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長短依車流量來智控

■興港路交通流量採集及監控抓拍設備已安裝,正在調試。(鄭偉明 攝)

生活在海滄的居民能明顯感覺到,如今高峰時段的海滄城區也經常出現了車輛“排長龍”的情況。而正在建設的海滄區智能交通系統一期項目,建成後將有效緩解海滄大橋、新陽大橋的交通擁堵狀況,中心城區和港區部分路段的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問題也將大為改觀。

《海滄週報》記者 楊佳怡

通訊員 張妙思

項目進展

涉及34條主次幹道

完善四大系統12項子項目

海滄區智能交通系統一期項目已於7月20日開工建設,共涉及包括示範道路“濱湖路-濱湖北路”在內的34條主次幹道、45個交叉路口。建設內容包括完善“海滄區智能交通管控分中心”、完善“交通基礎工程、交通組織工程和交通科技工程”三大工程以及“交通採集系統、交通管理系統、交通控制系統、交通服務系統”四大系統和12項子系統等。

截至目前,海滄區智能交通系統一期項目濱湖路與滄虹路交叉口信號控制系統、滄林路與海裕路高清視頻監控違停抓拍系統已建成並投入使用,興港路沿線電警和流量採集系統24套立杆基礎等也已經安裝完畢,6套公交車流動執法系統投入試運行。

如何智能

信號燈不再固定長短,道路更暢通

交通如何變得“智能”呢?城建集團項目相關負責人魏同樂介紹,在海滄區智能交通系統一期項目建設中,最能夠體現“智能”的部分就是建設“交通流信息採集設備”和“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主要涉及交通信號機的改造,原先海滄城區交通信號機的紅綠燈配時都是固定的,而改造後的“智能交通信號機”將能夠根據檢測到的交通流數據,按照控制中心下達的指令分配配時來實時改變信號綠燈時間的長短;“交通流信息採集”主要是在主要道路交叉口設置“超聲波車輛採集檢測系統”,實時感知車輛來往的數量和通行狀態,那麼車輛在距離交通信號燈的路口幾十米遠的地方就會被檢測到,車輛數據就會傳送到管控中心,管控中心平臺將靈活根據車流量大小實時管控路口的信號燈,合理支配信號燈配時。

“僅僅管控一個路口是遠遠不夠的,不僅要從路口四個方向同時採集,還要綜合考慮一條路沿線的所有岔路口,從點、線、面三個方面統一進行聯網聯控,達到最合理的分配。”魏同樂說,以後的早晚車流高峰期,等待的紅綠燈時長不再是“漫長的90秒”,“智能交通”帶來的將是道路的更加暢通。

魏同樂說,除此之外,為緩解“上橋堵”的問題,之後進島方向和幾個主要交通要道將設置“交通信息誘導屏”,實時提醒市民前方道路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