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顾祝同?

1195125793


顾祝同是国府重要将领,号称蒋介石的“五子良将”。曾经是常胜悍将。后来久疏战阵,并无显著战绩。

1、从军官到将军

江苏人顾祝同在年轻时候很有革命理想,和同乡韩德勤,参加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并独自去桂林见孙中山先生。也在此遇到了后来的贵人,自己保定军校的学长——蒋介石。

按:回顾顾祝同读书,其从一开始就读陆军小学,这也反映那时候尚武风气的形成与从军改变命运的普遍。

在黄埔学生军东征中,战术教官顾祝同身先士卒作战,棉湖、淡水血战,在惠州率兵先登。自然赢得了蒋介石的青睐,和刘峙一样成为党军的重要统领,顾为3师副师长,刘为2师副师长。

(东征)

这个出生,到两年后的龙潭战役,已经升为第九军军长。他的老乡韩德勤也跟着一路高升。

中原大战,已经负责方面作战,在陇海线西路取得重大战果,战后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洛阳行营主任

在对红军作战、与准备西安“讨逆”作战,都是方面大员。军衔也到达上将。

对其这一阶段履历发现:水涨真的可以船高

2、开府东南,战绩乏善可陈

抗战开始后,顾祝同指挥淞沪战场作战。之后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管辖江苏、浙江、福建、皖南等省区。

拥有如此广阔的区域,在对日作战中,只能偶尔封锁长江一下。

在浙赣作战中,日军东西打通,三战区损失惨重。

按资排辈,到抗战末期再次高升,为赣州行辕(后改东南行辕)主任。

3、江郎才尽

在解放战争中,最初任郑州绥靖主任,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作战中屡屡失败。

后在徐州就任陆军总司令,莱芜战役全面失败。

这和刘峙、汤恩伯,甚至薛岳一样,他们经验中的站依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战争。杜聿明、胡琏这样的年轻将领才是国军的中坚。

总结:

顾祝同的精彩作战生涯大致在1925-1935年,抗战初期也有一些表现,之后的表现很差强人意。

战争就是奇妙的艺术,跟着贵人崛起的人,注定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倒。当国府面临下坡路的时候,谁在裸泳就都明白了。

参考文献:

张学继.抗战胜利后第三战区在浙江的“洽降”与“受降”[J].浙江学刊,2017(05):219-224.

赖继年.浙赣会战新探[J].抗日战争研究,2011(01):63-71.

封小平.“西安事变”中的顾祝同[J].浙江档案,2005(02):27.

顾祝同升官术[J].广东党史,1995(02):48.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顾祝同,顾墨三,绰号“假面佛”,初为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入列“五虎上将”,黄埔系的绝对元老。

顾祝同是1891年生人,江苏涟水四新集是他的老家。此人的童年比较悲催,亲妈死的早,后妈老虐待他。9岁那年,因不堪后妈虐待,顾祝同进行了报复,用一根横在门口的锄柄绊磕掉了后妈的两颗牙。

得逞后,顾祝同离家出走,投奔了甸湖的顾南田,顾瞎子。

有句俗话,瘸狠瞎坏。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顾祝同跟顾瞎子学了不少卜卦骗术,更透过算命的一些惯用伎俩领悟到了与人心周旋的窍门。

1903年,年满13岁的顾祝同依靠表叔荀俊生的帮扶,进学馆读了几年圣贤书。一段江湖生存技能,几本孔孟经典,两者杂糅到一起,对顾祝同日后的影响颇深。

1910年,因不甘窝在甸湖那一尺小天地里,顾祝同只身跑到南京,考进了尚武陆军小学。

看顾祝同的照片,朝好了说,此人身上有股子仁厚的儒气,很适合混主流社会。在陆军小学堂,他为人少言厚道,学业刻苦勤奋,全校上下对他的评价很不错。

但乱世不是静读圣贤书的时代,随着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陆军小学停课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顾祝同没有选择退缩保命,而是带着满腔热情投身到了革命军中。

他成了革命军炸弹队一员。

不久南北议和,革命的硝烟暂时熄灭。顾祝同离开部队,返校继续学习。

1912年夏天,顾祝同毕业,同年加入了国民党,无形中他算是踩到了时代的鼓点。之后,他被保送进了武昌陆军第2军官预备学校。1919年,29岁的顾祝同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

三个学校上完,顾祝同成了手握三张文凭的硬杠子。

不过毕业后的起初几年,他的运气并不好,始终没能在军中谋得好前程。

人在极度郁闷的时候很容易暴露骨子里的弱点,顾祝同也不例外,因为郁闷,他好上了嫖。

到此,顾祝同身上的一个标签出来了,此人在事业上很会踩路,但在生活上有些污。

1924年,久等的机会终于来了,因为与蒋介石在粤军许崇智部有过一些交往,加之又有三张文凭,顾祝同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并被破格委任为中尉战术教官。

在黄埔,老蒋和他后来的嫡系都有一段关于效忠的轶事。

顾祝同也有一段。一次,顾祝同和哥们晚上偷偷跑出去喝花酒,第二天出操的时候差点没赶上。见到衣衫不整的顾祝同朝队伍里挤,老蒋很生气,于是罚跪。

谁知道顾祝同这一跪,竟然跪了一天一夜。

见他一直傻呼呼地在那跪着,有人就来拉他,校长早走了,意思意思得了。

顾祝同却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校长没让我起来,我就不能起来。

第二天,老蒋得知此事大为感动,当即将顾祝同提拔为教授部中校战术教官。

从此,顾祝同成了老蒋的嫡系心腹。

这是顾祝同身上的第二个标签,此人在跟随老大方面很忠。

随之而来的就是两次北伐,顾祝同因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一路从营长升为第9军军长。

升迁之快,官阶之高,即便在黄埔系中,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纵观顾祝同的发迹,他的能力未必有多突出,但他赶上了早集,踩准了鼓点,外加会表忠心,因此他赚的了国民党军界元老的地位。

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任命顾祝同为陇海线右翼总指挥。他采用奇袭行动,一举突破冯军防线,夺占归德,为此受到了蒋介石特令嘉奖。

围剿红军时期,顾祝同作为老蒋主要打手,出力不少,表现让老蒋也还算满意。

在这段一会是掌兵大将一会儿又兼任省府主席的得意阶段,顾祝同曾闹出过三个丑闻,一个跟腐败有关,两个跟女人有关,又纵容部下卖官鬻爵,又有阴谋烧死糟糠之妻的嫌疑,又有抢别人女人做二婚老婆的丑闻,换是别人也许很难安全上岸。

但老蒋的心腹重臣,没事。

1936年,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爆发,属于顾祝同表忠心的重要时刻到了。

南京的何应钦一度想借讨伐整倒整死老蒋,为此他成立了两路逃逆军,东路军总司令为刘峙,西路军总司令即是顾祝同。

顾、刘二人本是军中互掐的对手,刘峙一度还占据着竞争优势。但在这个需要站队的关键时刻,刘峙却选择了站队何应钦,而顾祝同则坚定不移地站在了宋美龄、宋子文等保蒋派一边。

因为顾祝同的抵制,何应钦的讨伐计划最终破产。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刘峙灰头土脸,顾祝同青云更上层楼。

纵观顾祝同的宦海生涯,效忠对他来说绝没有二次投机,为老大赴汤蹈火他从不犹豫。

正因为有这样的效忠思想,1941年,顾祝同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义无反顾地充当了“皖南事变”的元凶。

然而在对日作战上,身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却战绩寥寥,活生生地把第三战区搞成了“聚财区”,当然这也是他秉承老蒋意志的结果。

说来,顾祝同还有些福将的意思,与日军虽然以周旋为主,但日军15师团长酒井隆中将却是在他第三战区踩的地雷丧的命,要知道,这可是日军在中国战场战死的第一位在职师团长。

这是顾祝同身上的第三个标签,运气一直很好。

之后就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顾祝同在老蒋身边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瘟神似的传话筒。

在中原败,在山东败,在淮海败上加败!

大势已去,庸人掌兵,这样的结果也不足为奇。

这是顾祝同身上的第四个标签,庸。对手处在劣势的时候,打小仗尚可;一旦遇到势均力敌,让他打大仗基本抓瞎。

淮海战场损兵折将55万后,因为无人出头强撑残局,被誉为“军中圣人”的顾祝同只好再次出马,主政西南。

大势已去,在西南,顾祝同还能干什么呢?

除了计划逃跑,就是准备逃跑。

但必须承认,顾祝同确实有福将命,在西昌朝蒙自跑的时候,只差三五分钟他就做了俘虏。

侥幸逃到台湾后,顾祝同依旧受到老蒋重用,又是代理国防部长,又是晋升一级上将,一路顺风顺水直到以94岁高龄善终。

一句话总结,忠心耿耿,很得老蒋欢心;碌碌无为,难帮老蒋大忙。


黑句本




顾祝同,蒋介石之忠犬。

顾祝同与蒋介石是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校友,蒋介石用人喜欢用黄埔系以及同乡,更喜欢用绝对忠诚与他的人,顾祝同能得蒋介石的重用,正是因为忠诚。自己难以驾驭的雄虎与听话的笨熊,自然是用听话的笨熊。

顾祝同结识蒋介石,蒋介石收揽顾祝同。

顾祝同,1893年生于江苏涟水,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0年,北洋军阀爆发直皖战争,顾祝同黯然辞去在北洋体系中的职位,辗转南下投奔孙中山。1922年,顾祝同与时任许崇智部参谋长的蒋介石相识,顾蒋相谈甚欢,更难得的是两人竟是保定军校校友,顾祝同对蒋简直相见恨晚。

蒋介石颇有“刘备之风”,喜欢以结拜提升自己的实力,因此蒋介石拜了很多所谓“盟兄弟”,但是蒋介石又比刘备绝情,对昔日兄弟从不手软。顾蒋结识时,顾祝同29岁,蒋介石35岁,蒋介石有心收揽顾祝同,但是当时的顾祝同远远不如蒋介石,因此蒋介石没有与顾结拜。

但是,蒋介石将顾祝同举荐给了许崇智,在许崇智部任上尉副官兼军士教导队区队长,让顾祝同终于在南方拥有了立足之地。顾祝同凭借在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以及西安事变中的表现,逐渐取得蒋介石的信任并成为心腹,最终名列“五虎上将”。



蒋介石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政策,顾祝同奉旨“剿共”。

蒋介石的首席智囊杨永泰为蒋介石制定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策,即臭名昭著的“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背靠美国,但是始终视共产党为威胁,蒋介石对于围剿的迫切甚至高于抵抗侵略者。

顾祝同作为蒋介石的忠犬,自然是积极配合并且实行蒋介石的政策,成为蒋介石“剿共”政策的坚决拥护者和执行者。顾祝同在中央苏区奉行蒋介石的“绥靖政策”,甚至以“宁杀错,不放过”为行动方针,造成无数百姓的无辜伤亡,哀声遍野。但是,这却在顾祝同的功德薄上留下了辉煌的笔墨,是顾祝同可以在蒋介石面前挺直腰板邀功请赏的资本,是他引以为傲的功绩。1936年,蒋介石很满意顾祝同对自己“攘外必先安内”过程中的表现,授予顾祝同二等云鹰勋章,同年7月任国防委员,8月旋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顾祝同积极配合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

顾祝同在皖南事变中遭受的口诛笔伐甚至隐隐超过蒋介石。1936年12月,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但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始终耿耿于怀,始终想除之而后快,只是无奈于没有借口,因此蒋介石只能坐等时机。

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这支军队名义上隶属于顾祝同部。新四军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命令,发展和建立根据地,控制所有可能控制的区域,毛泽东同志甚至亲自批示“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能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地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1940年10月,陈毅发动“黄桥事件”,导致国共关系恶化。随后,国民党将领何应钦、白崇禧发电称新四军“不打敌人专事吞并友军”,命令新四军撤至黄河以北,经过斡旋,新四军只同意撤至长江以北,但是采取拖延、敷衍政策。这引起了蒋介石极大的反感与警惕。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合计9000余人,在叶挺与项英的领导下,开始向长江以北转移。同月5日,新四军途经茂林时,遭到预先埋伏在此的顾祝同部的围攻。项英被叛徒杀害,叶挺被顾祝同活捉,9000余人唯有2000余人突围成功。这便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顾祝同是蒋介石忠实的“家臣”。

顾祝同终生追随蒋介石,终生忠于蒋介石。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顾祝同仍奉蒋令在西南地区负隅顽抗。1950年3月,我军解放西昌,顾祝同知局面再没办法挽回,灰溜溜飞到台湾,任“国防部长”。

1987年1月,顾祝同病逝。

只留功过,任人评说。


吾与吾国


顾墨三,保定军校六期步科,蒋介石八大金刚排名第三,陆军一级上将。

世人都知顾祝同是1941年“皖南事变”元凶,任职第三战区司令的他避战日本人,悍然率领七个师8万余人袭击拟渡江北上的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队,我军9000人只突围出2000余。多不知顾祝同里面含有私怨,在之前苏北的黄桥决战中,被粟裕将军以7000放倒三万的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正是顾的涟水同乡和保定同窗,是哥们。

皖南事变是顾祝同欠下的一笔血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说明顾祝同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同室操戈,是因为他脑袋里只有服从蒋的命令,不考虑会被千夫所指。也正因为如此,此公一路高升,解放战争期间任绥靖公署主任、陆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

顾祝同另外一个投名状,是西安事变爆发后,以何应钦为首的南京方面决定武力镇压,任命顾为讨逆军西路总司令。宋美龄和宋子文深知,动用武力非常有可能逼着张学良杨虎城杀掉蒋介石 ,因此紧急约见顾祝同暂缓出兵,顾决计按宋氏兄妹意图办事,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再不信任何应钦,而顾祝同则青云直上。

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之后率领三战区二十几万各色武装在江浙闽皖等地与日军周旋 ,本着保存实力和持久防御的方针 ,绝少主动出击,并无大的建树。浙赣会战中一路小跑埋地雷,居然炸死了日军15师团长酒井隆中将,是日军在中国战场战死的第一位在职师团长,可把顾祝同吹坏了。

不管怎么说,顾祝同牵制了日军第13军主力于华东,包括在上海附近始终保留一个师团不敢离开,对其它抗日战场是有帮助的,不抹杀。

解放战争期间就是蒋介石的传声筒,去哪哪败,中原围攻李先念败,山东进攻粟裕败,督战淮海败,从早年黄埔党军征战历史来看,顾祝同只合适指挥师以下部队,战术尚可。蒋一定要将其提拔到操盘全局的战略指挥,勉为其难了,战略级标准菜鸟。

反正信任有加,败了也不影响前程,这是老蒋用人一贯作风,可菜,必忠。

逃台后又升官了,国防部长。1987年死,倒也高寿,年94。


度度狼gg


蒋介石用人,最看重的是忠诚二字。

无论是所谓的天子门生第一人的胡宗南,还是五虎上将之一的顾祝同,刘峙等人,他们都是以忠诚著称,可是这忠诚二字之下的,就是能力不逮的平庸。

顾祝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出身,蒋介石是他的师兄。

早在1922年,此时蒋介石尚未发迹,仅是大本营参谋长兼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参谋长时,两人相识,他乡遇师兄,一见如故,而后蒋介石又力荐他为许部上尉副官兼军士教导队区队长。

顾祝同十分感激蒋介石的知遇之恩,至此便为蒋介石鞍前马后,胜负相随数十载,忠勇不二。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创建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6月,军校正式开学,蒋介石任校长,顾祝同任军校的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代主任。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顾祝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少将副师长。

仅一年后,1927年8月,龙潭之役胜利后,顾祝同升任第九军军长。

其升迁之快,可见一斑,是因为期间顾祝同的战功彪炳吗?并不是。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蒋介石的一贯用人之道不谋而合罢了。

中原大战,顾祝同时任陇海线右翼总指挥,他采用奇袭战略,一举突破冯军防线,夺占归德,受到蒋介石特令嘉奖,中原大战结束,顾祝同再次升任,为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掌管西北。1931年7月,石友三反蒋,蒋介石任顾祝同北上讨伐,再立战功,同年11月,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而后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于是开始剿共,顾祝同作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在此期间,顾祝同可没有少制造冤案惨案。而这些,却成为了顾祝同的晋升之梯。蒋介石对顾祝同这样的做法十分满意,授二等云鹰勋章,随后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甚是风光。

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沦陷后,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一直处于日军和汪伪军的包围中作战,虽然无大建树,但是也牵制了日军第13军主力于华东,有力地配合了整个抗日战场。

但是,他也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刽子手,1941年,顾祝同率部袭击我军,致使9000余人唯有2000余人突围成功,时任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的项英遇害,叶挺将军被捕。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顾祝同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仅一味的服从蒋介石的命令,说一句毫无底线,不择手段,不为过吧。

解放战争时期,更是显露出其个人军事能力的不堪大用,大输特输。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顾祝同在西南地区负隅顽抗,不过很快就土崩瓦解,在1950年3月,奉召返台,兼代国防部长。

1954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1987年,94岁的顾祝同病逝在台北国民党三军总医院。

是非功过,任评说。

以上。


木剑温不胜


顾祝同,字墨三,1893年生,浙江人。曾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军,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军人生涯。曾任国军第三战区的司令、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等职,是国军一级上将。
顾祝同于1922年与蒋介石相识。黄埔军校成立后,蒋介石任校长,顾祝同任军校的战术教官。军校成立教导团时,顾祝同任营长,因作战有功,后升任团长,部队扩编后担任第三师师长。1927年,以黄埔军校学生和教导团为基础的部队改编为第一军和第九军时,刘峙与顾祝同分任两军军长。在北伐、东征、军阀混战中,顾祝同屡立战功,职务一再升迁。
抗战爆发时,身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曾亲自密谋、指挥了惊闻世界的皖南事变,致使叶挺将军被俘,项英等高级将领被害及数千官兵战死的惨痛悲剧。
解放战争初,顾祝同任陆军总司令,在晋冀鲁豫战场被我陈粟大军横扫,被消灭国民党军44万人。1948年,顾祝同调任参谋总长一职,参与、制定及指挥淮海战役,最终国民党军队被歼灭5个兵团22个军55个师共55.5万人。全国解放后,顾祝同败逃到台湾,又先后担任一阵参谋总长兼国防部长、战略顾问委员任副主任等职。
顾祝同在解放战争中,屡战屡败,为何始终获得蒋介石的重用呢?主要有如下原因:
1. 顾祝同自从结识蒋介石后,对其始终效忠,对蒋的命令或意见,从来都是坚定不移地执行,没有异议。
2. 曾与蒋介石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友,受蒋信任。
3. 了解蒋介石的为人与秉性,从不设立自己的小团体,也从不形成自己的派系。
4. 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作为“讨逆”军西路中总司令的顾祝同,对讨伐并不起劲,而是满口赞许宋氏兄妹的意见,蒋介石对此颇有好感。
总之,蒋介石的用人原则必须是忠诚、可靠,不能有反心异志,因此,对屡战屡败的顾祝同始终委以重任就可以理解了。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雲绯文学号:芳绯文学
欢迎点赞和评论

蝶恋花绯


顾祝同,字墨三,江苏涟水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他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江苏省政府主席,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在国民党军中威望极高,开始是“八大金刚”之一,后来列入“五虎上将”之列,别人喜欢称他“军中圣人”。


顾祝同的一生是和蒋介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蒋介石就没有他顾祝同。他是蒋介石“黄埔系”的领头人物,从东征到内战再到抗日时期,顾祝同都是一直追随在蒋介石身边。那么顾祝同这个人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呢?毕竟他身居高位,干系军国大事呀。

是个奴才

晚年的张学良曾有一句评价蒋介石用人的名言“只用奴才,不用人才”,在我看来这句话其实就是用来形容顾祝同的。顾祝同此人军事才能平平,然而因为对蒋介石绝对忠诚所以一直身居高位。


西安事变时期,国防部长何应钦主张直接派兵进攻西安,武力解救蒋介石,并且任命了顾祝同为讨逆军西路总司令。而宋氏兄妹担心这样会威胁到蒋介石的生命安全,于是密令顾祝同不准出兵,果然顾祝同按兵不动,蒋介石回来以后对他更是信任有加了。

还有一件事的发生更证实了顾祝同对蒋介石的忠心,那就是发生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不顾抗战大局,骇然发动“皖南事变”致使我新四军仅突围出2000多人,军长叶挺被扣,国内外一致谴责顾祝同无视国家民族行为。然而在顾祝同的心中只有蒋介石的命令,即使千夫所指也是毫不在意,正因为如此,顾祝同一路高升至陆军总司令。

军事才能平庸

作为蒋介石忠实奴才的顾祝同,他的军事才能却很平庸。抗战时期顾祝同率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沿海城市失守以后,顾祝同带领江浙地区几十万部队打游击,为了保存实力,绝不主动出击。当然也不能说他毫无作用,他也牵制了不少日军无法投入到正面战场,日军在上海就不得不一直保留一个师团,也正是因为他的部队存在。


内战爆发以后,顾祝同作为蒋介石的奴才他甘做蒋的传声筒,然而只能说他的运气实在不咋地,中原围攻李先念部队败,山东进攻粟裕败,督战淮海战场败。从黄埔到内战可以说他只适合指挥师以下的部队,然而蒋介石却把他送上了部队高层,不知道到底是顾祝同的幸运还是不幸。

1987年1月7日顾祝同在台北国民党三军总医院去世,终年94岁,走完了他追随蒋介石的一生。


不知道大家对这位蒋介石的心腹有什么看法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他的看法哦。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二十七:陆军上将、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顾祝同。

顾祝同(1893-1987年),字墨三,江苏省涟水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21年南下投奔孙中山,与蒋介石相识后,衷心耿耿,一生追随,是蒋八大金刚、五虎上将之一。协助蒋筹建黄埔军校并任教官,在东征北伐、军阀大战中奋勇作战,立下汗马功劳。其后参与剿共和镇压闽变,在西安事变中完全听从宋美龄、宋子文指示,迟迟不出任西路军指挥官,全力支持和平解决。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对其衷心大为赞赏,再无任何顾虑和怀疑。抗战时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年发动皖南事变。抗战胜利后任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指挥国军主力与解放军作战,1949年蒋介石下野,继续依靠顾祝同掌握军队,与桂系抗衡。去台湾后任代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1987年1月17日在台北去世,享年94岁。





顾祝同黄埔起家,在战争中崭露头角。

光绪24年,6岁的顾祝同入私塾学习7年,长于书法字画、工词赋。1909年入县高小,次年考入陆军小学。武昌起义后,加入少年炸弹队,1912年任第9师18团排长。1914年入湖北军官预备学校,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至第4旅任连长。1920年7月,顾祝同作了人生最大一次选择:南下投奔孙中山。1922年1月,顾祝同与蒋介石相识,叙及蒋介石190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是顾的师兄,双方一见如故,引为知己。几天后蒋力荐顾为上尉副官兼军士教导队区队长。顾祝同铭感蒋介石知遇恩深,从此数十年鞍前马后,荣辱相随,戎马倥偬,忠勇不二。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出任校长,顾祝同参加筹建并任军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代主任。11月黄埔学生军为骨干组建军校教导团,顾任教导团第2团营长。1925年2月,校军参加对陈炯明的东征作战。顾祝同率团在淡水、棉湖等攻城战役中,奋力苦战,开创校军以少胜多的先例。8月成立国民革命军,校军为第1军,顾祝同任第1军第2团参谋长。


9月初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顾祝同率部担任惠州正面攻坚任务。顾祝同身先士卒,编组敢死先锋队,冒着猛烈火力携竹梯奋勇登城,虽伤亡几达2/3,终克惠州城,战后升任第1军第3师副师长。1926年6月,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誓师北伐,顾祝同留师潮梅守备后方,并成功击溃周荫人部,因此升任3师师长。后方无忧后顾祝同部随第1军开赴北伐前线,协同中路军攻克南京。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政府相庭抗理。5月蒋介石决定继续北伐,顾祝同击溃张宗昌军,克复安徽滁县。6月在江苏宿迁、山东郯城重创孙传芳,升任第2纵队总指挥,领军进击鲁南。此时宁汉战争拉开战幕,蒋介石令北伐军转进扬州西征讨唐。8月蒋介石通电下野,孙传芳率部乘机反攻,袭占龙潭,顾祝同部南下增援获胜,升任嫡系第9军军长。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复职,顾祝同被推选为军委会委员。3月蒋介石整军再度北伐,顾祝同的第9军担任攻打充州的主力。顾祝同在鲁南作战中,颇有斩获,并在此后的领兵作战中,不乏战绩,渐为蒋介石所倚重。



顾祝同在军阀大战中屡建军功。

1929年1月,蒋介石借“统一告成”,提出“编遣”,实际为削夺地方军事实力。这自然引起激烈反弹,蒋与各派军事力量的矛盾激化,开始长达五年之久的军阀混战。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在分化收买同时,调动重兵压境,顾祝同奉令率军由蚌埠西进武汉。4月蒋桂战争结束,,蒋介石控制两湖,顾祝同接替鲁涤平任武汉卫戍司令长官。10月升第1军军长。1930年5月, 中原大战爆发,顾祝同为陇海线右翼总指挥,他采用奇袭行动,一举突破冯军防线,夺占归德。战后顾祝同升任第16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主任,自此掌管西北军事大权。

图为新桂系军事领袖白崇禧。

1931年5月,顾祝同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兼第1师师长。该军是蒋介石的近卫军,装备精良,军事训练以德国军事操典为范。7月石友三河北举兵反蒋,蒋介石令顾祝同任南路集团军第2军团总指挥,率警卫军及第1、2、3师北上讨伐。顾祝同不负众望,再建战功,消灭石部6万余人。11月顾祝同出席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2月调任江苏省政府主席。


顾祝同剿共及西安事变表现:

1933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苏区进行第5次围剿,顾祝同任主力北路军总司令,率5个纵队进剿,遇到红军激烈抵抗,相持不下。爱国将领李济深、蒋光鼐等在福建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顾祝同率第3路军协同入闽军进入福建作战,1934年福建事变平息后,顾祝同返回江西与红军作战,2月占领沙溪,再度攻击广昌。5月顾祝同部在空军掩护下,占领兴国、古龙岗、宁都等一线,10月中央苏区和红军向西战略突围,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蒋介石在围追堵截红军的同时,心里还有另一个算盘: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中央所能影响的仅限东部江浙几个省而已,桂、湘、川等地中央势力还不能到达。11月初,蒋介石在重庆成立四川行营,以加强围追堵截红军为由,染指川政。顾祝同调任四川行营主任,统一指挥西南各省剿共军事及地方绥靖事宜。蒋介石此举,等于在西南各省势力中深深扎入一个楔子,顾祝同又立大功。顾祝同11月连任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7月兼任国防委员,8月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 甚为风光。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南京政府任命顾祝同为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东路军为刘峙),准备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宋美龄认为此会威胁到蒋介石的生命安全,她迅速约见顾祝同,要求他不要执行何应钦向西安进军的命令。顾祝同原来一直受到蒋介石的恩宠,但北伐时攻打蚌埠一战,使蒋介石对他改变了看法,转而扶持刘峙。现在蒋夫人亲自相求,他向蒋夫人立誓:“祝同对委座绝无异心” 。在刘峙挥军急进之时,顾祝同找借口不到职,正当何应钦要更换司令官时,26日张学良互送蒋介石到南京。顾祝同此举再次赢得蒋介石信任,立即提拔为陆军总司令兼第1集团军总司令。


顾祝同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

1937年8月13日,日军侵犯上海,14日国民政府正式发表带宣战性质的《自卫抗战声明》。20日军委会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上海方面的作战指挥归属第三战区,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负责实际指挥作战。国军在吴淞、浏河、江湾、庙行、牛行、宝山、罗店等纵深各线与日军血战,粉碎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鬼话。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国军撤出上海。顾祝同奉令以第三战区一部兵力退至南京,归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指挥,组织南京保卫战,其主力向芜湖、宣城方向转进。南京失陷后,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第24集团军总司令等职。管辖江苏、浙江、福建、皖南等省区部队与日军作战。


第三战区部队一直处在敌后作战。顾祝同采取稳定内部,保存实力,持久防御的方针,在指挥中央军作战的同时,也充分利用杂牌军力量,团结抗战。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及其以后对日军发动的皖南冬季攻势、淞沪皖边区作战、协力福州攻略战、萧山诸暨战役、闽海战役、浙东战役和策应长沙会战等各战役中,指挥所部打击、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配合了主战场的对日作战。但是顾祝同受命发动皖南事变,伏击北渡抗日的新四军,兄弟相残,为自己脸上抹下大大的黑墨,受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全国1945年1月顾祝同升任军委会赣州行辕主任,指挥第三、七、九等三个战区。1949年9月,日本战败投降,蒋介石电令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受降主官,负责办理辖区内日军投降及遣俘事宜。后随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飞回南京,参加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接受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投降。

解放战争中顾祝同竭尽心智,也改变不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

1946年1月,第三战区撤销,顾祝同调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顾祝同升任国防部首任陆军总司令。6月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军。调顾祝同兼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负责指挥中原作战。顾祝同采用“活动堡垒”、“分区隔 离”、“竭泽而渔”,来对付中野。结果中原解放军巧妙地避其锋芒,大踏步后退,分东西两路迂回侧后,大量消灭了国军有生力量,让顾祝同的分进合击计划落空。


1947年3月,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郑州绥靖公署改为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所。顾祝同坐镇徐州,重新配置兵力。将所辖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45万余兵力,分为三个兵团,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发动沂蒙战役,攻势锐猛。华东、华北两野战军则分兵钳制,中间突破,声东击西,穿越沂蒙,北赶莱芜,连续击破顾祝同发动的三次攻击。还在孟良崮全歼了王牌军整编第74师,最后包围了郓城。顾祝同苦心谋划的山东重点进攻彻底败北了。


1948年秋,蒋介石撤销郑州指挥所,设立徐州剿总司令部,刘峙为总司令,顾祝同调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0月临危受命,制定挽救败局的全盘计划,并以参谋总长身份,亲自指挥武汉、徐州两大军事集团的军事行动。此时辽沈战场正在鏖战,锦州告急。顾祝同飞沈阳督战,但败局已定。11月初,国共双方重兵集团在淮海地区展开大规模决战。顾祝同奉令到徐州督战,他按照蒋介石的方案,呕心部署,将全部精锐兵团集结徐 州,准备决一死战,但刘峙只顾敛财,根本不顾部队死活。结果他所指挥的军队被华东野战军分割钉死在徐州、宿县、蚌埠三点上,转动不得,让解放军“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最后生擒了杜聿明将军。到1949年1月初,顾祝同直接指挥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



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开始渡江南进,直取南京。顾祝同和何应钦等军政要员离开南京。7月蒋介石在广州组织国民党非常委员会,重新委任顾祝同为陆军总司令,组织粤桂防线。10月中旬,广州解放,顾祝同随蒋介石飞重庆指挥西南军事。12月,蒋介石特任顾祝同为西南军政长官,胡宗南副之。负责指挥国民党在四川、云南、贵州、 广西等省的残余部队。但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顾祝同所指挥的西南军队也土崩瓦解了。


顾祝同在台湾的晚年生活:

1950年3月,西昌解放,顾祝同飞回台湾,代理国防部长。1954年7月,64岁的顾祝同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并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后连选连任。至1976年任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54年7月以后,顾祝同迭任“国防会议秘书长”、“战略顾间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7月, 79岁高龄的顾祝同任蒋介石“总统府陆军一级上将战略顾问”,1985年8月,顾祝同突患脑微血管栓塞, 从此卧榻不起。1987年1月17日凌晨,终老于台北国民党三军总医院,终年94岁, 走完了他追随介石一生的历程。


对顾祝同的盖棺论定:

第一:顾祝同有相当的军事能力。

从顾祝同战争经历来看,顾祝同确实有相当的军事能力,并非像陈诚、刘峙之流。在早期北伐和军阀混战期间,虽有蒋介石照顾因素,但其从底层军官一直到军长,是依靠军功一步步升上来的;抗战中能以三战区之兵力,游击在东部日战区,长期牵制日军重兵,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蒋介石更不会让其指挥三个战区之多。而解放战争期间,顾祝同在苏北以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术,给华野造成极大的压力。歼灭74师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要不是国军派系倾轧,张灵甫目中无人,结果未必如此。而国军内部评论说:华东国军的最高指挥官,是一任不如一任。顾祝同制定的军事计划,算是上乘完美,但多受蒋介石临时随意的更改,部队也因派系原因,阴奉阳违,保存实力,这种环境下,再好的军事计划都是废纸。

第二:顾祝同懂军事不懂政治,一心效忠蒋介石,愚忠到底。

蒋介石的心腹爱将:陈诚掌政治,宋子文掌钱财,顾祝同掌军事。军事是蒋介石的起家之本,对于白崇禧、何应钦之流,蒋是绝对信不过的,虽然两人身为国防部长,指挥作战还是要听参谋总长顾祝同的。顾祝同没有政治野心,对蒋唯命是从,他的任务就是认真制定作战计划、亲赴前线督战和执行、失败,再制定作战计划...周而复始,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毫无怨言,从不放弃。而且顾祝同从来不反驳业余军事家蒋委员长的指令,无论对错执行到底,这与贪财懒惰的刘峙、骄奢无能的胡宗南形成鲜明对比。蒋介石临死前将蒋经国托付给顾祝同,足见其对顾祝同信任。


烟酒阁大学士


顾祝同;国民党八大金刚之一,后又挤身五虎上将之列,被蒋介石誉为最可贴心的忠臣良将。

他一生坚定军人以服众命令为天职,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北阀期间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从一个小兵短短几年便荣升名将之列,还曾经在刘伯承将军手下当过一个马前卒,后来离开。最后成了共产党的死对头,第五次对红军围剿为最高指挥官。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重兵开始向红军腹地全面推进。顾祝同“痛下杀手”使红军和中央苏区蒙受巨大损失,被迫向西突围。1935年1月顾为了彻底摧毁中共中央苏区的党、政系统,实施血腥的“绥靖”政策,使整个江西区和闽西区约有80多万无辜群众惨遭杀害(去看看资料,顾有多狠,人头满地,处处吊尸)。白色恐怖被描绘成“焚之居,伐之树,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男,家家不见炊烟,只闻田野鬼哭”的凄惨现象。

此人勇猛善战,足智多谋,在处理相关问题上心思极为缜密。淞沪会战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兼第五集团军总司令。西安事变后,何应钦力主武力解决,不顾及蒋介石生死。顾祝同看出其中蹊跷,就是按兵不动,深得宋美龄等人赏识。国共和作抗日期间与我八路军始终保持距离,以至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在国民党队伍从上到下口碑极好,特别是对他手下军官从来都是宅心仁厚,从不加重责罚,也从不乱杀无辜,小错误基本不揪。在他身上体现不出“善不为将,义不掌财”这二句话,对很多下属关心倍至,用钱的地方从不吝惜,被国民党军界亲切地称为“顾长官”。

从四五年开始国共对决三年里对蒋介石忠心不二,解放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阶段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率部队起义投诚。他左冲右突,力挽“党国于危难之中”,着实体现了他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不过有一点,年纪大了没有后劲了。在山东发动的沂蒙战役损失惨重,把七十四师丢在了孟良崮,被粟裕将军盯着屁股打,整个战役以失败而告终。

其实顾祝同后期内战中是靠名望在支持指挥,基本没打过什么胜仗,连杜聿明都怀疑他的能力,杜被俘据说皆因顾指挥过于自信。

他与蒋回台湾后还忠心不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返回过大陆组建指挥“反共游击区”,当时己过半百,也不知道居心何在。在台湾一直被蒋委以重任,晚年还以本名墨三写过自传,自誉其一生戎马生涯。八十年代未,病死于台湾。


骁勇34


顾祝同,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八大金刚、五虎将之一,一直对蒋介石忠心耿耿,鞍前马后,胜败相随,国民党军政高层对其有“军中圣人”的评价。

顾祝同做事只信奉一条,一切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因此“皖南事变”破坏抗日大局、杀害抗日武装的骂名他担负;“西安事变”时为保蒋介石性命,违抗何应钦军令差点被撤职查办的事他也做。一生深受蒋氏父子信赖,在台湾甚至被指定为替蒋经国保驾护航的“辅政大臣”。

很多人都说顾祝同军事能力不行,这个评价有失偏颇,毕竟顾祝同也是从底层一步步干起来的,没有战功怎么受到蒋介石赏识。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陈炯明,顾祝同在淡水、棉湖等攻城战役中表现出色,创黄埔学生军以少胜多的先例。

1925年9月第二次东征陈炯明,惠州战役顾祝同负责攻坚战,亲自率领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冲上惠州城,获得战役胜利。

1926年6月北伐战争中顾祝同率军警戒北伐后方,在松口、永定城防战役中顾祝同主动出击,迂回包抄、直捣周荫人五省联军福建总司令部,创国民革命军实施敌后迁回作战获胜的先例。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顾祝同为陇海线右翼总指挥,采用奇袭战术一举击溃冯玉祥军队防线,助蒋介石奠定胜局。

1933年11月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顾祝同调兵遣将不到两个月就为蒋介石解决心腹大患。

抗日战争爆发后顾祝同率军打满全场,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当时抗日正面战场的大战顾祝同几乎都参加过。

应该说顾祝同也是一员战将,只不过国军内部派系林立、勾心斗角。国民政府贪污腐败成风、丧尽民心,纵有天大能力也难以挽救蒋家王朝的覆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