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諦!

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

矛盾

如果家庭出現了問題,有矛盾,孩子在學校可能會過得很辛苦,孩子很可能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

品學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且動作利索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

貧窮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

富裕

富裕是另一種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經驗是:“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級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富裕也可能成為一種災難。

6

文化

不要做有知識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

獨立

父母可以把孩子當做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完全圍繞孩子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到孩子的成長,這時候,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

責任

父母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9

嚴格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趕緊就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情。

10

影響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女人如果不尊重他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態度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會殺了雞。

12

鼓勵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終,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3

修養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眾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4

人格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5

活力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6

關愛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裡要麼會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著,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最好的陪伴留給孩子。

17

互動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8

共餐

如果沒有特別大的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國建立起來的。

19

傾訴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中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0

時間與策略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三歲前後,他的身體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的父母。第二是在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地權威型的父母。第三個是在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地教育是先嚴後松。

21

姿態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的講話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會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樣子很討厭!“

22

尊重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講出來。

23

同學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成績很好,但性格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4

社交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跟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5

夥伴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太雜亂的朋友,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26

守望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27

教導

告訴你的孩: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學習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