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物聯網,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大數據?

創客社群李榮錦


不講術語,力求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讀概念。

要深刻理解這三者概念,首先要知它們從哪兒來、是什麼、將向哪兒去

從哪兒來

都從互聯網而來,為何?

因為:

1、這三者都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

2、都是對互聯網的升級;

3、這種升級的不同在於:三者分別是對互聯網不同方向、不同功用的特定放大和提升,就好比人的手是互聯網,你的5根指頭都是屬於手的,但是是不同的。比如你延伸了大拇指就叫做物聯網的話,那麼,或許延伸了中指就叫做區塊鏈,延伸了無名指就叫做大數據了。

為何這樣比喻,我們來詳細講解。從而開始回答“是什麼”

是什麼(現在怎樣)

一、物聯網是對互聯網終端的繼延伸,同時增加了感知、感覺的導入與輸出

(一)通俗解讀

當互聯網開始進一步向外延伸,並與世上的很多物品鏈接之後,這些物體開始不停地將實時變化的各類數據傳回到互聯網並與人開始互動的時候,物聯網誕生了。物聯網是個大奇蹟,被認為可能是繼互聯網之後人類最偉大的技術革命。
(摘自《新未來家簡史》)

(二)書面解讀

一般來說,物聯網是這樣一種含義:利用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紅外感應器、GPS定位等各種智能感知、識別技術和普適計算等通信設備,使任何物體與網絡相連,全面獲取現實世界的各種信息,完成物與物、人與物的信息交互、以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管理和控制。實際上,如今概念下的物聯網與其說是物聯網絡,不如說是物物相連的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如今物聯網發展的靈魂。我們可以通過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提出的三點內容對如今物聯網的概念做出明確的界定:
一是不能把傳感網或無線射頻識別(RFID)網等同於物聯網。除傳感網和RFID技術(只是物聯網的兩種應用)外,GPS、紅外、激光、掃描等所有能夠實現自動識別與物物通信的技術都可以成為物聯網的信息採集技術。
二是不能把物聯網當成互聯網的無限延伸,也不能把它當成是所有物完全開放、全部互聯、全部共享的互聯平臺。實際上,物聯網既可以是互聯網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據現實需要及產品應用組成局域網、專業網。現實中沒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聯網,也沒有必要使專業網、局域網都連接到全球互聯網的共享平臺之上。今後的物聯網與互聯網會有很大不同,類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小區這樣的物聯網更適合採取局域網或專網的形式,這可能是很大的一塊應用空間。
三是不能認為物聯網就是物物互聯的無所不在的網絡,是空中樓閣,是目前很難實現的技術。事實上,物聯網的很多初級應用早就有了,是實實在在的。物聯網理念就是在很多現實應用基礎上推出了聚合型、集成型的創新,是對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聯的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系統的概括與提升,這從更高的角度提升了我們的認識。
——摘自《新未來簡史》


二、大數據是在物聯網的基礎,即終端延伸後的互聯網上,將各類數據導出來(物聯網不僅包括數據導入導出,還包括感知、感覺導入導出)

(一)通俗解讀

(在上物聯網通俗解讀的基礎上)如今,即便是一件物品被人感知到的幾天內的各種動態數據,都足以與古代一個王國一年所收集的各類數據相匹抵,那物聯網上數以萬計億計的物品呢?是不是數據大得不得了,於是“大數據”產生了。
(摘自《新未來簡史》)

(三)書面解讀

大數據或稱巨量的、海量的資料, 即指不用諸如抽樣調查等隨機分析法這類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的模式下,蒐集到的資料。

屬於在在新興技術新處理模式下,通過更強的洞察力、決策力和流程優化力,從而收穫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主要有大量、多樣、真實、高速與高價值密度等五大特徵。

三、區塊鏈是對互聯網“質”的提升與飛躍,也就是說:日常的互聯網只是“信息互聯網”,是平面的、二維的;而區塊鏈是將如今概念的互聯網昇華(非僅僅是升級哈)成“價值互聯網”,從而讓互聯網變成了立體的、三維甚至四維的互聯網了。平面的“信息互聯網”及其IT技術,造就瞭如今所謂的技術大爆炸(為何用“所謂”一詞,可參看《新未來簡史》的揭秘)。那麼未來,立體的“價值互聯網”(區塊鏈)將會給人類帶來些什麼,或許讓你無法想象。

簡單地說,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的網絡數據庫系統。在這個網絡中,所有的交易都由網絡的全部節點參與確認和維護,通過共識機制來保證交易與信息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時,網絡中的全部交易數據以加密形式儲存到網絡的所有節點上,信息不可偽造和篡改,可以自動執行智能合約,無須任何中心化機構的審核。
為了更容易理解,可以把它看作一本公開的“總賬賬本”,網絡上的每一個節點都保存著這個“總賬賬本”的副本,總賬的每一“頁”就是一個區塊,存儲著一段時間內的系統內所有交易的加密信息,而每一頁都包含著前一頁的“頁碼”,即前一個區塊的地址,這樣所形成的有時間順序的空間鏈就叫做區塊鏈。由此,區塊鏈上的每一筆交易都可以追溯至最初的源頭。一般情況下,追溯交易,只要追溯、驗證區塊頭的哈希值,就可以等價於該區塊的所有交易是可驗證的了。如果真要通過一個個區塊去追溯的某筆交易的源頭的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摘自《區塊鏈實用解密700問》(本人擬9月份出的新書,可參看”

11大視角解密:區塊鏈的內涵與誤解”這一章。

四、實際上,不僅上述三者相關聯,而且諸如“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算法”、“數據挖掘”和“智能XX”這些高大上的時髦名詞和概念,似乎如今突然同時從地下冒了出來,原來它們都是“同一條線上拴著的螞蚱”啊!這裡不再深入,有興趣者,可參看《新未來簡史》的詳解解讀。

將向哪兒去

區塊鏈的偉大前景就不說了,大數據的巨大作用與前景也不說了。這裡只說說物聯網。

五、物聯網的方向

(一)如今及未來十來年

在如今的經濟、社會領域,有一種有些悲觀的聲音:現有的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所帶來的創新產業已經日漸殆盡,因為在過去的 10-15 年裡,它帶給經濟的增速處於下降階段,並且會越來越差,一直到新的宛如救世主般的革命性技術出現。這個救世主到底是什麼呢?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是物聯網。
————摘自《新未來簡史》

2、數十年之後

未來,互聯網或將被替代,世界演變成“超級物聯”和“超級虛擬”兩大時空(空間+追溯萬物時間戳),由此,人類生活方式將會大轉換,成為新人類,如何應對?
————摘自《新未來簡史》一書



前沿互動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曾經聽說過一句的話,“絕大部分的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很少一部分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互聯網的發展便是如此。在幾十年前,又有誰能夠預想到未來會產生物聯網、區塊鏈和大數據呢?但正是由於少部分相信這些概念,並付諸實踐才產生這些圍繞著互聯網的新技術。談到這裡,那麼物聯網、區塊鏈和大數據究竟是什麼呢?

(1)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顧名思義就是“把所有物品通過網絡連接起來”,通過信息傳感器(無線視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按照約定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從而實現任何物體、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智能化識別、信息交換與管理。

江蘇省早在2009年就開始探索物聯網,只是在那個時候,還沒有人稱之為物聯網,當時被叫作“國家傳感網”。而現在,物聯網概念已經被市場接受,科技將人類帶進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物聯網時代。從一個二維碼掃走的共享單車,到掃碼入店、自動計算、智能分揀入庫,再到科技、軍事領域的無人機、無人車等等,這些技術聽起來十分高大上,但也只是物聯網的一小部分,未來物聯網技術仍大有可為。

(2)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 technology)按照人民日報最新文章的定義,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數據庫,沒有中心,數據存儲的每個節點都會同步複製整個賬本,信息透明難以篡改。在中心化模式下,總有一個信息源作為輸入輸出中轉站,在區塊鏈技術下,這個信息源將會消失,市場中的每一個主體都將擁有一個賬本,用於記錄所有的信息變化情況,而賬本中的每一頁都可以認為是一個區塊,由於每個區塊是通過密碼技術連接起來,所以我們稱之為區塊鏈。

提起區塊鏈,許多人都會將它和數字化貨幣聯繫起來,甚至有不少人將其與比特幣等同。實際上,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呈現方式,但區塊鏈並不等同於比特幣。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而比特幣是區塊鏈的應用之一。

(3)大數據(Big Data),顧名思義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如果我們在網絡上搜索大數據的信息,經常會出現由立體0和1組成的圖片,還有一些解釋性的信息圖示,有時甚至出現黑客帝國的界面。大數據最早出現在很多的商業應用中,那時候通過這種數據挖掘商業智能的應用。但是今天我們所講的大數據已經有了很多新的背景,比如由於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數據的產生速度和頻率大大加快,而數據的來源更加廣泛,這些數據往往來自於網絡搜索、新聞、博客、微博,還有我們在打電話發短信產生的數據,有的甚至是我們走在街上被街拍到的產生的有價值的數據。

如今的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呈現方式有助於傳遞信息,不過它需要的不僅是漂亮的表面文章了,實用性高能夠直觀展現多個維度已經成為大數據未來的發展方向。新的軟件和技術能夠讓我們深入理解這些龐大的數據集,然而我們要加工有價值的數據,需要提高數據的可視化水平,怎樣進行可行性分析,深入瞭解和全面直觀的反映信息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物聯網和區塊鏈的正常運行,都需要大數據的支撐,而在他們正常運行的過程中,也同樣會產生海量數據,從一定意義上講大數據是物聯網和區塊鏈的基礎,物聯網和區塊鏈是大數據的延伸。


每日經濟新聞


什麼是物聯網、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大數據,誰能給俺一個完美的解釋?

1、物聯網

(1)物聯網的定義與影響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為:Internet of things,簡稱是(IoT)。可以看出,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圖見1。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一是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現有人與人相連的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二是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

物聯網成熟之後,真正實現了萬物互聯,即“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互聯,世間一切都連接起來。物聯網使得連接起來的終端呈指數級增長,產生的數據也會呈指數級增長。物聯網必將是下一個推動世界高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甦提供技術動力,將是繼通信網之後的另一個萬億級市場。

(2)物聯網的特徵

一是各種感知技術的廣泛應用,物聯網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種類型傳感器。

二是建立在互聯網上的泛在網絡,物聯網技術的重要基礎和核心仍舊是互聯網。

三是物聯網不僅提供了傳感器的連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處理的能力,能夠對物體實施智能控制。

四是物聯網能夠強化與用戶之間的良性互動,更佳的用戶體驗,是通往智能生活的物理支撐。

2、區塊鏈

(1)區塊鏈含義及特點

區塊鏈2008年由中本聰第一次提出,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佈式賬本。

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佈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佈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區塊鏈採取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性、匿名性等特點,能夠有效地在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

(2)區塊鏈的發展和應用

區塊鏈的最早應用是數字貨幣,比特幣是典型代表,目前1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超過40000人民幣,其他的還有litecoin、dogecoin、dashcoin等等。

目前,區塊鏈應用最廣的是金融領域,此外還在智能合約、證券交易、電子商務、物聯網、社交通訊、文件存儲、存在性證明、身份驗證、股權眾籌、版權保護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區塊鏈的進化方式是:區塊鏈1.0——數字貨幣;區塊鏈2.0——數字資產與智能合約;區塊鏈3.0——DAO、DAC(區塊鏈自洽組織、區塊鏈自洽公司)。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區塊鏈作為構建信任的機器,有可能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

3、大數據

1989年,當萬維網出現之後,給我們帶來了第四次傳播革命,互聯網以其海量的空間、互動的方式,使得信息數量急劇增加,根據ZDNET的數據顯示,2013 年中國產生的數據總量超過0.8ZB,2 倍於2012 年,相當於2009 年全球的數據總量,而預計到2020年,中國產生的數據總量將達到16ZB。尤其在“摩爾定律”使得存儲能力極速提升、社交媒體的出現使得生產數據的能力高速發展、新數據挖掘技術使得數據分析能力大大擴展三大動力的推動下,全世界進入了大數據時代,2013年也被稱為大數據元年,意味著大數據開始進入商用階段。

(1)大數據及其本質特徵。

大數據是指以服務於決策為目的,需要新型數據處理模式才能對其內容進行採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本。

大數據具有如下本質特徵:一是根本目的是服務於決策,大數據能夠幫助各類組織和個人大幅度提升決策能力,做出更好的決策和判斷;二是量度大,大數據通常是指100T以上的數據量,這難以依靠傳統的計算手段有效計算,而必須依靠新的計算手段和數據挖掘工具;三是頻率高,大數據是用戶參與與互動而產生的數據,根據用戶的網絡痕跡來及時地瞭解用戶的相關數據,這種數據是按照天甚至小時來計的高頻數據。而傳統的數據頻率都很低,很多數據是按照月甚至按照年份來計算的;四是速度快,大數據是實時性的數據,能夠實時反應。例如,在百度搜索框輸入一個關鍵詞,能夠瞬間呈現,而傳統的數據收集方式則是嚴重滯後的;五是維度豐富多樣,大數據是全樣本數據、多維度數據、非結構化數據,既包括普通的結構化數據,又包括視頻和音頻等非結構化數據。正是因為大數據的維度多樣性,其也更為複雜。六是永遠在線。在線是大數據的前提條件,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數據是永遠在線的,能夠隨時被調用的。大數據通過分析各種網絡終端上的用戶痕跡,能夠更好地分析用戶的行為、情感、思想、愛好與需求,來更好地進行決策和分析。七是本質是信息資本。大數據是能夠為政府和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信息資源,其本質是信息資產,而且隨著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廣,其價值會越來越大。因此,不應該僅僅把大數據看成成本,而把其看成和土地、資本、人才等一樣的新生產要素。

(2)政府數據公開是大數據發展的保障

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數據,因此政府數據公開的程度和廣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大數據的發展水平。目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大力推進數據開放運動,在數據公開程度上居於世界前列。2011年9月20日,美國、巴西、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挪威、菲律賓、南非、英國等八個國家(G8)聯合簽署了《開放數據聲明》,在紐約發起“開放政府聯盟”(OGP),以向本國社會開放更多的信息。2013年6月,8國集團首腦簽署了《開放數據憲章》,制定開放數據行動方案,並設定了開放數據憲章的五大原則:開放數據為默認;為激勵創新發布數據;為改善治理髮布數據;注重數量和質量;讓所有人可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開放為默認,不開放為特例”的原則,這就約束政府部門盡最大可能地公開所有數據,而反觀我國,由於政府數據開放的程度很低,各部門基於自身的利益,基本上採取的是“開放為特例,不開放為默認”的原則,這也導致形成一個個的“信息孤島”。

2007年,國務院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更加明確地強調推進行政權力清單、財政資金、公共服務、國有企業、環境保護等九大領域的信息公開工作。2015年8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目前,我國的政府數據開放存在著五大挑戰:一是開放與安全,在實踐中,很多人以數據安全為由來反對數據開放,這是一種很片面的觀點;二是人才和文化,我國的數據人才在量和質上都存在重大缺陷,而且也沒有形成“數據文化”;三是政策標準不統一;四是政策法規不健全。

我國在政府數據開放方面,我國存在三大主要問題:一是我國尚未建立起全國統一的大數據平臺,導致形成一個個的信息孤島,影響了政府數據開放的成效;二是我國的數據汙染很嚴重,很多原始數據存在誇大或瞞報現象;三是一些地方沒有把大數據當成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部分,而當成盈利的資源。

(3)大數據蘊藏著新哲學思想和優勢

首先,大數據拓展了新的哲學思想。大數據既能處理“因果關係”又能處理“相關關係”,即不僅能夠回答“為什麼”又能回答“是什麼”。在小數據時代,只能通過抽樣調查的方式來回答“為什麼”。而大數據則能通過全樣本的方式來回答“是什麼”,即發現相關關係,這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地認識和了解世界。例如,沃爾瑪發現在尿布旁邊放上啤酒能夠提高啤酒的銷量,就把尿布和啤酒混搭銷售。毫無疑問,尿布和啤酒之間並無因果關係,而二者在一起就形成很好的相關關係。

其次,大數據分析具有顯著優勢。一是大數據能夠實現分析的高度智能化,既能實現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智能化,又能實現數據與用戶需求的有效匹配;二是及時、迅速。大數據分析改變之前的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相對滯後的模式和方式,能夠及時、迅速地進行分析。例如,傳統的市場調研一般耗時幾個月,而基於互聯網的大數據調研則只需要幾天就能得到調研結果;三是成本相對較低。由於可以大量使用技術手段,其成本相應較低。一般來說,傳統的市場調研方式,每一份問卷都需要近百元,而互聯網調研一份問卷只需要4元左右。

(4)大數據實施的三大關鍵點

首先,數據的可獲得度。目前在國內,大數據的發展嚴重受制於政府信息的公開性不夠,很多數據難以獲得,導致難以實現真正的大數據挖掘和分析,這就要求政府及時開放更多的數據,以提高數據的可獲得度。

其次,進行科學的模型建構。模型的科學性直接決定著數據分析的質量,這就要求有高超的建模水平,當然數據量越多也有助於模型的合理構建。

第三,利用專家對觀點進行提煉。為決策提供依據的基於數據挖掘的獨到、高質量的觀點,高度依賴於高質量的數據解釋,這就體現了行業專家的價值。


全中看傳媒


區塊鏈在金融、共享經濟、物聯網等方面存在很高的應用價值,吸引了高盛、花旗、納斯達克、德勤、Airbnb 等巨頭的積極佈局。那麼區塊鏈是什麼?區塊鏈技術有哪些特點?區塊鏈的應用價值和潛力有多大?

▼什麼是區塊鏈?

(建議在WiFi的情況下觀看)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2949206910583787404, "vid": "f829c7a8c620469d96e1216db7ae8fe5\

區塊鏈小百科


【物聯網】

1990年物聯網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樂公司的網絡可樂販售機——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一書中也曾提及物聯網,但未引起廣泛重視。

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

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自動識別中心(Auto-ID)”,提出“萬物皆可通過網絡互聯”,闡明瞭物聯網的基本含義。

2009年8月,溫家寶“感知中國”的講話把我國物聯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開發推向了高潮,無錫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國”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運營商、多所大學在無錫建立了物聯網研究院。自溫總理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通俗理解,物聯網包含兩層含義: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人與物品、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從技術層面來講,物聯網是通過二維碼識讀設備、射頻識別(RFID) 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現如今,物聯網(智能手機、智能音響、智能穿戴、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工業、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已經無處不在,它正在潛移默化地優化我們的生活方式!

【區塊鏈】

2008年由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在隨後的幾年中,成為了電子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

自2009年以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類比特幣的數字貨幣,都是基於公有區塊鏈的。

區塊鏈是從比特幣衍生而來的一個重要概念,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 如果說蒸汽機釋放了人們的生產力,電力解決了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

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佈式賬本。

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佈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佈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區塊鏈的進化方式是:

區塊鏈1.0——數字貨幣

區塊鏈2.0——數字資產與智能合約

區塊鏈3.0——DAO、DAC(區塊鏈自洽組織、區塊鏈自洽公司)-->區塊鏈大社會(科學,醫療,教育etc,區塊鏈+人工智能)。

區塊鏈特徵: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

區塊鏈,正在重新定義世界!

【大數據】

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在其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就熱情地將“大數據”稱頌為 “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

《自然》雜誌在2008年9月推出了名為“大數據”的封面專欄。2009年開始“大數據”才成為互聯網技術行業中的熱門詞彙。

最早應用“大數據”的是麥肯錫公司(在2011年6月發佈了關於“大數據”的報告)。

經李克強總理籤批,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系統部署大數據發展工作。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來臺演講中就提到,未來的時代將不是IT時代,而是DT的時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數據科技,顯示大數據對於阿里巴巴集團來說舉足輕重。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 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適用於大數據的技術,包括大規模並行處理(MPP)數據庫、數據挖掘、分佈式文件系統、分佈式數據庫、雲計算平臺、互聯網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大數據的趨勢:

數據的資源化(大數據成為水電、煤炭、石油、天然氣之後的全球性戰略資源);

與智能設備(計算機)的深度結合(幾乎所有線下數據都會逐步同步到線上);

科學理論的突破(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可能會改變數據世界裡的很多算法和基礎理論);

數據科學和數據聯盟的成立;

數據洩露氾濫(每個人每一天都在上演的“皇帝的新裝”的故事);

數據管理成為核心競爭力;

數據質量是商業智能成功的關鍵;

數據生態系統複合化程度加強。

大數據,正以它獨特的視角記錄著這個世界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甚至包括你的每一個小秘密細絲!

大數據看似虛擬抽象,實則早已改變了你的生活方式(永遠也清空不了的購物車、你在頭條上看到永遠都是你感興趣的、未來機器會更加懂你)。

(搬磚不易,動動手指,多多關注)


AI生態人


一、物聯網: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它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抽象的總結下,物聯網就是“雲+物+智能”

物聯網應用有三項關鍵技術:

1、傳感器技術

通過傳感器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用於計算機的處理。舉個例子:可穿戴設備就是傳感器技術的典型應用,比如智能手環。用戶可以通過使用智能手環,隨時隨地記錄和分析人體活動情況,記錄跑步步數、騎車距離、睡眠時間和能量消耗等。

2、RFID標籤

RFID標籤也是一種傳感器技術,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RFID標籤是一種智能條形碼,可以向網絡系統跟蹤報告每一個希望跟蹤的產品,從生產、運輸到銷售環節。舉個例子:RFID(射頻識別)庫存跟蹤系統就是RFID標籤的應用之一。它是指將RFID標籤貼在托盤、包裝箱或元器件上,進行元器件規格、序列號等信息的自動存儲和傳遞。RFID標籤能將信息傳遞給10英尺範圍內的射頻讀寫器上,使倉庫和車間不再需要使用手持條形碼讀卡器對元器件和在製品進行逐個掃描條碼,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遺漏的發生,並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無人自動化操作成為可能。

3、嵌入式系統技術

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傳感器相當於人的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官,網絡就是神經系統用來傳遞信息,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在接收到信息後要進行分類處理。舉個例子:智能家居就是嵌入式系統技術的典型應用之一。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對房間的窗簾、燈光等設備進行自主調控,可通過app預約洗衣/做飯,遠程打開空氣淨化器或門禁等。

二、區塊鏈: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在沒有第三方認證的情況下實現了點對點的線上現金交易。它通過“數字簽名”解決了信息傳遞的一致性問題。當帶同一“數字簽名”的信息被傳遞時,如果被傳遞的信息不一樣,將很容易被發現。系統會默認為2/3帶同一“數字簽名”傳遞內容一致的信息為正確信息,1/3帶同一“數字簽名”但傳遞內容與2/3傳遞內容不一致的信息為錯誤信息。同時,區塊鏈技術通過“工作量證明鏈”解決了信息傳遞的可信性問題。區塊鏈技術採用“工作證明鏈”的方式,對傳達的命令進行了加密。當一個指令被傳達的時候,所有人都會使用“哈希算法”對這個“工作證明鏈”進行解密。第一個解密出來的人,會將結果和運算過程公佈給所有人,其他人會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解密和驗證。越靠後進行解密的人,它需要驗證的密匙就越長,這就增強了信息傳遞的安全。同時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的技術架構,從根本上保證了信息傳遞的安全性。

三、大數據:

大數據(Big Data)又稱巨量資料,指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概念最早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在編寫《大數據時代》中提出,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的捷徑,而是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大數據有4V特點,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大數據包括交易數據和交互數據集在內的所有數據集。它是信息爆炸的產物,也是人們認識到數據價值的體現之一。

大數據技術包括:數據採集、數據存取、數據處理、統計分析、數據挖掘、模型預測、結果呈現。大數據處理包括:採集、導入/預處理、統計/分析、挖掘。而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處理這兩個環節都是為了最大化的挖掘出大數據所蘊含的價值。


科技行者


讓我們換一個視角來闡述,究竟表面技術發展的深層背景是什麼?!

1.0階段,電子郵件興起,解決了廣域的,非實時的交流。有些公司迎合這個需求發達了,例如網易、新浪、搜狐。

1.1階段,聊天室、論壇熱鬧起來,解決了多人即時或延時交流需求。

1.2階段,QQ類似的聊天軟件應運而生,因為它帶來更好的交流。

1.3階段,文字交流已經不夠了,需要生動交流,YY、QQ語音等巴拉巴拉。。

1.4階段,語音視頻交流已經無法滿足個性和獨特需求,微信出現了。。。

1.5階段,光明正大的需求之外呢?陌陌、探探又迎合了一部分需求,生活更加多彩了。。。

1.6階段,開始出現了圈子、社群,因為他們希望所謂志同道合或者臭味相投。。。。總之,物以類聚。不止交流,還更挑剔了!

1.7階段,淘寶京東要感謝人們交流的慾望,乘著上述東風發展壯大,這個是插播!

1.8階段,圈子、社群意識到有個東西叫變現,逐漸出現了知識變現。。。是不是毒藥、毒雞湯,天知道!

1.9階段,快手之類,玩不轉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所謂知識變現,丟人現眼總可以吧?!不想和你交流,純噁心你還順帶賺錢!!行,算你狠!特麼,你還贏了!!

2.0階段,顛覆、跨界、互聯網+,意味著什麼?深層次原因是,當人們能夠彼此交流,秘密就更少,創造就更多!因為2意味著衝突、對立、矛盾、二元、陰陽、善惡、黑白等等。

3.0階段,沒錯,沒有過度,跨界轉型,直接到3.0了!不喜歡?沒辦法,這是個值得加速的階段!因為三生萬物!

充分的交流需求催生了豐富的應用體驗,各種場景差不多都被技術覆蓋了一遍,人們幾乎一夜之間發現“一不小心”領先了!連友邦都驚詫了!沒辦法,中國吃了興奮劑,不但醒了,還打算群嘲!

中國有巨大的經濟體量、最全的工業門類、最龐大的用戶市場、最潮的移動互聯網應用人群、最廣譜全面的場景對象應用、最富有經驗的網民、最黑的互金高利貸、對各種坑免疫的人群、最多的噴子(不是上帝粒子卻有上帝視角)。。。。。總之,這麼龐大的樣本集!!意味著海量的數據!

以前叫數據倉庫,後來叫數據挖掘,再後來數據越來越多挖不動了,叫大數據!人們忽然發現,數學專業的人不應該被埋沒,他們理所應當在數學領域做點什麼,不然,大數據越來越大,誰知道里面有什麼?

就這樣,人工智能在一群數學呆子的努力下一發不可收拾!他們搞出來深度學習、對抗網絡、無監督、量子貝葉斯神經網絡。。。。目的只有一個,更好的處理數據!更快的處理數據,更智能的處理數據,最後就是沒有什麼數據是處理不了的!

當然,有一樣東西出現了,人們很快會集體懵逼!

區塊鏈,出現的恰到好處,順天意,承民心!

一方面,過去有太多垃圾數據,誠實的不誠實的數據混在一起,不得不清洗再清洗,還要有各種策略,風險分析、風控!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互聯網場景的更加豐富,乃至物聯網的快速興起,數據會爆發!會有更多的欺詐、薅羊毛、黑產。。。。。。

如果1TB耗費1度電,未來海量數據要耗費多少度電?當然,這只是比喻,實際上,數據處理=耗能。現在不明顯,將來是痛點!

言歸正傳說區塊鏈!

區塊鏈是什麼?說白了,別考驗人性,那就讓機器來負責信用,並且是一大群只講信用的機器共同維護的信用。歸根結底,區塊鏈被用來負責有關價值和傳遞價值的所有領域、場景。也就是說,你當前所經歷的一切社會活動,區塊鏈都可以接管!

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全世界51%的電腦認為你是高帥富,那就會成為共識,所有其他電腦都會鄭重的記錄上“你是高帥富”!總之,沒人可以黑掉所有電腦來篡改這一共識。這是一種從物理機制上維護的共識,排除了人的干擾和主觀性。因此,它的出現讓某些人顫抖。。。。

所以,當區塊鏈逐漸覆蓋社會各個領域,它不但帶來誠信,創造信用生態,還會帶來“海量×海量”的指數性增加的數據!以至於連人工智能都無能為力。。。。的時候,量子計算機就派上用場了!

但是現在不說量子計算機,我們說說

階段4.0,4代表著和諧、協同、合作、共享、共贏、共生、綠色、萬物一體。。。。。

所以,所有出現的技術,都是為了讓你們逐漸走向4.0所指向的方向,無法錯過,不可能錯過,因為,這個過程在幾千萬個星球上都發生過,大同小異!

因此,看看背後那個影子,那個深層次的推動力。你們會發現,過去的互聯網僅僅只是互聯,還沒有生命,而區塊鏈就是彼此信任的細胞,他們將升級互聯網為有機的萬物互聯網!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未來幾十年,當量子計算機開始發揮效能的時候,你們不但會迎來和諧,還會更豐盛!人人都可以享受科技帶來的富足,它可能會產生的壯麗遠遠超越你對它的恐懼,放心,會有更好的經濟體制,更好的稅收機制,更好的普惠金融,更好的教育、醫療、養老。。。。因為,這是時代的能量!它就是這個發展趨勢!


木法沙49301220


物聯網就是萬物互聯,就是移動互聯,不再是人和人之間的鏈接而是機器和機器,設備和設備,系統和系統。

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的設備將爆增,有可能是千億,也可能是萬億,像這麼一個龐大的網絡,如果還是以中心化的組網模式去管理的話,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投入維護應該是沒辦法估量的。

大數據本質上來講,屬於數據庫的一個小分支,這樣就把這個問題歸結為和數據庫的關係。數據庫在軟件、在互聯網界、在IT界其實是個特別古老的研究領域,從最初的文件系統到ER模型到後來引發的大家都知道的傳統數據庫的三大成就,關係模型、事務處理、查詢優化,一直到後來互聯網盛行以後的NOSql數據庫的崛起,數據庫技術在不停發展、在變化,那麼也包括以XML為代表的半結構化,文本、語音等非結構化的數據處理等等。

區塊鏈和數據庫的關係看起來其實也就是這樣一種關係,從數據庫技術演進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它總是來源於要怎麼去滿足新的業務需求,然後創造出新的這些數據處理技術。比如從最開始的文件系統,為什麼我們需要ER的這種模型呢,是因為金融行業的發展,大家對於這些快速的記帳、高併發數據寫入和訪問,有了進一步的需求,從而導致了實體關係模型的產生以及快速的發展。後來為什麼NOSql數據庫會出現呢?就是因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數據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本質上我們認為整個互聯網就是一個大的數據庫。

事物總是在不斷髮展的,當然我們通過NOSql數據庫、雲存儲這些技術解決的互聯網海量實時數據處理問題之後,下一個問題一定就來了,那就是如何以規模化的方式來解決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舉個例子,可能跟我們的飲食相關,從一開始的溫飽問題,到營養結構問題,再到大家所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數據庫的發展其實也是一樣,當我們通過ER實體關係模型,通過NOSql數據庫能夠很好的解決數據存儲和數據訪問的這些問題的時候,接下來大家要去關心的,

要去解決的那一定是真實性、有效性的問題。

所以到了這個階段,以區塊鏈為代表的這些技術,對數據真實有效不可偽造、無法篡改的這些要求,相對於現在的數據庫來講,肯定是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要求。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數據庫與區塊鏈融合趨勢,其實是非常緊密的、無法阻擋,好像剛才說的電影,內容的製作方開始向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這個方向發展一樣;從數據庫的角度,區塊鏈就是一種新型的數據組織方式。我們認為大數據、區塊鏈是兩者合一的。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作為普通百姓對這些高新技術的理解,只能用白俗一點的文字來表達,說錯的地方還望大家幫忙指正並愛踏我。

大數據。一個超級巨大的有刻錄功能螞蟻窩,記錄下來所有螞蟻每天的活動,當有人需要了解某隻螞蟻時,可以輕鬆調取數據瞭解他的出生、居住地、單位、年薪、其他社會活動甚至性取向...

最可以造福人類的首先是醫療領域的大數據,任何時候任何醫院的看病記錄都可以為以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積極作用。

區塊鏈。就如一張一張巨無霸DVD碟片,每十分鐘發行一張新片淘汰舊的。以256位數的0和1組成記錄代碼,用來代表數字、文字、音樂影像,一天一百多張片子連起來就是鏈式結構。

每個碟片的發行者都可以拿到豐厚的回報,這個參加資格和中國好聲音一樣,誰都有資格,但獲得了回報的人少之又少。

目前的區塊鏈在金融交易領域比較出名,相當於世界銀行,代表作品B特幣獎勵給發碟者170萬人民幣。

物聯網。一個用品能感受到另一個用品是不是變壞了。以前電視機只能被人遙控,現在可以被人以外的其他物品控制。

以後人會不會被物品控制不得而知,我只知道自己和家人已經被手機控制了。

以上三樣新面孔已經不再依賴獨立的pc電腦。一個地震毀了一個地區和所有電腦,這三樣東西還是存在。在古代就是上帝之眼


錢湖山龍1


物聯網是實現設備Thing的智能化,這裡包括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慧家庭、車聯網、智慧城市和智慧工業。隨著西門子、博世等眾多廠商對設備智能化的支持,及老舊啞設備的更替,智能化設備將不再是阻礙物聯網行業的絆腳石。物聯網帶來了對網絡的變革。這裡我需要拋出我的觀點: 物聯網需要更大帶寬、更高可用性、更性價比高的網絡,而不是利舊2G網絡的NB-IoT-like。不要為了利舊就抱著2G-like網絡不放。物聯網的發展承載於大數據之上,沒有實時的、精準的、完整的智能設備數據,物聯網無法有大的發展。總之一句話: 趕快研發推廣5G,6G,7G,8G 物聯網推動了大數據平臺的發展,出現物聯網大數據平臺。除了電商數據、運營商數據,終於出現了體量更大的數據,無處不在的設備“交談"數據。從數據接入、存儲、分析、展現,一個完整的物聯網大數據平臺生態體系正在建立當中。 物聯網是大數據的一個典型應用,從設備資產管理、監控預警到預測性維護,是從省錢的角度幫助客戶賺錢,這是物聯網應用的一個重要商業模式。物聯網對設備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物聯網從出生那天就意味著你可以對設備進行反向控制,就是你可以去幹涉設備的行為。想想這裡面的風險吧,如果你的設備對別人控制了,別人可以隨意在你睡著的時候,打開你家燈,。。。。。

從現在看未來,物聯網將做關鍵應用,聯接大數據、雲計算、AI、區塊鏈和VR/AR。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歡迎關注我 頭條號 一起看這變化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