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肌梗死后,梗死的心肌通过做支架后可以恢复好吗?梗死的心肌有哪些医学用途?

梅紫41


急性心肌梗死,病症极为凶险,很多人们的生命毁于此病。现如今,病症逐步年轻化,有时不禁令人惋惜。

心肌梗死病理基础其实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不稳定,破裂形成血栓,堵死血管,造成心肌无血供,心肌缺血坏死——心肌梗死!

一般发病半小时开始心肌细胞坏死,为什么说时间就是心肌呢?就是这个道理。心肌细胞同脑细胞一样,为永久性细胞,一旦坏死,不可再生!但坏死速度每个人不同,一般年轻人坏死速度比较快,老年人坏死速度比较慢,其实不是这么比较的,年轻人血管侧支循环差,老年人侧支循环较年轻人丰富,故论坏死速度,往往年轻人更快一些!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心肌反正也有坏死了,好不了了,我做支架是做什么呢?

第一:挽救还没有坏死的心肌,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坏死面积逐步扩大,缺血面积逐步增大,所以做了支架开通血管,避免缺血范围再次扩大。

第二:挽救顿抑心肌,心肌坏死有个核心区,周围心肌没有完全坏死,处于丧失功能的“冬眠”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心肌梗死有一段时间恢复期,因为需要让这些顿抑心肌重新醒过来继续干活。挽救他们,对于减少坏死面积,极为重要。

第三:很多人梗死一段时间了,还是要开通血管,也就是该坏死的心肌都死透了,还需要做,原因是什么呢?当然改善心脏血供是一点,另外一点,如果有一天其他血管出问题了,一共三支血管,之前闭塞了一支,现在又要闭塞一支,之前那支还没处理,咋样?如何活?



很多时候,不必担心上当受骗,其实急性心梗病急、家属急,医生其实更急,他是唯一一个没血缘关系还如此关心您死活的人,也不必担心被骗,为什么呢?不要过于有被害妄想症,中国病患如此之多,手术做不完的,少一个没什么的,他们更关心的是你需不需要做,把握适应症,能吃药解决,决不做支架,最起码我是那么做那么想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心血管内科王医生于2018.7.16日编辑


心血管王医生


您好,这是个好问题。 我想,您的确切意思是,当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手术后,心肌能不能恢复功能,对吗?我就按照我的理解回答您了。

目前来说,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支架介入治疗术,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当然,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多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安装心脏支架。在没有心脏支架手术条件的医院里,也可以考虑溶栓术,但有“时间窗”的要求。

当冠状动脉里发生血栓事件,而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血流中断,从而影响心肌血供。心脏支架植入后,以“机械”的原理开通血管,恢复血供,进而达到恢复心肌灌注的目的。但是,有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时间,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是否能影响预后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当心肌在完全中断血流后,持续约1-2小时后,因缺血而坏死的心肌,将不再复生。换句话说,如果血管持续闭塞1-2小时后,接受这条血管供血的心肌,就将完全坏死,失去正常的功能。

有一种常见的临床状态,即“心肌顿抑”,也就是说,在安装心脏支架后,局部心肌还存在功能的“顿抑”,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这部分心肌才能恢复正常功能。

不管怎么样,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越快,坏死的心肌越少,预后也就越好。“时间就是心肌”。


惠大夫在江湖


一、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堵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所以,在这里有几个要素需要明确!


1.有血管的堵塞,血管的堵塞可能原因不同,但结果是冠状动脉的堵塞,所以,冠状动脉的堵塞是各种原因的结果。


2.心肌的坏死,冠状动脉堵塞导致的结果就是心肌的缺血坏死,所以,缺血坏死是冠状动脉堵塞的结果。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心肌梗塞导致的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心肌的坏死,所以,坏死的心肌是结局。

二、做过支架或者搭桥等方法后,坏死的心肌还会再活过来或者恢复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举个例子:其实心肌梗塞就好像是心脏的一场大地震,而每个地震中的人就好像是心肌,一旦出现地震导致的人员死亡,就好像是心肌缺血后导致的心肌坏死一样。而我们支架也好、搭桥也好、其他方法也好,就像是地震后紧急去救援的各种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地震后如果你救援及时,可以救援过来的是那些地震后没有被砸死、压死、饿死的被困人员,而一旦地震时死亡的被困人员,无论你使用什么方法,都是不可能救援过来的。


所以,现在回答这个问题,做过支架或者搭桥等方法后,坏死的心肌还会再活过来或者恢复吗?答案是——不能。


三、既然不能让坏死的心肌恢复过来,为啥还要救援(支架或搭桥)呢?


这个其实也可以用刚才举的例子来解释,我们要救援的,是那些还没有坏死的心肌,也就是地震后被困但还没有死亡的心肌。


这些心肌,我们称之为顿抑心肌,也称之为冬眠心肌。


我们救援的,是那些被困,但救援后可以活下来的心肌,而那些已经坏死的,我们无论怎样救援,都不可能使之恢复。


心健康


您好!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危急重症之一,也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情况下是指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冠状动脉在血压急剧升高、吸烟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痉挛,或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发生破溃,局部血栓形成,血流一过性或永久性中断,从而导致相应心肌发生缺血、坏死。如果血栓未完全堵塞血管腔,或血栓形成后又自行溶解,临床上可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如果冠状动脉完全被血栓堵塞,通常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突然死亡)。

一、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冠状动脉闭塞后1~2小时,心肌就可以发生坏死。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通常表现为剧烈的、压榨样胸痛,可以放射到肩、背、下颌、腹部甚至下肢,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通常不能缓解。如果能在心肌梗死后4~6小时内,在没有严重出血等禁忌证的情况下进行溶解血栓的治疗,则大部分心肌可以存活。

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是指在冠状动脉的血管腔内通过导丝及导管,采用球囊挤压、金属(裸)支架或药物涂层支架支撑,消除动脉硬化斑块,减轻血管狭窄程度,并恢复血液供应的一种操作技术,医学上又称之为冠状动脉的“血管重建”。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介入手术,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再次通畅,可以使梗死或缺血的心肌部分或全部恢复,有助于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长期生存率。

二、介入(支架)治疗对于心肌梗死及其他冠心病而言,并非“一劳永逸”: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以及血小板聚集力增高,冠状动脉支架内可以再次形成狭窄,甚至血栓形成,再度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哪些症状及临床指征提示心肌梗死再次发生?

一般说来,在介入术后48小时内,如果再次出现剧烈胸痛,心电图出现动态改变,ST段抬高或压低,并伴有心肌酶学指标的升高时,提示出现了心肌梗死。另外,介入术后数月内,如果反复出现心绞痛发作,伴有心电图相应部位的ST段或T波改变,提示冠状动脉(支架)内有再狭窄发生;如果在某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斑块发生破溃、血栓形成,也可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三、介入治疗后仍要积极消除导致再次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强化降脂治疗。

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通常是由于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所谓的“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最重要的物质。临床试验早已证实,积极的降脂(胆固醇)治疗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介入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患者,属于冠心病复发的高危人群,国内外的治疗指南都建议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将“坏胆固醇”控制在70毫克/分升以下,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介入治疗后心肌再梗死的发生

介入治疗后仍要积极消除导致再次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1、积极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存在高血压病。血压的异常升高可以对冠状动脉的血管壁造成冲击,长期过高的压力可以使某些部位如冠状动脉分叉处的血管内皮发生损伤反应,局部容易有脂质沉积及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临床上出现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因此,对于合并高血压的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后更应当积极控制血压,延缓动脉硬化进展,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2、严格管理血糖

血糖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近年才为人们所熟悉。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中近四分之三为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对糖尿病人群的长期追踪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的生存几率同发生过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相似,因此,近年来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的概念。糖尿病患者异常升高的血糖可以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造成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从而启动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另外,糖尿病患者往往超重或肥胖,胰岛超负荷工作,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可以促进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加重动脉硬化病变的程度。因此,介入治疗后的血糖管理同样十分重要。

3、预防血栓形成

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的患者本身就是血栓栓塞的高发人群,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介入治疗时,球囊或是支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挤压还可以进一步活化血小板、增强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出现心绞痛发作,甚至完全堵塞血管造成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介入治疗尤其要加强抗血栓治疗,才能避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生。对于准备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建议术前使用阿司匹林75~325毫克;介入术后长期治疗,则推荐每日使用阿司匹林75~150毫克。对于进行了支架手术的患者,除了阿司匹林外,还需要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强化抗栓治疗。除此之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也同样适用于介入(支架)治疗后的患者

大象心健康

象由❤生,只为守护!

-----您的24小时心脏健康管家!

打造心脏健康领域服务平台,提供心脏康复前沿资讯传播,心脏康复健康教育,心脏康复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欢迎大家关注!更多心脏健康知识,请关注“大象心健康”公众号!


大象心健康


心肌梗死后,已经梗死的心肌不能通过做支架恢复。

既然如此,为什么心肌梗死的患者还要做(冠脉)支架呢?

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的目的,是为了挽救那些亡的心肌唤醒那些因缺血而进入“冬眠”的心肌保留通道开放侧枝循环

心肌梗死后,已经坏死的心肌不能重生(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没发展到这个程度),只能是纤维结缔组织(瘢痕)来代替。所以,这部分梗死了的心肌就没有了收缩功能,如果梗死面积大,心功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那么强调冠心病的预防呢!)。

但是,心肌的供血是网状的、有交叉的;心肌细胞的坏死是有时间过程的。在发生梗死的区域内,可能还有缺血存活的心肌。这部分心肌开通阻塞血管、改善供血后,就可以免于坏死而得以存活。因此,即使已经发生了急性心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也可以挽救那些濒临死亡的心肌最大限度地保护心功能,乃至保护生命

还有一部分心肌因缺血而丧失工作能力,医学上叫做“心肌顿抑”,缺血时间长了就进入“冬眠”状态,,看起来也跟“死了”一样。其实,这也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这部分心肌在恢复供血后是可以“苏醒”过来继续工作的。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置入支架,可以唤醒了这部分心肌,也使心功能得以恢复。

心功能的改善,带来的是生活质量的改善

再有,我们心脏的血管还有许多侧枝循环,正常时是关闭的。当血管的主干阻塞后,这些侧枝循环就会开放(就像河流、水渠一样),与其他血管贯通,来供养被堵塞血管供血的区域。我们冠脉发生病变时常常是多支多处的,开通了主要的冠状动脉,就可以在其他血管因病变阻塞时帮助输送血液,就多了一重保护。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堵塞,心肌完全持续缺血导致坏死。已经坏死的区域心肌是不能复活了,但在坏死区域周边的缺血区域的受伤心肌是活过来还是继续死去,就看早期的急救措施是否及时,如果能早期得到血流灌注恢复,就可以减少损失。

支架手术是冠心病心梗治疗的伟大里程碑式的进展。早期打通闭塞的血管,放入支架,保持血流畅通,可以最大程度挽救缺血心肌细胞,减低后期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几率。

目前社会上时常流传着否定支架的治疗价值的舆论,把他它描述成昂贵且不实用的洪水猛兽,大加批判。这是极不客观的。

当然支架植入并非冠心病心梗治疗的唯一选择。在不能开展支架植入的基层医院,早期静脉药物溶栓治疗,也很有效。在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无论静脉溶栓还是支架植入,都不是一劳永逸解决心梗的所有问题。冠心病的治疗与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用药和生活饮食结构调整,减少再次心梗发生几率。

祝大家有一个健康的心脏,健康的人生。

答主: 急诊夜鹰,为你说急救的急诊医生,欢迎关注。


急诊夜鹰


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是不能通过做支架“死而复生”的,但是支架一般还会建议患者要做的,因为那些“重伤”的心肌和潜在受伤的心肌,通过做支架还有可能获得拯救。一般情况下,心肌并不是一下子就坏死了,通常心肌因血管阻塞,血液不能输送到相应部位,1--2个小时后,这部分缺血的心肌才会坏死而不能复生。所以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但是临床上从病人发现心梗,到手术实现血液的再灌注,往往会超过两个小时。所以要了解心肌梗死的发病征兆,以便及时发现并得到诊治。

一般来说,多数患者在发病的前几天会有乏力、胸部不适,表现为发闷、隐痛或者疼痛,活动的时候会出现气急、心悸、烦躁等感觉和表现。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如果心绞痛的发作和以前相比,疼痛的更频繁,持续的时间也比以前延长,服用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没有明显的原因也会出现心绞痛的这些情况,要尽早去医院检查,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生时的典型症状是在胸骨后出现压榨样疼痛,往往无明显诱因,安静的时候也会发生,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可以达到半个小时,甚至数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

需要一提的是有些心梗患者的疼痛表现为腹部,下颌部,颈部,背部等地方。所以去医院时不要拒绝医生开的常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心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本期答主:郭继臻,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很常见,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传统上以溶栓,抗凝治疗为主,近十几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治疗的普及,通过冠脉支架,挽救了很多病人生命,改善了绝大部分病人的生活质量!(国外80年代开始实行了这项技术,我国起步晚,但是发展迅猛)



在急诊室,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病人有很大比例就是急性心梗,我们平时看到这种病人首先就会向家属说明病情,告知治疗方案,在治疗时间窗的病人基本都会提到冠脉造影及后续可能的冠脉支架置入,有一些家属就会问到类似的问题:支架置入后,前面坏死的那部分心肌是否能够完全恢复?



答案是否定的,心梗后犯罪血管(就是梗塞血管)支配心肌会出现缺血性改变,如果超过6小时,坏死心肌部位的血供是不能恢复的,后期通过瘢痕组织修复;当然如果能在6小时内及时开通梗塞血管,可以挽救绝大部分心肌!所以现在提倡的“时间就是心肌”口号,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我常常用种水稻田来跟病人家属解释,如果水稻田的水道没水了,出现稻田缺水,水稻就会干枯,甚至死亡!即使后期来水了,缺水太久的部分还是不能存活的!



急诊老油条一个,条友们有什么想知道,刚好我也知道的,可以联系我!!!


医家兄弟


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取决于你是什么时候放的支架。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血管堵塞,导致堵塞血管所支配区域的心肌发生坏死。在冠状动脉闭塞后的前2个小时为心肌细胞的快速坏死时期,2-6小时心肌细胞坏死仍持续,但速度减缓,6-12小时心肌细胞已显著减缓。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的时间窗大约为6小时,而最初的2小时为心肌的最大化坏死时期。所以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如果在“时间窗”内(越早越好),抢在心肌大面积坏死前迅速通过急诊PCI植入支架打通血管,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甚至有可能不留心衰等严重的后遗症。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30%。随着介入治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支架撑开闭塞的冠状动脉,能够迅速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血液供应,使目前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降至5%以下。

所以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如果在介入的时间窗内如果能迅速进行急诊PCI治疗开通血管,可以使心脏得到很好的恢复。遗憾的是由于急诊PCI的技术要求高等诸多因素,急诊PCI只能在部分三甲医院实施。可喜的是目前很多医院都成立了胸痛中心,为急性心梗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使得越来越多的心梗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接受最佳治疗。

但是对于梗死已超过24小时的急性心梗患者,如果血流动力学稳定,此时立即行介入治疗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心脏血管堵塞后12~24小时后,缺血的心肌基本已完全坏死或梗死,这时候如果积极再进行介入治疗的意义不大,应该根则患者情况择期再手术治疗。

对于陈旧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如果仍有胸闷、胸痛症状、心功能不全等表现,通过放射性核素检查等证实堵塞血管区域还有存活心肌的,通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和心肌缺血。

简单来讲,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的目的是及时开通血管,抢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和顿抑心肌肉。对于陈旧性心梗,如果堵塞血管支配区域还有存活心肌且患者仍有胸闷、胸痛等症状,通过支架也可以改善预后。


医患家


心肌梗死一旦发生,随之产生的心肌坏死不可逆转,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只是阻止心肌坏死的蔓延,从而挽救生命。坏死的心肌不可能再生,半年内发生纤维化形成瘢痕。也就是心电图上出现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