜炎的最大不同在於,細菌感染所致的分泌物多數黏稠,呈黃綠色,而由於眼睛的分泌物增多,早上起床時,眼皮更會有被黏住而難於張開的感覺。

夏天須預防“紅眼病”

圖1: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角結膜炎眼紅眼痛等症狀明顯(A)

夏天須預防“紅眼病”

圖1 嚴重時可以發生角膜損傷而令症狀加重(B)

傳播途徑及潛伏期

患者發炎期間的傳染性十分高,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與坊間說法不同,與紅眼病患者「你眼望我眼」,並不會傳染結膜炎,結膜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例如接觸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透過受汙染的手、衣服或其他物品,包括與別人共享眼部化妝用品或外用眼科藥物,均可染上結膜炎。但也有些病毒感染,例如由腺病毒引起的咽結膜熱則可經由飛沫(即空氣)傳染,故若身邊有結膜炎患者,尤其同時有感冒症狀者,應儘量互相保持距離。此外,游泳人士於受汙染的水源游泳,也可感染結膜炎。至於潛伏期,病毒性結膜炎的潛伏期通常為1至12日,細菌性結膜炎的潛伏期則多為1至3日。

若不幸罹患結膜炎時,尤其出現畏光症狀,應迅速就醫。對於病毒性紅眼症,通常會使用一些舒緩藥物來減輕症狀,例如去紅筋眼藥水等,另外還會使用一些抗生素類以防出現繼發性的細菌感染,而如果出現角膜炎症,則可以透過使用類固醇眼藥水以減輕免疫反應。如果處理得當,一般數週可以痊癒,而如果病情較重,則完全治癒可需3至9月。而屬於細菌性感染的結膜炎患者可使用抗生素眼膏或眼藥水治療。

至於護理方面,結膜炎患者應充分休息,注意個人衛生,痊癒前應儘量避免返回學校或工作地點,以防傳染他人。此外,暫時不要使用公共設施,如公共泳池和遊樂場等,以免令病菌散播。 至於預防措施則主要有:

1. 避免與結膜炎患者接觸, 或使用患者用過的物品。

2. 適當處理沾有患者眼部或呼吸道分泌物的物品

3. 養成洗手的習慣,勤於用消毒皂液洗手。

4. 不要用手捽眼。

5. 不要與他人共享毛巾或洗手間用品。

6. 避免與他人共享眼藥水、眼部藥物、眼部化妝品和其他可能觸及眼睛的用品

結語

急性傳染性結膜炎多因病毒感染引起,很容易傳染他人,若不幸患上,應立即找醫生治理及依照醫生的指示,使用處方的藥物及作充足的休息。發病的高峰期,尤其到公眾場所活動時,為己為人應做足預防措施,勤洗手、莫揉眼。眼睛感染的主要途徑是眼睛直接接觸到病毒、細菌或衣原體等微生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便可洗去沾在手上的病菌;莫揉眼,則可避免病菌接觸到眼睛,有效預防眼睛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