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别号“曹操”的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结局如何?

黃麗珊


农民起义似乎是每个专制王朝末期无法逃避的魔咒,农民起义战争其规模与反抗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同时期欧洲的农民战争,欧洲的农民起义一方面有着宗教意味在里面,另一方面他们很少举起反抗王权的大旗,而是反对封建贵族的压榨,反观我国的农民起义战争,则更为彻底。从中国首支反抗专制王朝统治的陈胜吴广起义举起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旗,发出了农民起义的历史性怒吼,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我国历代农民起义的原因,其实大致都有相似之处。例如清华大学秦晖教授就对此进行了简单总结例如:权力滥用,横征暴敛;经济垄断;户口控制;吏治腐败,巧取豪夺;天灾外患等等。

而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则符合上述原因中的大多数,明末吏治已大不如前,明初朱元璋励精图治严惩腐败,但没想到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最终也会因子孙不肖、官吏昏聩而葬送了万里江山。此外东北边陲后金政权迅速崛起也成为晚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明朝自朱棣“夺国”成功后就开始“天子守边”政策,面对着漠北强悍的蒙古大军,大明巧妙运用以“东夷制北虏”,但随着满洲人的迅速崛起,东夷不仅制衡了北虏,而且开始对大名的万里江山蠢蠢欲动。这样晚明为守住边疆,开始加派饷银,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造反揭竿而起,朝廷无奈继续加派饷银来支持镇压农民起义军,这样就形成一种越起义越加派饷银的死循环。

在这支起义军中有一个被称为“曹操”的起义首领,他曾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起名,而且在起义军的各支队伍中威望也很高。“曹操”这一诨号来自于一句童谣“郑台复郑台,曹操今再来。”当然“曹操”这一称号也反映出此人狡诈多谋的一面。

罗汝才曾经诈降于洪承畴后来1639年又重新举起反明大旗追随张献忠川、粤、豫等地。1641年,罗汝才又投奔闯王李自成,称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罗汝才有调兵遣将之能,也有御敌制胜之力,但是由于罗汝才复降复叛,而且不听号令,在各路起义军种属于半独立状态,自然引起了李自成的不悦与猜忌。李自成以“私通明将左良玉”为借口,将其杀害。

李自成杀害罗汝才的另一原因也是由于李自成觊觎罗汝才手下的三四十万大军,罗汝才一死,手下数万大军自然听从李自成的号令,这样也可以迅速壮大其实力。为进军京城做好准备。由于罗汝才的政治理想与李自成、张献忠的“独志而亡天下”不同,曾被认为是“起义军内部的地主阶级代理人”,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对于罗汝才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罗汝才其本身是当时起义军中核心人物,不仅因为其加入反明的队伍早,也在于其威信颇高,是各路起义军中“万金油”一样的人物,但他依然能甘愿追随张献忠、李自成,当然这种“功高盖主”的实力或许也是引来杀身之祸的原因之一吧。

参考文献:

1) 刘德鸿:李自成杀罗汝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2) 田培栋; 彭云鹤:要正确评价罗汝才 ,北京师院学报.1978.

3) 陈巧:试论明末农民军的乡族关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李晨


季我努学社


罗汝才是明末陕西人,同李自成是陕西老乡。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罗汝才也是一支有名的人物,早期比李自成名声大,当李自成为闯王高迎祥的部将时,罗汝才就是独树一帜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曹操的外号是当时人们给罗汝才的一个绰号,顾名思义,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以足智多谋,诡计多端而出名的。但罗汝才没有三国时的曹操常怀统一天下的大志,其为人处世的圆滑练达是不输三国曹操,在他同李自成合作前的征战生涯中,虽没有过大红大紫,但也没有受过较大的挫折。当李自成进入河南,奇袭洛阳成功,处决了当今皇上崇祯帝的亲叔福王朱常洛,一时威震天下,势力暴增,名冠全国农民军之首。这时罗汝才的鬼主意就来,他想在李自成这棵大树下好乘凉,这话不是讽刺罗汝才,而是他当时的心理真实写照。因为罗汝才独树一帜时,要处处面临明王朝的军队和地方上进剿,一边与敌人打仗,一边还要筹措好几万人的吃喝拉撒,因明末饥荒遍地,好几万人的吃喝是头等大事,没有饭吃又有谁和他拋头颅洒热血的卖命。和李自成合作这些包袱就全撂给李自成了,罗汝才就成了摔手掌柜。李自成的心里是非常欢迎罗汝才的合伙,因为李自成的势力就更加强大了,更重要的是为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带了个好头,做了个好榜样。那时的罗汝才几万人马势力也不小,比罗汝才势力的农民军更要奉李自成为主了。罗汝才和李自成开始合作是愉快的,每次行军打仗,李自成是把较轻松的任务分给罗汝才部队,他自己的部队是啃硬骨头,成为主力部队。在粮饷,缴获物资,论功奖励等方面上,李自成总是优厚罗汝才的部队,不这样做李自成如何能拉拢罗汝才的部队,罗汝才也正是冲着这些才奉李自成为主的。时间长了李自成的部下就有怨言了,自己的人是吃苦不得好,外人是吃肉又渴汤。这点李自成的做法是英明,他努力做部下的工作,要他们以大局为重。李自成和罗汝才的部队几十万人的部队在河南一带活动了近一年时间,三次攻打当时的省会开封都未攻破,第三次的长围久困开封近半年之久,后遭明军的掘黄河水淹。李罗联军无法再在河南立足,于是转向荆襄。在攻破襄阳后,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建立了农民军政权。李自成自领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职,封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之职,罗汝才的职务地位仅次于李自成。其间有人告密李自成,罗汝才和另一位将军私通湖北巡抚,有叛变嫌疑。于是李自成设宴宴请罗汝才等将领,席间拿下罗汝才和另一位将领,公布他们的罪状并斩首。后李自成率兵持罗汝才的首级到罗汝才的军营,当众宣布罗汝才的罪恶,其余一概无罪。就这样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就杀了罗汝才,并统一了其部众。罗汝才的死也是咎由自取的,从罗汝才的官职看来他和李自成几乎是平起平坐的,他把奉李自成为主当成了他的避风港,而不是真心真意为李自成打江山,李自成处处优待他和他的部队,罗汝才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享受,所有这些都为罗汝才的死埋下了伏笔。还有一点就是.一山不容二虎。通过罗汝才和李自成合作一事看,在蝇头小利方面罗汝才象曹操,精于算计;但在大节大局上罗汝才又似曹爽,糊涂虫一个。以上是史事显微镜的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评论和关注。


史事显微镜


先回答问题:罗汝才被李自成杀害。

明朝末年,倒霉的明王朝几乎集中了所有不利因素:外有满清八旗崛起,内有小冰河气候肆虐,再加上官僚的贪污腐败,地主士大夫阶层的贪婪无耻和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大明帝国的统治江河日下,活不下去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军更遍布全国,仅荥阳大会就有“13家72营”之说。

明末的农民起义军中,以李自成和张献忠名气最大,成就最高。但是,在无数的农民起义军中,除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最有名和实力最强的,就莫过于被称为“曹操”的罗汝才了。

同大多数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一样,罗汝才也是陕西人,罗汝才出生于陕西延安,他造反起义的时间很早。早在崇祯四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王自用在山西联合各部组成36营时,罗汝才就已经是36营之一的首领了。而到了崇祯七年的荥阳大会时,罗汝才已经名列13家之一,成为明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军之一。


罗汝才绰号“曹操”,就是因为罗汝才生性狡猾奸诈,反复无常,滑不留手。但是,罗汝才不同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野心勃勃,他既没有李自成的艰苦朴素,胸怀大志,也不如张献忠的杀人如草芥。

罗汝才出生贫苦农民,因此成为领袖后,十分喜欢奢侈,身边妻妾成群,美女如云。他没有称帝的野心,只满足于“劫富济贫”的流寇式生涯,当然,罗汝才的劫富济贫是劫地主官府的富,济自己之“贫”。

罗汝才在农民军中人缘很好,也能够做到“盗亦有道”——善待清官,他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农民军行动,行踪遍布全国,也曾救过张献忠和李自成,堪称农民起义军中的老好人。


由于罗汝才毫无政治主张,也没有称帝建国的野心,因此,他的行为一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他曾向明朝投降“受抚”,也曾和张献忠一起再次起兵反明。在与张献忠不合后,崇祯14年,罗汝才率大军毫无心理障碍的投靠李自成。

李自成能在河南崛起,迅速裹挟“百万大军”,也与罗汝才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李自成所谓的“百万大军”之中,有三四十万是属于罗汝才的。也许是感到罗汝才势力太过庞大,甚至能威胁到自己;也许是受到谗言,受人挑拨;也许罗汝才真的私通明将左良玉,最终,罗汝才被李自成杀害,所部大军也被李自成彻底吞并。


鸢飞九天2018


说到曹操,大家对他的看法就是为人多疑,做人狡诈,反复无常,曹操在三国中的名声不太好。不过,在明末的时候,有位农民军将领别号“曹操”,他就是罗汝才。

罗汝才之所以被称为“曹操”,也是因为他跟曹操有着差不多的性格,就是为人狡诈多谋,反复无常,但罗汝才没有曹操一样的雄才大略,他只是个农民将领,会耍点小聪明。罗汝才在崇祯初年率众起义,后为农民军三十六营主要首领,是楚十五家之一。罗汝才这个人比较讲义气,所以结交了很多朋友,他们也乐意跟罗汝才合作。不过,罗汝才是打一枪换一炮,跟人合作很不稳定,刚开始诈降于部督熊文灿。在郧阳、均州一带武装割据,后来又跟张献忠重举义旗,转战于四川、湖广、河南等地。这次合作也不长久,罗汝才与张献忠不合,就北上投奔李自成,在李自成手底下时,取得了中原会战的一系列胜利,罗汝才作为一个流氓,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自然是沾沾自喜,还称自己是“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李自成一看罗汝才这样恃功自傲,当然是不满意,于是两个人逐渐产生不和,后面李自成找了一个借口就把罗汝才诛杀了。


罗汝才被诛杀的结局是必然的,因为他作为一个农民,阶级属性限制了他追求更高的境界,他一取得成绩,做人就会轻飘飘,走向一条堕落之路,压根跳不出他是农民的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