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書法家誰臨摹《蘭亭序》最好?

千千千里馬


歷來《蘭亭序》最善之本,首推唐摹本《神龍蘭亭》。

元朝郭天錫認定此本為唐太宗朝供奉搨書人,直弘文館馮承素奉旨於蘭亭真跡上雙鉤所摹。此本為下真跡一等,筆法濃纖畢現,且於原跡中墨色濃淡不同處亦忠實摹出,最見神采。但由於此本為雙鉤摹搨,所以算不得為臨寫本。


如今現存的《蘭亭序》臨本、摹本及各種刻帖本,不下數百種,但在清乾隆帝刻的《蘭亭八柱本》中列為第一本的,是《天曆蘭亭》或稱《張金界奴本》。此本並無臨摹人名款,如此稱呼是因帖首有元朝“天曆之寶”大印,帖後有元人題“臣張全界奴上進”款識。



此本在明朝時董其昌認為是:“唐虞永興(世南)臨禊帖”從此後就被認為是虞臨本。明書家宋濂對此帖評價也很高,又因乾隆皇帝好董書,所以此本被列為第一。

還有就是為歷代學習《蘭亭序》的重要範本《褚臨蘭亭》,因卷首隔水上有明人題“褚摹王羲之蘭亭帖”而得名。帖上有宋、元各家題跋,但除米芾跋的詩中提到褚遂良外,餘跋都未提到是褚臨,直到明代陳敬宗跋才開始有了褚臨之說。因帖中有些字用筆結體與米芾類似,而也有人提出為米臨本。本帖用筆精熟,神完氣足,風韻溫雅,於《蘭亭八柱本》中列為第二。


此外“蘭亭”諸臨本中亦屬上乘之作的還有《黃絹本蘭亭》。該本為墨跡絹本,因“領”字上加有“山”,故又稱《領字從山本蘭亭》。此本也不知出何人之手,於帖前有明代文彭題鑑:“褚河南臨蘭亭真跡”。

還有就是《定武蘭亭》刻本,被認為是最早的刻本。但具體刻於何時,歷代說法不一,相傳為歐陽詢臨本摹勒上石,據記載原石從五代石晉之末開始流傳,到了北宋,被發現於定武軍(今河北定縣),故稱《定武蘭亭》。現今能見到的《定武本》不下數十種,但真正原石拓本僅三本而已。一是元朝柯九思藏本,故宮博物館收藏;二是元朝吳炳藏本,已流入日本;三是元朝獨孤長老藏本,也就是趙孟頫題《蘭亭十三跋》的那本,後於清乾隆年遇火災,僅殘存三小片,十六行,六十餘字,後也流入日本。



趙孟頫稱此本“《定武》刻獨住右軍筆意。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定武蘭亭》在細微處不及“神龍本”精巧,但風格渾厚淳樸,基本上能保持底本神清骨秀的特點。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歷代臨習者不計其數。僅以上例舉五種,雖未定為何名家所臨、風韻也各異,但均俱得王書神采、蘭亭風骨。誰臨的最好,則見仁見智,有得形者、有得神者、有出己意者……不一而足!


臨池管窺


謝謝大家討論這個問題。《蘭亭序》是唐代以來最負盛名的書法作品,而實際上,真正見過《蘭亭序》的人,也是鳳毛麟角了。

所以,要把這個寶貝書法作品傳播出去,只有多臨摹一些。

最早的《蘭亭序》模本就是唐代的三個本子,其中大家公認的是武后神龍本馮承素的模本 。

這個摹本可以說是最好的《蘭亭序》摹本了。

但是,關於這個摹本的爭議也不少。比如,這個摹本真的事最接近王羲之真跡嗎?後人的評價也是不一樣的。

但是,唐代以後,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人間蒸發了。所以,世世代代的蘭亭序摹本,也只能根據馮承素的這個摹本繼續臨摹了。

所以,我們以後的《蘭亭序》臨摹,實際上是對馮承素摹本的臨摹。

包括唐太宗以後的書法家,誰也沒有真跡可臨摹了。

所以,我們欣賞《蘭亭序》的臨摹,也只好看看就好。

下面看看現代書法家的《蘭亭序》臨摹,你會給他們什麼評價。

首先看啟功先生的臨摹


再看看周汝誠先生的臨摹



周汝昌先生不但是紅學家而且還是一個《蘭亭序》學者,他對《蘭亭序》有深厚的感情也有深厚的研究。

再看看沈伊黙大師的臨摹

沈伊黙先生是著名書法家,對晉唐書法有深厚的研究。沈伊黙先生也是對筆法有深入研究的大家,看看他在研究《蘭亭序》


的時候,是不是很注重筆法呢?

此外,陸維釗先生也是對王羲之有精心研究的書法家,我們看看他的《蘭亭序》臨摹
這個是其中一個片段。

還有一個臨摹,是沙孟海先生的《蘭亭序》臨摹,大家看看,沙孟海的臨摹,你是不是有一些意外呢?



以上是現代一些書法大家的《蘭亭序》臨摹,好像他們各有各的一些想法在裡面。假如你臨摹《蘭亭序》會這樣想呢?

但願最好的《蘭亭序》臨摹本,就是你的一種情懷。

以上千裡馬的個人看法,歡迎你的批評指正。


千千千里馬


我想馮承素臨摹《蘭亭序》是最好了。真正的《蘭亭序》被唐太宗帶走了。馮承素臨摹的最接近原始。每朝每代都是按照馮承素範本來臨摹的。因為真的誰也沒看到過。歷代都有人臨摹《蘭亭序》。而且能臨摹的非常好。我們當今有不少人能把《蘭亭序》臨摹的很棒。就連韓國日本都有人把《蘭亭序》臨摹有模有樣。



其實《蘭亭序》臨摹難度係數不是很高。難度係數高的我認為就是懷素《自敘帖》。因為從古至今還沒有人能臨摹很棒的。對技法技巧要求非常高。難度係數相當大。現在有許多人在學習《自敘帖》絕大部分的人都跑偏了,其實《自敘帖》最重要的就是法度。有些人能掌握技法技巧,但是法度卻很難掌握,因為這需要修煉的。這幅作品難就難在這裡。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蘭亭序獨一無二,如果好的標準是象,那麼臨的再好都沒用,它提供的是一個態度,一個風格,一個方法,一個意境,核心是技巧之後的自由,是天道。放浪形骸之外不是臨出來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你再重複一遍毫無意義。蘭亭序打散了沒幾個好字,放在一起產生奇蹟。就象人一樣,切碎了是堆肉和骨頭,組合了渾然天成你就是世界。所以書法已經末落,不臨寫不好,臨了逃不脫,項羽之後再無英雄。慢慢等待王羲之再投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