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最後會變成什麼樣?

網貸行業正經歷最艱難時刻,各種各樣的論調都在發酵。有的說P2P要玩完了,煽動投資人儘快離場。有的說現在出事的都是偽P2P,真平臺是不會出事的。

前者武斷,不僅說法不負責任,還熄滅了廣大投友投資跑贏通脹的希望。後者片面,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也起不到為行業正言的作用。李財師都不是很贊同。

那麼,在經歷強監管、爆雷潮的動盪之後,P2P到底會走向何方?投資人是否還值得堅守這方疆土?

要說清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P2P必須經歷哪些變革,才能斷臂求存。網貸想要規範發展,歸入金融版圖,必經的第一步就是“擠膿包”。國家現在的整體風向是去槓桿,P2P明年也一樣會經歷去“槓桿”處理。銀行的槓桿是資本充足率,就是說銀行要放貸,得有一部分錢不能動,怕放貸收不回來,因為你拿的是儲戶的錢嘛。P2P的“槓桿”,就是實收資本比待收。去槓桿是今年一個很重要的政策方向,實際現在很多平臺死就是因為不能引入外部資金“兜底”了。

網貸去“槓桿”處理的結局是什麼?那就是不可能所有平臺都越拼越大,也不會再出現“小而美”的平臺(規模又小兜底能力又強)。最終只能是強強聯合類型的平臺(資本實力強+規模大)生存,同時槓桿比例一定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第二步,是走上與傳統金融差異化發展的道路。換句話翻譯,就是傳統金融的蛋糕摸不得。目前網貸行業的各類資產,包括抵押類型、信貸類型,風控的方法和模式大體上和傳統金融沒有任何差別,在這方面互金沒有任何優勢和特色,因為現在數據還沒有完全打通。銀行不做的這類資產,比如上市公司借款,或車房的二抵,包括現金貸,實際上都是銀行過不了風控,或者銀行不願意觸碰風險的資產。所以P2P跑去染指,而風控還沒有傳統金融機構紮實,實際上一定會出現大問題,也就是現在所暴露出來的比如車貸所產生的問題。

那麼未來會出現的局面,就是網貸只能定向去服務銀行不願意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和一些不優質的個體借貸。但無疑,這樣會產生高額逾期和相對大比例的壞賬,而不再是現在多數平臺所宣揚的零逾期、暗兜底的局面。

而到時候,平臺必須公開網貸資產的真實質量和風險,也才能吸引真正的出借人入場,什麼叫真正的出借人?有足夠的風險認識、承擔能力的投資人,而不是隻習慣剛性兌付的投資人。

第三,要實現真實的債權與債務一一對應,不再出現當下爆發的這種流動性風險。現有的網貸體系,都是以自動投標/理財計劃為產品表象,實際裡面有各種期限錯配、債轉等情形,真實的用戶並不瞭解借款人的真實需求。

未來規範以後,所有的產品一定是直投模式,存在的風險是逾期風險,但不再出現流動性風險。

第四點,完全的徵信和完全的透明化。互金要有互金的優勢,現在的行業,平臺同質化嚴重,資產就這幾樣,收益率、期限、准入對象、獲客方式也差不多。幾千家平臺分切一個市場,亂象橫生。

未來,誰家槓桿做得好,誰資產的質量更優質,誰的流動性風險更低,當中就有一些差異化的存在。這時候收益率就是不一樣的,這取決於借款人的利息。以後的競爭格局預測會互聯網化,誰的流量端做得更好、有更強的獲客能力,就能留下來。剩下的存量平臺,我估計雖然不是牌照化監管,但應該和現有的傳統金融機構數量差不多。

總結一下,以後的P2P行業長什麼樣子?

首先,真實債權,一對一,不做任何風險承諾,規模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出借人風險自擔。

其次

,會成為傳統金融的補充,會更小眾,不會像現在這樣的規模。

再次,收益率會變。現在很多平臺收益率低就是在做暗兜底,未來勢必變成,排除掉上市公司借款,一些次優客戶願意跑進來借款,就成為低風險低收益高質量的資產。不會再像現在,收益這麼高還很穩,也不會出現收益率很低風險卻特別高。大體來說,網貸以後的收益不會低於現有的傳統金融。具體會跟不同的資產等級掛鉤,有不同的風險等級。

最後,平臺的利潤還是來自於“息差”,完全成為一個信息撮合機構,一定是兩端收入,一個利息管理費(出借人給),一個借款服務費(借款人給),但是因為投資人風險自擔,所以平臺的這個“息差”不會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