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近日,“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寻找与论证行动”2018年度现场终审会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举行,在终审会现场,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并获颁“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证书!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并完成其专著《徐霞客游记》,在云南期间完成了25万字的《滇游日记》,占其专著总量的40%。其中,有关嵩明的游记部分就约8000余字。而他曾经二游嵩明,对嵩明县的水源、地形、地貌以及人文环境和动植物资源做了详细记录,是不可多得的早期科考文献和文化遗存。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图片来源于朱惠荣先生《徐霞客游记校注》

1638年,徐霞客两次进入嵩明进行科考,第一次是5月10日,在杨林所考察了牛栏江源头嘉丽泽水系和药灵山;第二次是9月26日至29日,在嵩明州考察了滇池源头盘龙江水系和梁王山等。他的《滇游记》里关于嵩明的记录约八千字,对考察和研究嵩明山水地貌、历史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让我们追随徐霞客两次游历嵩明的东西两条线路,一起感悟徐霞客“登山必至绝顶,临洞不避蛇蝎,涉水必探其源”的宝贵精神。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第一次:考察的杨林片区

1638年5月10日,徐霞客从曲靖出发,来到杨林所(今杨林镇),登上杨林老脊考察了杨林古城、嘉丽泽和药灵山。《盘江考》是这样记录的:“后余至云南省城,过杨林,见北一海子特大,古称嘉利泽,北成大溪,出河口。溪北有山甚峻,曰尧林山。”由此可见,杨林片区有三个标志地。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第一个是杨林所古城。也就是徐霞客年代的杨林千户所,位于杨林镇老城村委会,现遗存部分杨林所老城墙残基、上马石和四合院。徐霞客《滇游记》记载嵩明通往昆明的三条道路分别是:“盖杨林为大道,最南而迂;兔儿为中道,最捷而坦;邵甸为北道,则近依梁王,最僻而险。”其中杨林古驿道,俗称通京大道,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杨林古驿道沿线,现还有部分青石板路,石板上的车辙和马蹄印仍清晰可见。杨林所古城内的兰公祠和兰茂墓,是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第二个是故嘉丽泽。嘉利泽又称杨林海、东湖,位于嵩明坝子东南部,由8条河流汇聚于此形成的高原湖泊。嘉丽泽现有数千亩自然生态湿地,蓄水能力稳定,景观保存完好,目前是国家AAA级景区,也是国家住建部认定的特色旅游小镇,景区内还有省级文保单位嘉丽泽洪痕海拔石刻,市级文保单位松坡桥。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第三个是药灵山。药灵山也叫秀嵩山、摇铃山,位于嵩明坝子东部,是嵩明第二高峰,海拔2627米,范围约10平方公里。徐霞客夸赞药灵山:“耸秀插霄汉,环州之山,惟此为最耳。”清康熙《嵩明州志》记述,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武侯南征时,曾在药灵山第七次擒住孟获,并在嵩明城南盟誓修好。药灵山现遗存三块“练兵场”和“洗甲池”古迹。药灵山山势雄伟,群峰起伏,山上药材丰富,传说兰茂老先生经常到此山采药,历经数年写成《滇南本草》和《医门览要》。

第二次:考察的嵩明州

638年9月26日,徐霞客从寻甸来出发,经过一座石洑木桥跨过果马河,途径大、小一半(今大、小倚伴)村,进入嵩明州。徐霞客在《滇游记》中详细地记述了这座古桥的形态:东西走向,三跨结构,木梁架在三块巨石之上。现存的龙济桥为清代古桥,是在徐霞客当年跨过的石洑木桥旧址重建,延续了明代古桥的建筑风格,现保存完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徐霞客的记录,嵩明州还有黄龙山和梁王山片区五个标志地: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第一个是黄龙山。1638年9月28日,徐霞客考察了黄龙山、文庙和宗镜寺等地,并记录了嵩明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山水走势。黄龙山又名蛇山,徐霞客《滇游记》描述:“山小而石骨棱棱,乃弥雄山东下之脉,起而中峙如锥,为州治之后山者也。昔多小黄蛇,故今以黄龙命名。”现黄龙山上的宗镜寺旧址前还有两颗古代柏树,为县级古树名木。黄龙山脚的魁星阁,是原文庙建筑群的建筑物之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第二个是法界寺。1638年9月28日,徐霞客来到法界寺,他《滇游记》描述:“东下为灵云峰,即白马所倚;再北分一支,东峙为法界寺。”法界寺位于嵩明县城西北部的灵云山,山上植被茂密,两侧双泉泻碧,有“嵩明第一州”的美誉,名列嵩明八大寺之首,庙宇为佛教、道教古建筑群。徐霞客游形容法界寺“深竹罨门,重泉夹谷,幽寂窈窕。”法界寺现存有记载徐霞客游历该地的碑文和徐霞客塑像。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第三个是白马庙。白马庙位于县城西部海北村弥良河边,现在的建筑为当地群众自筹自建。1638年9月28日傍晚,徐霞客从法界寺出来,顺田埂往南来到白马庙准备投宿,可惜寺庙很破败,不能托宿,只好返回灵云山焚虚庵寄宿。《滇游记》记载:“溪无桥......仍渡溪,入白马庙。庙敝甚,不堪托宿。”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第四个是梁王山。梁王山又叫东葛勒山,是嵩明最高山,海拔2840米。徐霞客在《滇游记》中写到:“山高三十里,为南中名山,远近诸峰,高无逾此。但土人莫谙旧名,困梁王结寨其顶遂以梁王名之”。梁王山脉高三十里,主峰爪形向外延伸,西攘富民、南接官渡、东北入寻甸,所以又叫三尖山,是嵩明最高点,在山顶可远眺昆明西山、滇池和东川轿子雪山。

喜大普奔!嵩明被确认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第五个是凤溪冈脊。1638年9月29日清晨,徐霞客从法界寺出发,渡过弥良河水,来到凤溪冈脊(今凤溪山),远眺嘉丽泽,西瞰梁王山。他在《滇游记》中写到:“仍半里渡溪,蹑西坡而上。迤逦五里,逾冈脊,东望嘉利泽,犹在足下;西瞰梁王绝顶,反为近支所隐不可见。”凤溪冈脊位于上禾村后凤溪山。山上有凤溪寺,始建于明代,为嵩明八大寺之一。近年在山上重新修建了宏伟、大气的殿宇和寺庙群落,后山和侧翼现还有眢井和多个天池遗存,山上的山古墓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起为嵩明打call!!

关于“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2011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促进了徐霞客精神的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会、人民政协报社与《徐霞客游记》开篇地、中国旅游日发祥地浙江省宁海县政府、中国地质学会徐霞客研究分会联合成立了“推动徐霞客游线遗产保护与申遗研究项目办公室”,组建了推动徐霞客游线遗产保护与申遗研究、弘扬徐霞客精神顾问团,并向社会发起参与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寻找与认证行动的倡议。

据统计,徐霞客游线涉及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凡据《徐霞客游记》或其他资料可考的所有游线节点所在地市县级政府均可提出申请,接受专家考察和评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