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次國考,社會在職人員上岸的機率會越來越小?

每年都有很多應屆生或剛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報名參加國考與省考,一次性上岸。這讓那些考過好多次仍沒有上岸的社會在職人員羨慕之餘不免心有疑慮:是不是社會在職人員考公務員上岸的機會越來越渺茫了?

聽說這次國考,社會在職人員上岸的機率會越來越小?

社會在職人員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

社會在職人員較於應屆生考公務員而言揹負的更多,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因素等等都會影響社會在職人員報考的決心以及堅持的恆心,當然還會有一些設置好存在的因素。

(1)公務員考試招錄對象嚮應屆生傾斜,應屆生報考門檻相對低。

聽說這次國考,社會在職人員上岸的機率會越來越小?

2018年國考不同層次招錄人數

每年的公務員考試都有很多職位僅面向應屆生招錄。

這一點在國考中尤為突出,如2018年國考市(地)級以下職位就以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為主,引導和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報考基層職位,到基層建功立業。除了有僅面向應屆生招錄的職位以外,不論在國考還是省考中還有很多職位,也是沒有基層工作經歷要求的,只要應屆生符合條件的就可以報考。

最最關鍵的是,可能有些考生不知道,公務員考試很多地區是有戶籍限制的,但如果你是應屆畢業生,這些對你而言都不是問題,因為應屆生不受戶籍限制。

聽說這次國考,社會在職人員上岸的機率會越來越小?

需要注意:國考與省考對應屆生的界定的政策不完全相同,考生報考哪一場考試就要以本場考試的最新招考政策為依據。

比較常見的是:國家統一招生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和在擇業期內(國家規定擇業期為二年)未落實工作單位,其戶口、檔案、組織關係仍保留在原畢業學校,或保留在各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畢業生,可按應屆高校畢業生對待。

國考與絕大部分省考都是按照這一政策。

聽說這次國考,社會在職人員上岸的機率會越來越小?

(2)社會在職人員進入社會,責任越大,顧慮越多。

他們通常遠離校園、遠離書本已久,又有繁重的工作負擔,面對學習優勢強大的應屆畢業生,往往就先失掉了信心。

對比社會在職人員,脫離了書生氣成為了“社會人”,想要報考公務員就會有很多顧慮。在學習上可能沒有很多時間,學習能力也大不如前;報考了以後,需要考慮單位是否同意,考上了不放人怎麼辦,沒考上會不會影響現在的工作;離職考公又實在沒這個勇氣;如果有了家庭,可能還會有更多顧慮。

聽說這次國考,社會在職人員上岸的機率會越來越小?

社會在職人員考公務員真的會被應屆生碾壓嗎?

其實不盡然,不可否認,每年確實有很多應屆畢業生順利考上了公務員,上岸後的光鮮亮麗很容易被大家看到,但報名參加考試的應屆生基數也十分龐大。如果真要算一算兩類考生的錄取率,社會在職人員考公務員上岸幾率不一定比應屆生低。

but

在職人員的優勢——經驗豐富 心態穩重

公考是一條枯燥的路,穩定的複習心態,良好的自制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職位的選擇——從“基層工作經驗”入手

基礎工作經驗是在職人員報考的一大優勢,在報名時可用剔除到不少。

還有就業與擇業之分。不少應屆生考公務員是為了先就業再擇業,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對結果成敗不是太看重。社會在職人員選擇考公務員更多的是擇業過程,看得重,決心打。未來的不可預知性,使得他們擔憂上岸幾率低在所難免。但反向思考,正是有這種壓力,你才會有充足的學習內在動力,激勵自己努力向前。

再看應屆生,年輕人嘛,很容易心浮氣躁,加上還沒有急迫的就業與經濟壓力,追劇、打遊戲、逛街、談戀愛......複習以外的事情太多了,學習慾望的大打折扣,公務員備考很難堅持到底。

聽說這次國考,社會在職人員上岸的機率會越來越小?

國家公務員考試及省考,每年兩次。公務員,是很多人的終極目標,但公務員考試競爭力大,很多人都不是一次性考上的。不管是何種結果,對於敢於追求自己目標的人,只能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