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建成以後,艦載機是如何運上航母的?

michelle濛濛


圖為中國遼寧艦編隊及30餘艘各型軍艦閱兵近圖

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很大程度是由艦載戰鬥機來體現,艦載機出勤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航母戰鬥力的強弱。那麼,航母建造完成並海試之後艦載機如何上艦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今天就簡單給大家分享一下。

圖為中國國產首艘航母海試圖

航空母艦建造完成後,按照慣例會進行一系列的測試直到海試,海試即列裝交付,在航母交付海軍之後,艦載機著艦試驗等系列工作就會隨即展開,在此之前,航母就是“光桿司令”。

中國的遼寧艦可以搭載30餘架殲-15戰機和數架各型直升機,中國國產首艘航母可以搭載的數量不會低於44架。那麼,這麼數量龐大的艦載機是如何上艦的呢?

圖為114號殲-15型艦載戰鬥機起飛作業前準備

是吊上去還是運送零部件上艦組裝呢?其實,大家都想多了,無論是艦載型戰鬥機、預警機還是直升機,均是駕駛員駕駛飛機直接著艦而上,為何會這樣呢?

圖為103號殲-15型艦載戰鬥機著艦瞬間

艦載機輕者幾噸重者數十噸,吊上去顯然效率不高,況且,任何國家的航空母艦在交付之後都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初始戰鬥力,40多架次的飛機一架一架吊上去或吊上去之後再行組裝顯然不符合國際慣例,而且效率極為低下。


圖為殲-15型艦載戰鬥機起飛前

為了更好更安全的精準判定和降低風險,在航母艦載機試驗工作展開之前,

會有幾架模型機上艦,測試完成之後,艦載機才會陸續展開著艦試驗。其中包括艦載戰鬥機著艦試驗、預警/反潛直升機著艦試驗、預警機著艦試驗等,待著艦試驗圓滿之後,航母的隨從驅護艦、核潛艇、綜合補給艦等就會組成編隊進行各種強度的近海和遠海實訓。

圖為殲-15型艦載戰鬥機機翼摺疊特寫圖

艦載機著艦流程科普

航母的戰術空中導航系統在300公里左右為歸航的艦載機提供指揮引導,到了距離母艦100公里處,由空管雷達接手。空管對返航的飛機進行編組,確定著艦的順序,然後艦載機進入等待著艦階段,艦載機按進場隊形逆航母前進方向平行於航母的右舷飛行,然後轉彎飛躍艦艏,轉入順風段,一直到距離航母大約30公里。

圖為F-18艦載戰鬥機著艦示意圖

在這個階段由航母上的戰術空中導航系統進行引導,到達距離母艦大約10公里處,由艦上的自動著艦系統開始引導,一直到距離母艦大約3公里處。進入艦上光學助降系統工作區域,然後據此著艦,由此可見艦載機著艦短短數分鐘內,涉及到眾多的系統、人員,要想相關係統和人員能夠快速、熟練的工作,需要頻繁的訓練和演練。

通俗來講:保持既定高度和航速——艦員調度和指揮——對準航母降落跑道並加速——著艦成功。


墨墨觀察


當然是飛上去的。

航母建成以後,在其它航母或者訓練基地進行過訓練的海軍航空兵,會帶著戰機進行“轉場飛行”,駕駛著戰機降落在航母之上。

戰機轉場,一般分為廠家的“轉場交付”以及作戰時的“任務轉場”。這兩種情況有細微的不同。

“轉場交付”一般由飛機的廠商提供,即通過試飛和測試合格的新出廠飛機或維修飛機,經由廠家的飛行員或作戰部隊飛行員駕駛,飛往目的地交貨。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的一系列戰機,都是以這種方式讓自己的飛行員飛回來的。

也有不少退居二線的飛行員從事著全國到處跑,到處給飛機轉場的任務,畢竟一線的飛哥們訓練也艱苦。

“任務轉場”屬於飛行中比較常見的轉場模式,飛機可以攜帶一些東西,轉換到另外的場地駐紮,和搬家差不多一個意思。視任務的性質不同,飛機的狀況也不同。比如作戰任務性質,那麼飛機就得滿彈滿油,一切按作戰來;如果是普通轉場,那麼啥都不掛,讓發動機“歇歇氣”,順帶減輕點燃料負擔也是可以的。偶爾還可以捎帶點土特產,比如蘋果橘子之類。

比如灣灣空軍的F16戰機,這不就帶了一箱子“花蓮曾記麻薯”麼?

我軍的轟六也帶了冰糖心的蘋果,看來很美味啊。

言歸正傳,艦載機可以從岸上飛航母轉場,當然也可以航母飛岸上轉場,下圖所示的就是敘利亞戰場上俄羅斯轉場跑到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的艦載機們。

航母作戰任務特殊,且航母起降條件比較苛刻,所以多半是以“作戰任務”類型進行的轉場,順帶也是對飛行員的一種訓練。倘若你連降落在自家航母上都做不到,那麼也沒有資格在這艘航母上服役。

而且這種搬家式的轉場可不是飛機降落就算完的,在之前更早的時候,整個地勤班子就得入駐並適應訓練,一切萬無一失後才能迎來飛機的降落。至於這幫人,可以是直升機運輸,也可以是坐船接駁,或者乾脆在碼頭就上去了。

所以,航母上的飛機都是飛上來的,絕不是什麼“運載”而來。


王司徒老百科


有起降能力的航母,都是直接飛到航母上的。但是航母沒有形成起降能力,還在摸索中的。飛機都是航母靠岸吊上去,航母離岸開到近海,從航母起飛,到附近飛機場降落。熟練後就反著來在機場起飛,嘗試著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