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天連辦兩場聽證會,你漏掉的重點在這裡!

美國眾議院在本週舉行了兩場聽證會,分別由金融服務委員會和農業委員會舉辦,議題分別涉及央行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監管,均是重磅議題。在兩場聽證會上,美國眾議會議員、政府機構的官員、社會各界代表針對加密貨幣議題展開熱烈討論,期間不乏觀點的碰撞。不得不承認,各方在對待加密貨幣問題的態度上越來越認真。從某些官員的發言中,似乎也可以讀出監管遲遲未能出臺的原因:有人不監管,有人還不知道怎監管。

美聯儲主席:美聯儲不發幣,也不監管

金融服務委員會舉辦的聽證會題為“貨幣的未來:加密貨幣”,包括美聯儲主席Jerome Powell在內的參會人士主要討論的是數字貨幣及其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在中央銀行的應用,包括中央銀行要不要發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問題。

美聯儲主席Jerome Powell在會上的觀點可以基本代表美國央行對加密貨幣的看法。他表示,美聯儲並未關注發行數字貨幣,並說:

加密貨幣不是貨幣。貨幣應該有支付和儲值兩種能力。加密貨幣很少被用來支付,至於儲值,價格波動這麼大,也沒看出能它儲值。

關於投資者和消費者權益保護,Powell認為,加密市場還沒有大到可以威脅金融穩定的程度,美聯儲也不會監管加密貨幣,那屬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管轄權。此前,SEC已經明確表示過,比特幣和以太坊不是證券,但是其他的ICO仍然有可能被定義為證券。

聽證會上,另一位參會人員R Street Institute高級主管人員Alex J. Pollock同樣表達了對美聯儲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負面觀點,認為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是近期最糟糕的金融理念之一。他認為,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只會讓銀行的規模和權利更大,如果美聯儲發行CBDC,美聯儲就會成為美國經濟和金融體系中獨斷的信貸分配者,信貸分配會不可避免的被高度政治化,風險會直接存在於中央銀行。

國會議員Brad Sherman也一如既往對加密貨幣充滿敵意。此前3月份的聽證會上,他就表示數字貨幣是一種騙局。這次聽證會上,他直言,應該禁止美國人購買或挖掘加密貨幣。

Heritage基金會數據分析中心主任Norbert J. Michel則為加密貨幣辯護,他認為,不能因為加密貨幣被犯罪分子使用,就應被判為非法,飛機、電腦和汽車都被犯罪分子使用,但不能禁止飛機、電腦或汽車。他還指出,資本利得稅是央行採用加密貨幣最大的障礙,因為獲利和損失都很難追蹤。

CFTC首席創新官:監管必要,但不可操之過急

農業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題為“加密貨幣:數字時代對新資產的監督” 。美國商品期貨貿易委員會(CFTC)之前曾經和SEC聯合舉行聽證會,探討針對加密貨幣、尤其是ICO的監管規則。CFTC是該聽證會參會主角之一,現任、前任CFTC官員均發表講話。

CFTC的首席創新官Daniel Gorfine表示,CFTC通常並不直接參與商品市場的交易監管,但是會監管衍生品,例如期貨。他還表示,CFTC並不想過分干預而限制了該領域的創新,匆忙下達的監管只會錯失重點,造成不良後果。這似乎是對民眾認為CFTC遲遲不能做出明確監管規定的抱怨給出解釋。他還說,CFTC將尋求增加資源,以便得當地監管數字貨幣領域,預計投入2.81億美元。

此外,前CFTC主席Gary Gensler對新技術表示樂觀:

雖然還有許多技術和商業挑戰需要克服,但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並希望看到這項新技術取得成功。它可以降低成本和風險,以及金融體系中的經濟租金。

與會的還有一些民間機構代表。硅谷頂級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Horowitz近日發起了高達三億美元的區塊鏈基金,執行合夥人Scott Kuporr在此次聽證會上發言說,

其實比特幣是執法者的好朋友,因為如果使用智能工具來分析區塊鏈上的交易,看似匿名的交易全都可以被追查到。

區塊鏈公司Clovyr首席執行官Amber Baldet認為,委員會可以採取更加主動的行動,支持區塊鏈成為全球化的基礎設施,就向美國曾經把互聯網推廣到全世界一樣。她認為,加密貨幣可以成為陷入困境的人們的橋樑。Baldet是區塊鏈技術的忠實支持者,曾經負責摩根大通區塊鏈項目Quorum的產品開發和戰略,後從摩根大通辭職,創立Clovyr。

聽證會不斷,加密貨幣監管可期

聽證會是源於英美,是一種把司法審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聽證會模擬司法審判,由意見相反的雙方互相辯論,其結果通常對最後的處理有拘束力。

2018年來,對加密貨幣領域的監管立法呼聲漸高,美國國會、眾議院、參議院也多次舉行聽證會,主辦部門包括銀行業委員會、 撥款委員會、 國土安全部等等。美國政府不斷召開聽證會的目的是聆聽各方意見,以期制定儘可能公允的法律規則,聽證會上不乏觀點的碰撞,也有難得的共識。監管終將落地,是市場的一致觀點。市場為之緊張,也可能是幣市近期一直不溫不火的原因。最終的監管落地,是“重槌”,還是“輕拍”,仍不能下論斷。

(更多精彩股票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