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时代”消费悠着点,“后高考经济”要降温

  高考结束后到大学开学前这段时间,被称为“后高考时代”。众多商家将目光盯上学生,推出“凭准考证享受优惠”等活动。高档电子设备、谢师宴、旅游、海外游学体验、美容、微整形、驾校学车等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捧,“后高考经济”应运而生。

“后高考时代”消费悠着点,“后高考经济”要降温

  在“后高考经济”中,学生和家长非理性消费明显,存在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一些不法商家借机埋下“消费陷阱”,坑骗消费者。“后高考经济”乱象带来一些负面问题,主要表现在:

  不良商家设置“陷阱”和骗局。比如旅行社推出“凭准考证低价游”活动,存在约定的旅游景点数量、行程以及出行交通工具等实际上大大缩水,食宿标准也与旅游合同约定的不符,消费者维权困难。美体方面,高考过后是“准大学生”美容整形高峰期,一些美容院抓住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专门推出针对学生的美容项目。一些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美容院打着“整形美容医院”的牌子,通过免费或者低价吸引学生消费者;有的美容整形机构用国产、价格低廉药品和器械冒充进口产品,抬高价格,让消费者花冤枉钱。驾校推出的“高考专属班”为缩短驾考时间,会在学时打卡上为学生作弊,缩短培训周期,造成安全隐患。以上种种消费“陷阱”和骗局,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过度消费催生浪费,一些低收入家庭加剧贫困。“后高考经济”模式下,各种消费价格不菲,增加了家庭经济压力。有些花销虽然不大,但孩子样样都要去消费,消费次数频繁,积小成多,家长也扛不住。家长对孩子的消费需求不管是否必要、实用,一概来者不拒,过度消费、造成浪费。一些经济拮据的家长平时对孩子有较强的愧疚感,这个时候为补偿孩子会举债消费,让本已贫困的家庭更加贫困。

  促使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应届高考生已满18周岁,法律意义上已经是成年人。家长无度的经济支持、物质奖励,会强化学生的功利心理,对未来成长不利。准大学生们在走进大学校门前就乱消费,进入大学后容易养成大手大脚、不顾实际消费的陋习。

“后高考时代”消费悠着点,“后高考经济”要降温

  消除“后高考经济”乱象,需做好以下几点:

  加强市场行为监管,防范和打击消费陷阱和骗局。执法机关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动积极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培养学生理性消费观念。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理性消费观念,杜绝攀比、浪费。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关爱孩子要有原则,不能无原则溺爱,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孩子量力适度消费。另外,社会要加大节俭、理性消费的宣传和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