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洲點溪園老總談「古法紅糖」觀光園的成長曆程

兒時夢想

武漢新洲點溪園老總談“古法紅糖”觀光園的成長曆程

“小時候,爺爺經常給我講他們年輕時做古法紅糖的生產場景,有甩著膀子碾甘蔗的,有擼著長鐵瓢搖糖漿的,還有一群流著口水偷吃的孩童”。在我的記憶中,老紅糖純正的口味現在鮮有機會吃到了,於是在心中萌生一個夢想,把祖輩的純手工熬製紅糖的獨特技藝挖掘出來,復興古法,建一座古法紅糖的生產廠家。我立即動員丈夫回家鄉——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毛衝村創辦“點溪園古法紅糖”生產基地。我們流轉村裡225畝土地,種上甘蔗,也可為當地富餘的農村勞動力解決就業難題,一年下來,僅用工就達九千多人次。

武漢新洲點溪園老總談“古法紅糖”觀光園的成長曆程​古法復興

我們當地古法熬糖已經失傳近半個世紀了,想要復興談何容易,在經歷了上百鍋的製作失敗和損失近三千公斤甘蔗的代價後,終於熬製出了純正的“老紅糖”。現在我們從如何辨識甘蔗的含糖量,到熬糖時火候的把握,搖糖打沙的精確入微都瞭如指掌。

古法紅糖熬製工藝十分講究:將當天收割的甘蔗,經過去梢和除根後切碎碾壓成汁,蔗汁經過三道過濾後,流入九口連環鍋熬製,經過撈雜、開泡、趕水、過濾、搖瓢、打沙、成型等過程,約兩個小時後可勺起糖漿,冷卻成型。

這裡生產出來的古法紅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甘蔗的營養物質,具有味甘入脾、益氣補血、健脾暖胃、暖中止痛、活血化瘀的養生作用。

武漢新洲點溪園老總談“古法紅糖”觀光園的成長曆程​模式創新

古法紅糖的生產受甘蔗的生長季節限制,一年只有三個月的加工期,廠區利用率太低,我們就想能不能利用現有資源為載體,把紅糖的文化宣傳出去呢?這樣“點溪園古法紅糖主題觀光園”應運而生,觀光園以弘揚紅糖文化為主旨,增強鄉村遊的文化厚度。

點溪園古法紅糖主題觀光園由五個部分組成:1. 古法紅糖生產區及紅糖文化展示區,計劃在生產車間建玻璃走廊,讓遊客可近距離觀看古法紅糖的生產全過程,同時在產品展示廳裡,介紹我國紅糖的歷史,紅糖的製作工藝,古法紅糖和現代紅糖的區別,以及紅糖的養生功效等。2. 甘蔗種植區,園區內現種有甘蔗160畝,全程採用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的有機種植模式,田間地頭安裝太陽能螢光誘蟲器,確保甘蔗原料的綠色無汙染。3. 野花觀賞區,在不宜種植甘蔗的緩坡地帶種上波斯菊、硫黃菊、百日草等草本植物,修建賞花步道,遊客可近距離地徜徉在花海中拍照、遊玩。4. 溼地花卉區,種植荷花、慈菇、鳶尾、水生美人蕉、水蔥等水生植物,既增加植物多樣性、又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5. 盆景區,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對節白蠟樁景為代表,配有柞木、水絲梨、小葉黃楊、紅花繼木、赤楠、三角楓、蝴蝶蘭等盆景組合。

武漢新洲點溪園老總談“古法紅糖”觀光園的成長曆程​未來展望

主題觀光園建好後,可年產古法紅糖90噸,年接待遊客十萬人次,解決村民就業近百人,幫扶精準扶貧戶10人,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