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下

相逢在,故人家

温温小火,茶烟飘洒

促膝共长谈,寒夜有清话

看月隐隐西沉,听雪漱漱落瓦

人生聚散有时尽,不管夜深与君呷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茶味·温情。

寒冬来时,一炉热茶,总能让人心生暖意。茶烟袅袅,炉火细细,与知心的朋友清话,和交心的客人清谈,茶便成了人间最有味的清欢。先人曾说:“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炉烟。”一盏好茶,一本好书,身心无杂念,不失为人生至乐;温茶在炉,温情在侧,精神无牵绊,不失为快意人生。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平时我们接触的茶席,往往有很多繁复的过程,这其实是接近于一种表演形式的茶道,生活是自己的,没有必要演给别人看。围炉烹茶,与其说像是一种形式,更不如说是我们对生命的虔诚和敬畏。这份深怀古意的雅致和闲适,远不是当下快节奏的电热炉所能相比的。而当我们闲静下来,取炉,加炭,进水,生火,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传统而古意的滋味。继而茶烟袅袅,茶与炉火成为休憩身心的道场,而于朋友,茶与炉火已经成为了一种媒介、一种因子,三五好友,围炉而坐。啜一口,赏世间清冽;品一壶,知人间浮沉。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茶味·媒介。

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人生理念无关。这一炉火,温的是茶,和煦之外是宾朋之情。朋友之间的情谊随着这温暖的火气逐渐升腾,继而是彼此之间的清谈与开怀。中国人说喝茶,并不一定是喝茶,这跟中国固有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茶席上有方正,秩序。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影响着我们,那就是庄子的思想,茶席上有潇洒、恣意。基于这两种文化的熏陶,茶便成了我们心中的一座桥梁,沟通着现实与梦幻。现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梦幻是茶酒香花诗书画的浪漫。这也正合中国诗歌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吻合,只不过一个是以茶为媒介,一个是以文字为媒介。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一炉在旁,暖意融融。自饮时独乐,共饮时众乐。室内的这一炉火,因为有了茶的存在,变得更加温情。至此,茶不再是一种消遣行为,当它上升至朋友之间传递关爱体恤的时候,当它实现自我和他人愉悦的时候,它已经完成了由物质到精神的蜕变。所以东方人的思维总是以人为本,生活中处处充满哲学和智慧。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茶味·闲思。

我们总是惊叹于西方哲学的逻辑化和系统化。但是在梁漱溟看来,中国的文化一直都是早熟的文化,包括哲学。而林语堂先生也将中国的哲学归结为“闲适哲学”。文化最后都是为人服务的,那些看似细碎的智慧,正是东方哲学最系统的存在。所以中国的经典哲学里,以儒家典籍修身,以老庄典籍修心,这两股力量像茶味的浓淡一样,以道德和理性调节着我们前行。一个似黄河般端正,一个像长江般潇洒,日夜川流,奔腾向海,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国人。

围炉夜话,冬日里最温暖的情味

茶味·吃茶去。

不觉想起一段公案,1000多年以前,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而禅师不管僧人回答什么,都只答一句“吃茶去”。“吃茶去”是禅茶一味的真谛,是茶道的精神源头,是东方智慧奉献给人类文化最珍贵、最璀璨的瑰宝。它以接近于禅的方式,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生活的本味,也许就是最真的哲思。

茶是温情,茶是媒介,茶是闲思,茶是禅机……。说白开来,茶是触摸味道的方式,触摸环境、触摸友情、触摸思域、触摸自己、触摸世界……。小小一杯茶,一片叶子的采摘、烘焙、发酵、储藏……,喝到人口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茶未凉

炉正温

等你吃茶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