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年 · 中国文物的沧桑史

千年国宝历无光,

痛恨钱奴盗墓忙。

文物失离遭哄购,

重辉奇迹慰沧桑。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诱惑中国文物流失的数量非常惊人。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胞对这一现象追踪关注,并使一些流失的文物回归祖国。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据了解,这1000多万件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雕塑、甲骨、典籍等各类珍品,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仅在大英博物馆就馆藏中国文物2.3万多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青铜器中就有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稀世珍品。

激荡四十年 · 中国文物的沧桑史

图为东晋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卷》中的形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千年国宝历无光:千年珍贵画作流失海外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堪称欧洲第一。在这些中国文物中,最珍贵的非《女史箴图》莫属。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现在就馆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后流失海外至今,现在中国学者研究此画不得不跑去大英博物馆去隔着玻璃学习,回国遥遥无期。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这幅上古之作就此流落英伦。《女史箴图》相传为东晋顾恺之(348-409)所作,有人认为是唐摹本,还有其他的说法。无可争议的是,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人物画,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名作。

这幅珍贵的画作历来是秘藏之物,为什么会进入大英博物馆呢?在1903年的,英军上尉克拉伦斯·约翰逊(1870-1937)拿着《女史箴图》的卷轴到了大英博物馆,希望鉴定卷轴上玉扣的价值。大英博物馆绘画部的管理员悉尼·科尔文意识到这个画卷非同寻常,于是用25英镑的价格将其购买了下来,用于研究和展示。当时中国本土还没有面向公众的书画展示,所以《女史箴图》也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公众视野的中国画作。

《女史箴图》承载了一千多年前独特的风貌,它的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如何把它保存下去,并如何更深地挖掘其蕴藏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未来学者的重任。

激荡四十年 · 中国文物的沧桑史

图为2015年07月20日,甘肃省兰州市,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法国友人在刚回归展出的秦早期文物金饰片前参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痛恨钱奴盗墓忙:盗墓风气致国宝“走丢”

上世纪90年代初,盗掘古墓成为一种风气。90年到93年前后,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在中国先秦时期被盗掘的整个二三十年,最痛心的就是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大堡子山,另一个地是山西侯马的晋侯墓地。

和大多数被盗文物一样,这批金饰片也从此流失海外,不知下落。直到2005年前后,国家文物局启动海外流失文物调查项目,这才对整个大堡子山文物流失情况做了“摸底”,此后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给法方,法方也对他们所藏的这些金属饰片做相同的分析,发现它土壤含量的成分、上面沾染的朱砂和泥两个是完全对的上号的;当然我们还要找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链条证据,在哪个墓里头盗掘出,金属片是什么形状的,这正好来跟法国他们所藏的金属片的描述也是相吻合的,最终确定了国宝在法国。

2015年7月20日,甘肃省博物馆举行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仪式,这批珍贵的金饰片在流失20多年后,由法国归还,再由国家文物局全部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和展示。随后,为期三个月的“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在开幕,国人终于可以一睹这批流失海外的珍贵秦代金饰片了。目前大堡子山流失文物中,有线索的有81件,分别分布在英国、比利时、日本、美国、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绝大多数目前在私人的博物馆和个人手中。国家文物局表示,这些还只是流失文物中的冰山一角,接下来将继续开展文物的追索工作。

这批金饰片,出自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代早期文化的珍贵文物。然而,这却是它们时隔20多年后,从法国漂洋过海,首次出现在国人的眼前。

激荡四十年 · 中国文物的沧桑史

图为2018年4月11日讯(具体拍摄时间不详),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在英国东部市镇坎特伯雷遭拍卖,23分钟拍出41万英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物失离遭哄购:疑似圆明园文物遭拍卖

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是被英法联军抢的3000年以前的稀有青铜器,也是西周的皇家墓葬文物,这是在圆明园大殿里珍藏的倍加爱护的稀世珍宝,也是一件是有明确史料可查的圆明园文物。

国家文物局正式声明说,在得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即将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后,已通过多种渠道与该行进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对上述文物的拍卖和宣传活动。但4月9号,坎特伯雷拍卖行依然明确表示,拒绝撤拍上述文物。

现在“鎣”类的青铜器全世界明确记载有7件,这件“虎鎣”之前已经有一件“鎣”被他们拍卖了,还有5件全部收藏在国外博物馆。

激荡四十年 · 中国文物的沧桑史

图为中国对海外流失文物的追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重辉奇迹慰沧桑:数字技术便捷展示万里藏品

而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考虑到战争掠夺以及盗墓交易,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除了追索之外,流失海外的大量中国文物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回国?

直视本国文物寄居海外的现实,以宽容心态思考如何利用海外流失文物服务国人,或许是当下最具意义的工作。与海外藏家共同研究、合组展览,中外博物馆间相互借展,交换重复藏品或许都是选项。数字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都正在被应用到考古文博领域中来,使我们能够更便捷地研究、展示和欣赏万里之遥的藏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共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1989年,中国政府第一次运用外交方式,从美国纽约索斯比拍卖行追索回河北秭归被盗战国文物。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追索流失文物,最大的困难在于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它的来源。而大堡子山文物能回家,主要在于确定了它的身份。他同时表示,流失文物的回归,政府只是一种力量,民间的支持十分重要,但反对民间回购被盗文物。”我们期待,更多国宝能早日回归祖国。(环球网 王玉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