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要來了,房價會降嗎?

一.

提起稅收,大概所有的納稅人都會關心。

就說我那剛工作的表弟吧,前段時間聽說個稅起徵點要上調,高興了好久。

雖然工資少得可憐,但起徵點一上調,就意味著他要交的稅少了,到手的錢多了。

理雖然是這樣,但要想口袋裡的錢更多,還是要努力提高收入啊。

跑偏了,說回今天的正題—房地產稅。

2018年以來,關於房地產稅的聲音有點高漲,最近房地產稅又再次被強調。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指出:

從房地產下一步發展情況來看,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同時供給側要進一步發力,包括加快推進房地產稅這種相關的政策舉措的推進,加快推進租售同權等一些政策的落實,更好地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促進長效機制的建設,更好地實現“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

劃重點:

房地產稅的相關政策要加快推進。

其實從去年以來,房地產稅就在陸陸續續被提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房地產稅立法,只是並沒有加入後來的立法工作計劃。

但同樣被提及也沒加入立法的,還有個人所得稅的修訂。

不過前段時間,個稅起徵點上調到每月5000元已經被提上日程。

照這麼看,房地產稅也是大勢所趨,只是時間不確定罷了。

二.

房地產稅,是個筐,裡面裝了和房地產經濟有直接關係的稅。

比如房地產產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等一大堆。

在房地產領域,從“開發建設、買賣交易、持有”的每個環節都有相關稅種,合起來才是房地產稅。

像其他環節的稅,現在都已經有了,對我們衝擊並不大。

而房產稅,作為持有環節的稅,對我們來說,影響最大。

先來說說為啥要徵房產稅吧。

房子雖然是財產,但要徵稅,總得是有升值空間的財產啊。

表面看,房子只是鋼筋、水泥、木板等的堆砌物,並沒有多值錢。

但實際上,讓房子值錢的,是房子底下不斷增值的土地。

這也是為什麼一線房價10萬,十八線房價卻三五千。

可能一線的10萬,5000是買房的錢,9.5萬是買地的錢;而十八線的3000,2000是買房的錢,1000是買地的錢。

說到底,所謂的房產稅,其實是地產稅。

其實2010年,上海和重慶就已經開始了房產稅的試點。

當時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降房價。

但由於上海的房產稅只對增量房開刀,使得大批握有存量房的投資客有恃無恐。

而重慶的房產稅只對高檔房開刀,卻對擁有數套乃至數十套普通住房的投資客無可奈何。

所以,房價最終並沒有降下來。

三.

房產稅和房地產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義大不一樣。

房產稅背後是土地出讓金制度,而房地產稅背後是房地產稅制度。

區別是啥?打個比方。

當年通信資源短缺時,電話裝機費數千元,這個裝機費就相當於土地出讓金。

交了裝機費,你每月還要交話費,這個話費就類似於房地產稅。

後來技術不斷進步,電話號碼不再是稀缺資源,電話裝機費就沒有了。

用到土地這件事上,以前,為了加快基建建設、提高財政收入,一次性收取70年的土地出讓金。

但現在樓市進入了慢週期,土地越賣越少,就連萬科,都要拋棄房地產了。

想要靠房地產維持經濟高增長的天花板越來越明晰。

有數據曾預測,2020年左右中國城鎮居民人均1.1套房。

到時候,地方政府就沒法再依靠土地財政過日子了。

那未來經濟增長怎麼辦?越來越突出的養老問題怎麼解決?

房地產稅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等70年後,房子產權到期了,只要你每年交稅,這地就能一直租下去,就像每年要交物業費一樣。

總之,房地產稅這個“地”,說白了就是承接土地出讓金的意思。

四.

如果未來房地產稅落地,房價會降嗎?

從國外經驗和邏輯來看,並不會。

比如韓國,從1965年之後就曾經歷過幾輪房產泡沫期。

但每輪調整後房價又是一路上行,2001年-2006年,韓國房價以超10%的速度上漲。

近十年,首爾的房價平均上漲約68萬人民幣,瑞草區和麻浦區的上漲最明顯。

房地产税要来了,房价会降吗?

其實真正決定房價的,還是人口和經濟。

如果把對高房價的絕望,寄託在房地產稅上,那一定是有點天真了。

房地產稅可能會影響房價,但肯定不會決定房價走勢。

看房地產稅出臺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遏制房價,而是要理順財稅關係,最終取代土地財政。

不過房地產稅一旦出臺,短期內房租肯定是會上漲的,多出來的稅收肯定會轉嫁到租客身上。

但長期房租如果上漲過多,肯定也不現實,畢竟稅收應該由生產者和消費者一起承擔。

至於房地產稅的落地時間,不會太快,鋪墊工作還是需要時間的。

不管未來房地產稅的徵收細則是什麼,但擁有的住宅面積越多,收的錢也會越多。

如果你手頭囤積了大量房子,財富未來肯定是會縮水的。

至於剛需,該買還是要買啊,因為大方向上,房地產稅是對增量房產徵收的。

真正的剛需,還是受保護的。

始終要記得那句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順便贊一下,讓我感受到大家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