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國之魂魄 民之肝膽

古代神話傳說中盤古開天闢地,面向東方,頭化東嶽泰山。遠古神話的傳說,成就其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地位,泰山隨之披上了神秘的面紗,使得它在古代東方地理形象中得以昂首天外,它存在的空間意義得以體現。

泰山:國之魂魄 民之肝膽

泰山是大自然的恩賜,成就了泰山拔地通天的外在形象以及難得的地質資源與生態環境。泰山以名山文化為載體的山嶽文化精神將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突出其人文景觀;以人山關係為中心,凝聚人類社會發展的交流生產和生活經驗,凝聚民心的價值追求,融合歷史發展的規律性,突出人文文化。泰山歷史文化博大精深,謙虛謹慎、與人友善的品德,頂天立地、大義凜然的個性,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發育萬物、峻極於天的主題展示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成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陣地,成為一個民族精神與文明的象徵。

泰山:國之魂魄 民之肝膽

泰山不但是自然的山,更是歷史的山,文化的山。季羨林先生曾著長詩《泰山頌》, 讚譽泰山為"國之魂魄 , 民之肝膽" , 並倡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泰山精神作為泰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泰山的人文景觀相結合,承繼了泰山文化的精魄,將泰山文化的源遠流長融入到歷史發展的滾滾長河之中,向世人展示泰山的山體博大,文化悠久,精神崇高。

首先,泰山精神是泰山文化孕育的繼承者,它在歷史層面突出展示了泰山文化的獨特魅力,它所造就的人文氣質成為泰山景觀的文化基礎。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 · 書虛》中記載:"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帝王封禪泰山,藉助古代人民對於自然山川的崇拜,達到君權神授的政治手段,昭示一統天下的王權意志。千百年來,文人墨客來泰山,感悟歷史抒發情懷,在中國文人士大夫眼裡,神聖的泰山更是一個精神的歸宿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以泰山為精神依託,找尋前進的方向,司馬遷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意喻人生價值的輕重懸殊,毅然決然無所畏懼的生死觀,昭示他為實現理想而甘受凌辱,堅韌不屈。杜甫"岱宗夫如何"的發問,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李白面對泰山"蹉跎凋朱顏"抒發心中的自我遺憾,寄寓著自己對人生理想、人格嚮往的情感和心靈之山的憧憬和嚮往。在某種意義上,泰山豐富了他們的精神品格,而他們的到來又豐厚了泰山的文化底蘊。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會到泰山進香,為的是生活平安,在某種意義上融入了百姓對於"國泰民安"這種生活狀態的思考和想象。帝王朝祭、文人修道、民眾進香的社會行為相聯繫,植根於古老的東方崇拜與"天人合一"、務實重效的民族心理相結合,賦予了泰山生命的價值。

泰山:國之魂魄 民之肝膽

其次,泰山精神是泰山文化發展的承擔者,是責任也是擔當,深深的感染了無數工作在泰山的人。泰山景區虎山管理區的周德民用勤奮和執著,用認真和赤誠為泰山景區的發展樹立起了愛崗敬業的榜樣,為我們詮釋著一名普通泰山景區職工的擔當與責任。作為一名入黨多年的老共產黨員,他在工作中始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始終保持勤奮工作、甘於奉獻的心態,保持幹事創業的激情,工作中講求效率和質量。虎山水庫每年春夏之際,水草叢生,嚴重時水草覆蓋整個湖面,影響了整個虎山公園的旅遊環境,作為一名老同志,他頂著烈日冒著酷暑,帶領清潔隊員及時清除水草,不間斷巡查公園內的犄角旮旯,發現問題立即處理還虎山一泓碧水。多年來一直負責清潔隊工作,由於工作紮實肯幹、負責擔當,虎山管理區未發生因衛生環境整治遭受批評事件,樹立了單位良好形,並多次得到各級領導表揚。周德民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樂善好學的優良品質,即使工作再忙,事情再繁雜,也沒有忘記學習,將"不能吃老本,還得加強學習"常掛在嘴邊,感染了周圍同事的學習熱情和工作態度。泰山精神是泰山人的擔當和責任,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無數不辭辛勞樂於奉獻的人們,它將責任和擔當融入到景區員工日常的工作中,敦促他們勇於打破陳規,善於求新求變,從而把工作理念從傳統的思維習慣脫離出來,將思想意識從不合時宜的觀念解放出來,為泰山精神的融入和提升奉獻自己的力量。

再次,泰山精神是泰山文化的宣傳者和發揚者,它向南來北往的遊客展示了泰山人的艱苦奮鬥精神。小學課文裡的《挑山工》是特別能吃苦耐勞的典型。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黑黝黝的皮膚,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讓遊人止不住停下來記錄陡峭山路上的英雄,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兩頭垂下幾根繩子,掛著沉甸甸的物品,一天來回往返幾次,將各式各樣的貨物挑上泰山之巔,為遊人提供便利。他們不只是一群下苦力的勞動者,更是泰山精神的宣傳者。很多的遊客會讓他們的孩子默默的記錄下他們汗水滴下的瞬間和那單薄而有力的身影,教育孩子一定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更要懂得艱苦奮鬥才能攀登上人生的巔峰。

泰山:國之魂魄 民之肝膽

泰山景區所有的環衛工人每天早上 6 點之前,就要趕到所負責的環衛點,要趕在上午上山的人潮來臨之前,把頭晚遺留的垃圾清理完畢。五一小長假期間,平均每個工人一天清理 1000 斤左右的垃圾,工作十幾個小時,只有吃飯的時候才能休息一會兒,其餘時間都在彎腰清掃垃圾,彎腰要好幾千次,一天下來,累得腰都直不起來。雖然說現在很多遊客的素質提高,能夠主動將垃圾扔棄在垃圾桶內,但有一些遊客還是隨手亂扔,而且扔到崖壁下,為了還泰山一片淨土,他們是在用生命付出自己的辛苦勞動。有的遊客對於他們的工作不屑一顧,甚至說出"不扔垃圾環衛工人就失業了"這樣的話,讓人非常氣憤。但是環衛工人不在乎這個,說:"垃圾撿乾淨了,泰山就乾淨了,我們就知足了,遊客就高興了",是怎麼樣的精神使得他們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工作,擔負起自己的職責?沒錯,這就是泰山精神,它將不辭辛苦勇於奉獻的精神融入到普通民眾的工作生活當中,感染著周圍的人們,時刻記著自己是泰山的一部分,是泰山賦予他們頑強拼搏的鬥志和默默無聞的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