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狂草是書法諸體中最高難的領域,歷來為書法理論家所推崇。什麼是狂草?狂草屬於“小眾”藝術,本質上是“遠離實用性、注重藝術性”的,即雖難辨識,卻可從筆法、結體、章法感受的線條藝術。由於當代人對狂草的認知水平較為有限,再加上狂草本身的“難辨識”性,因而對狂草書家的評價往往各持一端,莫衷一是。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李志敏先生是當代狂草大家,其取法漢唐,筆法老辣,蒼茫古樸,開創引碑入草獨特書風,與沈尹默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與林散之並稱“南林北李”。但對其狂草造詣的評價也有“分歧”,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一般來說,狂草方家的評價均甚高,欽佩至極,所謂“內行品不夠”;而對狂草所知了了者卻多有非議,認為生澀難識,所謂“外行看不懂”。那麼,究竟如何看待狂草藝術和李志敏的書詣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和評判: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用張旭《斷千字文》筆法寫懷素《自敘帖》結體

一是關於狂草“草法”問題。現代人對草法的認知,多是停留在於右任先生所提倡的“標準草書”或不多的幾個狂草名帖層面,以為凡超出了這個範圍就是走了邪路。實際上,這是對狂草極為膚淺的理解。狂草是最能體現書家功力和性情的藝術,如果把草法都“標準化”了,也就違背了狂草本應“以勢帶形”、而非“以形取勢”這一本質特徵。更何況,于右任雖為草書大家,但於書主要還是取法懷素《小草千字文》並融入章草的意蘊,並未進入狂草領域。李志敏欽服於右任為當代巨擘,卻並不贊同將草書固化、程式化。李先生認為,書法藝術特別是狂草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應反映書家的學養和性情,要多彩多姿,不必強求劃一,品讀古今作品,也“最忌偏於一好而排斥眾美”。要看到的是,李志敏狂草在取法上顯然要高古得多、廣博得多,書法史上所能見到的碑帖作品,他無不博觀約取,心摹手追,物我兩忘。這既造就了其古意與樸拙相融的狂草書格,也自然帶來了“難認讀”、不“大眾化”的特點,所以,缺乏高深書法藝術修養,不精通草書語言符號,就難以真正理解和看懂他的狂草。即使像趙樸初這樣的書法名家也曾感慨地說:“我是先見李志敏其書,後見其人。最初看到他的草書時,覺得實在難以認讀,並略顯生澀。可放在一邊,偶然再來觀時卻感佩其點畫老辣蒼勁,不乏神來之筆。故仔細端賞,甚感神品也!”要知道,草法綿延千年,博大精深,法中有變,變中有理,決非拿本“草法字典”即能以“識草者”居之,切莫以一孔之見輕言之。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大草千字文》

二是關於狂草“連綿”問題。李志敏的狂草作品分為兩類,一類是“連綿體”,縱逸恣睢,筆斷意連,酣暢淋漓,盡顯顛張醉素風神。特別是他的“枯筆連綿”,歷代書家鮮有觸及,可謂“獨門絕技”。另一類則是“散點書”,從書法史看,草書歷來是連綿線的藝術,而李志敏在致力於“連綿體”探索的同時,也有另一種風貌的作品,即“點”的散步——每個線段都有“縮線變點”的趨勢,整體看一幅作品就像是點的舞蹈,此類草書或可稱“散點書”,這在中國草書史上絕無僅有,具有開創性。同時,為了避免點的增多阻礙筆勢流動的快感,他還突破以往書家偏好單一取勢形式的風格,使字體的橫向取勢與縱向取勢交替出現在同一幅作品裡,並輔以“左高右低”與“左低右高”的字體姿態,對比、呼應、補救、依讓等又多依靠多個字來整體促成,使全篇氣勢一氣呵成、了無掛礙。這兩類風格各具千秋,豐富了當代草書的形式和風貌。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信札:“依華同志,奉上拙作兩幅,請正。另一信轉吉安,問好。”

三是關於“引碑入草”問題。引碑入草是書法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其核心是將魏碑風貌引入草書特別是狂草之中。有人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理由是魏碑講究金石氣,字形方峻堅削,而狂草講究流放姿縱,兩種書體迥異,不能相容。也有人說,引碑入草由來已久,于右任等先輩大家已經實現了。那麼,實際情況是什麼呢?首先,在書法諸體中,草書與碑學風貌距離最遠,最具實踐之難度,其實踐價值亦最大,故引碑入草當為碑帖結合之高級形態,決不可因其高難而否認其價值及可行性。其次,于右任的草書雖然影響甚廣,但相比草書,其行書和楷書的造詣反而更高,他的書風也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引碑入草”,而是“引草入碑”,主要是在充分運用碑之雄健筆法基礎上,融入草書之縱逸意蘊。即使其草書也帶有些許碑蘊,實屬無心插柳,無意為之。而李志敏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深刻洞悉這一發展趨向,在汲取包括趙之謙、于右任等在內的前輩書家碑帖結合經驗基礎上,不僅率先明確提出了“引碑入草”的命題,還自覺對其進行了可貴探索,將北碑之雄強方筆和開闊圓筆徹底融入狂草創作之中,使之從筆法、結體到風貌為之大變,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正如國際書法理論家熊秉明先生所說:“當代書法要從碑帖結合上找出路,狂草就應該像李志敏先生這樣寫,引碑入草價值不容低估”。啟功先生也說過:“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籬。而李志敏先生對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國書法的方向。”由此可見,引碑入草是當代書法發展的一個重大前沿性命題,李志敏則無愧為引碑入草首倡者和初創者。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標準草書指南》序言手稿

李志敏生前常說:“我不在乎現在,在乎三百年後”,也說過:“生不留名,死留名”。其早年求學武昌藝專,後常年授業北京大學。既是法學泰斗,精通英、法、德、俄四國外語,參與上世紀60年代《民法》、80年代《婚姻法》和《公司法》的起草;也是學問大家,有深厚的國學根基,工詩文,擅繪畫;更是書法大家,篆隸楷行草五體皆能,尤擅魏碑和狂草,並著有三春堂《書論》、《草論》兩部經典傳世。試問,當代書壇有幾人能及?的確,李志敏作為引碑入草初創者所付出的艱辛探索,或尚有優化改進餘地,但不管時間如何流逝,也不管書風怎麼變換,其價值都是永恆的,終將濃墨重彩地銘刻在當代書法史上,值得書法界認真研究和借鑑。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既是畫理,又是書道。惟書道隨物宛轉,探妙於物,舍物之形.....”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無論軟筆硬筆,皆以圓為得道境界。”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繪事後素,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對聯拓片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法學著作題簽:責任範圍

“狂草”書風高逸惹“爭議”?內行品不夠,外行看不懂!

李志敏題北京大學校訓(學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