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如果要給鄭州打上城市標籤,“鐵路”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代替奔流了萬古的黃河、千載的賈魯河,鐵路成為百年鄭州的城市生命線。從“火輪車”到“和諧號”“復興號”,火車拉來了鄭州的百年鉅變。當現實的車輪越轉越快,鄭州越長越大,有些老鐵路上,已經再沒有火車嘎達嘎達地響……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當你坐著火車,飛馳在新建的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上,朝西望去,你會看見另外兩座鐵路大橋的遺蹟。鄭州邙山頭附近的黃河,“灘窄岸堅”,從西向東依次排列著京廣鐵路先後使用的三座黃河大橋。它們或許不是中國鐵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種子選手”,卻承載了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的百年輝煌。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最西邊的鐵路橋,只有近百個鋼鐵橋墩排列在漫漫黃水裡,以及南端5個橋墩160米橋面,作為歷史文物原址保留在黃河風景名勝區裡。這就是被稱為“中國鐵路橋樑之母”的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1903年9月由比利時人興建(清光緒二十九年),全長3015米,1987年被拆除,是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橋,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前最長的橋。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1906年4月,京漢鐵路全線通車,鄭州黃河大橋上初次鳴響火車的汽笛聲,距今整整112年。大橋行車時速最早是10公里,後來提高到15公里。這個今天看起來很慢的速度,卻很快讓當時還籍籍無名的鄭縣發展成了“北方大都會”,甚至有人把它和南京“鄭州為古東里,自鐵路開通後,粉華靡麗,不亞金陵六朝”。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因為時代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有著更多的苦難與輝煌。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為了打通中國大陸,發動了豫湘桂戰役。鄭州黃河大橋是日軍進入豫中的唯一通道,被中美空軍混合團飛行員楊訓偉成功炸燬,阻斷日軍戰略補給線兩個多月。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10月31日,毛澤東主席登上邙山頭俯瞰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並在這裡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新建黃河大橋的計劃提上了新中國的日程。1958年,黃河洪峰沖塌了清代老橋,京廣鐵路一度中斷,周恩來總理兩次親臨指揮搶修。此時,由新中國自行設計修建的黃河鐵路大橋,已經在老橋下游500米處破土動工。

1960年4月20日,全長2889.8米、設計最高時速80公里的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竣工通車,接替清代老橋,擔起黃河天塹變通途的重擔。在此後的54年中,以每天通行數百趟列車的頻次,維繫著鄭州這顆“中國鐵路心臟”的跳動。

2008年4月11日,鄭州黃河鐵路大橋更名為嘉應觀黃河鐵路大橋。因為大橋北端與武陟縣嘉應觀鎮相鄰,嘉應觀是清朝治理黃河的“黃委會”,新橋名突出了中原文化和治黃曆史。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從“火輪車”到“復興號”,黃河上三座鐵路大橋見證百年鄭州

2014年5月16日,隨著北京開往鄭州的K179次列車駛過,京廣線鄭州黃河鐵路大橋也正式停用並退役。同時停用的,還有與鄭州火車站同樣建於1904年的黃河南岸站。下游110米處的鄭焦城際黃河大橋正式啟用,河南,由此進入城際鐵路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