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长短依车流量来智控

■兴港路交通流量采集及监控抓拍设备已安装,正在调试。(郑伟明 摄)

生活在海沧的居民能明显感觉到,如今高峰时段的海沧城区也经常出现了车辆“排长龙”的情况。而正在建设的海沧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海沧大桥、新阳大桥的交通拥堵状况,中心城区和港区部分路段的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问题也将大为改观。

《海沧周报》记者 杨佳怡

通讯员 张妙思

项目进展

涉及34条主次干道

完善四大系统12项子项目

海沧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项目已于7月20日开工建设,共涉及包括示范道路“滨湖路-滨湖北路”在内的34条主次干道、45个交叉路口。建设内容包括完善“海沧区智能交通管控分中心”、完善“交通基础工程、交通组织工程和交通科技工程”三大工程以及“交通采集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控制系统、交通服务系统”四大系统和12项子系统等。

截至目前,海沧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项目滨湖路与沧虹路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沧林路与海裕路高清视频监控违停抓拍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兴港路沿线电警和流量采集系统24套立杆基础等也已经安装完毕,6套公交车流动执法系统投入试运行。

如何智能

信号灯不再固定长短,道路更畅通

交通如何变得“智能”呢?城建集团项目相关负责人魏同乐介绍,在海沧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项目建设中,最能够体现“智能”的部分就是建设“交通流信息采集设备”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要涉及交通信号机的改造,原先海沧城区交通信号机的红绿灯配时都是固定的,而改造后的“智能交通信号机”将能够根据检测到的交通流数据,按照控制中心下达的指令分配配时来实时改变信号绿灯时间的长短;“交通流信息采集”主要是在主要道路交叉口设置“超声波车辆采集检测系统”,实时感知车辆来往的数量和通行状态,那么车辆在距离交通信号灯的路口几十米远的地方就会被检测到,车辆数据就会传送到管控中心,管控中心平台将灵活根据车流量大小实时管控路口的信号灯,合理支配信号灯配时。

“仅仅管控一个路口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从路口四个方向同时采集,还要综合考虑一条路沿线的所有岔路口,从点、线、面三个方面统一进行联网联控,达到最合理的分配。”魏同乐说,以后的早晚车流高峰期,等待的红绿灯时长不再是“漫长的90秒”,“智能交通”带来的将是道路的更加畅通。

魏同乐说,除此之外,为缓解“上桥堵”的问题,之后进岛方向和几个主要交通要道将设置“交通信息诱导屏”,实时提醒市民前方道路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