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被学校劝退、被追杀、找不到工作,却终获诺贝尔奖

对于全世界的人民而言,3月14日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

这一天,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马克思去世。

这一天,2018年的这一天,继牛顿、爱因斯坦后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因病去世。

还是这一天,攻克梅毒的医药学家埃尔利希出生,几十年后,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出生。

爱因斯坦的理论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他的相对论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科学进程,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色列第1任总统魏斯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请爱因斯坦任第2任总统,他直接拒绝。

但是,回顾这位男神的一生,与我们大部分人想的根本就不一样:

——他的家庭不是高干知识分子家庭,相反,他就是一个很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

——他的学习不是很优秀,反而打小就是学渣,3岁开始学说话、初中偏科、高中被学校愉快的劝退、没有高中毕业证。

——大学入门考试两门不及格、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两次失业,穷困潦倒。

但是,他还是成功了。

他曾经被学校劝退、被追杀、找不到工作,却终获诺贝尔奖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在德国乌尔姆市出生,他的父母是犹太人,他是一个出生在非常普通的家庭里的孩子。

爱因斯坦在3岁那一年还不会说话、反应迟钝,整天像个木头疙瘩、没有灵气、又傻又蠢。他的父母越发着急和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智障?但是,他的母亲发现好像又不是这样的,当她在弹钢琴时,爱因斯坦会一动不动地听着,有时表情或喜悦、或严肃;而爱因斯坦对父亲带回来的玩具不屑一顾,他就喜欢独来独往,躲开小伙伴们,一个人做那些在别人看来显得枯燥的事。

4岁那一年,爱因斯坦终于会说话了,总算不用担心是哑巴了。

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上来了,爱因斯坦少言寡语、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家人以为他有交流障碍症,有一次他的父亲带了一个罗盘,他就奇怪为什么这根针总是牵动他的心,唤起了这位未来的科学巨匠极大的好奇心。

上小学的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彻底的学渣。

——各科的学习成绩中,爱因斯坦没有一项令老师满意。

——课堂表现也非常令人奇怪,其他学生听的入神,他一直发呆。

——偏科情况也严重,拉丁课、希腊文考试不及格是家常便饭,对逻辑课兴趣大,经常提出老师无法答出的问题。

在老师眼里,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差学生,整个学校的反面典型,上课不专心、不肯记忆背诵、性格怪僻、作风懒散、萎靡不振,而在父母的眼里,也对他非常失望。

他曾经被学校劝退、被追杀、找不到工作,却终获诺贝尔奖

1888年10月,9岁的爱因斯坦进入路易波尔德中学学习,读了6年,他不满足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他喜欢逛书店买书、去图书馆借书,主要看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以及阿基米德、牛顿、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书,同龄人根本看不懂这些书。

喜欢看这些大家不爱看的图书、喜欢一个人踱步思索,很快爱因斯坦变成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于是有一个绰号,他被叫做“孤独的小老头”。

这个小老头学习成绩一般,喜欢钻研但是他的老师继续不喜欢他,讽刺他说:“让你学数学,恐怕是上帝的一个错误。”,因为他所提出问题,搞的老师答不出来,老丢面子,就这样过了不被喜欢、孤独的六年。

16岁这一年,训导主任把爱因斯坦叫到了办公室说:“爱因斯坦先生,如果你想离开这所学校的话,将会受到欢迎的。由于你的存在,破坏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你带坏了班级的风气。”

就这样,爱因斯坦就被退学了。

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坐上了开往瑞士苏黎世的列车,找了关系,获准参加瑞士联邦工业大学的入学考试,这一次考试,数学、物理还不错,还有两门不及格,根据校长的推荐,爱因斯坦在阿劳中学补习了整整一年。

他曾经被学校劝退、被追杀、找不到工作,却终获诺贝尔奖

这一年,爱因斯坦决定不再做德国人,他想加入瑞士,他讨厌德国,认为那里像座地狱,这边撒手了,没有了德国国籍,那边的瑞士国籍还加入不上,瑞士规定要到24岁才能办理手续,于是爱因斯坦成了一个没有国籍的人。

1896年10月29日,爱因斯坦终于考入了联邦工业大学,读物理学。

在大学,不喜欢上课、经常无故旷课的爱因斯坦,老师也不喜欢。那时,爱因斯坦有一个同学叫做马尔塞罗·格罗斯曼,喜欢把细微而条理分明的笔记分享给爱因斯坦,这样不太上课的他也顺利毕业了,一个学渣最终成为一个学霸了。

1900年,毕业了半年多的爱因斯坦也没有找到工作,他去意大利的父母家,也没有找到工作,不得已又到回了瑞士,终于在1901年5月找到了一个教师的工作。

6个月后,来了一个正式的教授,爱因斯坦就被开了,又失业了。

朋友看不下去,就推荐他去了一个私立中学,岗位:补习老师,但是太有个性的爱因斯坦很快被解雇了。

爱因斯坦几乎陷入了绝望。

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他曾经被学校劝退、被追杀、找不到工作,却终获诺贝尔奖

绝望不了多久,在格罗斯曼帮助下,爱因斯坦终于在一个专利局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一个学渣、一个孤独的老头、一个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一个找不到工作的爱因斯坦终于可以稳定下来了。

在专利局工作的那些年,人家一天的活他3个小时干完,剩下的时间研究物理学,没有名师指导、没有学术体系、就自己学习和折腾,终于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05年3月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1905年4月他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

1915年,爱因斯坦又先后发表了四篇论文,广义相对论诞生了。一年后,爱因斯坦继续完善自己的理论,完成了长篇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1919年,英国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结论是正确的。

爱因斯坦成为新闻人物,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其理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根基。

1921年获得诺贝尔奖,并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学位。

他曾经被学校劝退、被追杀、找不到工作,却终获诺贝尔奖

这位科学的巨人继续保持对德国的厌恶,尤其1933年纳粹上台后,爱因斯坦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

1933年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抗议无效,爱因斯坦全家在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烧毁。

1933年7月,爱因斯坦改变绝对和平主义态度,号召各国青年武装起来准备同纳粹德国作殊死斗争。

1933年9月,纳粹以2万马克悬赏要杀死他,9月9日,爱因斯坦渡海前往英国,永远离开了欧洲。

在爱因斯坦去世前,他一直比较忙,一会儿搞点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一会儿倡导世界和平、积极参与政治,就这样折腾到1955年。

1955年4月15日,爱因斯坦因病去世,遵照其遗嘱,骨灰被秘密保存,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仪,不做坟墓,不立纪念碑。

他曾经被学校劝退、被追杀、找不到工作,却终获诺贝尔奖

说真的,不是特别了解他的历史,尤其是这么高深的物理、数学等顶端领域,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我们可以享受科技的魅力,但是无法去欣赏科技的美。

唯一可说的,一个人即便身处逆境、即便一无是处、即便没有人去认可你、即便没有人欣赏你,这世界终究有你的存在、你的未来。

这是我欣赏他的最重要品质。


作者:蓝胖,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其中史料或观点或有纰漏,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为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