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从记事开始,雍和宫就是全北京城我最爱去的地方。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转一转,看一看,心里感觉很踏实。

漫步巷道石阶,望着大殿内供奉的或寂静、或愤怒的佛、菩萨、护法像,黄灿灿的琉璃瓦、千万把小折扇似的银杏叶,心里就会升起莫名的欢喜自在。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打鬼”仪式

雍和宫的旧址,本是明代太监官房,康熙三十三年始建宫殿,本为四皇子雍亲王的府邸,后于乾隆九年改为寺院。因为有两代帝王生活、出生在这里,将绿色琉璃瓦换成了黄色,并成为清朝规格地位最高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打鬼”仪式

每年农历正月三十,北京雍和宫内总是人头攒动。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信众和游客,在这里参观“打鬼”仪式。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打鬼”仪式

“打鬼”,蒙古语称 “跳布扎”,学名为“金刚驱魔神舞”,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宗教仪式,许多藏传佛教寺院每年都举行这一仪式,旨在驱除邪恶,祈愿天下太平。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打鬼”仪式

“打鬼”是雍和宫祈愿法会的一部分。法会为期八天,每年从正月二十四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一。主要内容还有“绕寺”和诵经,又称弥勒转寺日,意为接未来佛弥勒到人间清邪除祟,使世间每个角落都平安祥和。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打鬼”仪式

打鬼仪式 并不是所有的僧人都参与。毕竟跳‘法舞’需要不少体力,因此通常是年轻的喇嘛来跳。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打鬼”仪式

“法舞”的正日子那天,仪式下午三点开始,舞台搭在雍和门殿前,上铺红色地毯,殿门前悬挂着“永保护法”、“吉祥天母”、“地狱主”三幅大唐卡。喇嘛僧人们戴着藏传佛教具有象征意义的面具,随着鼓、钹、号等乐器的节拍,以天神和护法的身份,手执法器,驱逐邪魔,弘法利生。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打鬼”仪式

舞台前方放置着代表恶鬼的三角架骷髅模型,藏语称朵玛。待舞蹈结束后,用来抛掷到火堆中,俗称送祟,将朵玛投入点燃的熊熊烈火中,表明恶魔被彻底歼灭,从此天下太平。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打鬼”仪式

之后,僧人陆续归来,在盛满供果的供桌前诵经,诵经之后,将供果发给游人和信众,得到供果被认为是一种福分。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打鬼”仪式

雍和宫内,有着数不清的神奇故事和稀世珍宝。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三绝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三绝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三绝

昭佛楼殿内依北墙设护佛巨龛,以珍贵金丝楠木为材,从地面直达楼顶,上雕金龙九十九条。用紫檀木雕刻而成的“五百罗汉山”和万福阁内,用一整根白檀木雕琢高18米,地下8米、直径八米(世界唯一)的强巴佛(弥勒菩萨)像,合称“雍和宫三绝”。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打鬼”仪式

还可以看到乾隆皇帝出生时“洗三”所用的鱼化龙盆,真的是“龙潜福地”!

今天的雍和宫,游人如织,香火旺盛,虽没有听到法号声声,法鼓阵阵,以及穿透心扉的诵经唱咏。但那份宁静、肃穆依然。金碧辉煌的殿宇下,树影婆娑的红墙上,还清晰地倒映着轮回的印迹。

是色是空,莲海慈航游六度;

不生不灭,香台慧镜启三明。

撰写:刘岫芊

北京中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文化事业部

2018年5月4日

雍和宫随拍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北京雍和宫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北京雍和宫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北京雍和宫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北京雍和宫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北京雍和宫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北京雍和宫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北京雍和宫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北京雍和宫

龙潜福地——北京雍和宫

北京雍和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