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为什么全盘否定斯大林?

草上飞138381053


赫鲁晓夫以《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真实用意,在于树立自己个人的威望,达到快速集权,并成为世界共产主义的领袖。为达此目的,赫鲁晓夫不惜将毁灭整个苏联政权的合法性作为筹码,用以要挟苏联党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

(赫鲁晓夫成为苏共首脑)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成为中央委员会排名第一的书记,但此职务的权力仅集中在宣传和意识形态上,是一个虚职,赫鲁晓夫对此并不满意,然而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是斯大林去世前为平衡各方势力而提拔起来的。赫鲁晓夫长期外放,充任地方官,在莫斯科经营时间不长,因此实权都被掌握在马林科夫和贝利亚手中。尤其是贝利亚,他掌握着秘密警察部门,在斯大林时期长期充任二号人物。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朱可夫等人都非常忌惮贝利亚掌握的秘密材料,他们很快就结成了同盟,发动了突然袭击,将贝利亚解职并处决。

马林科夫主管经济,赫鲁晓夫则发挥了他在斯大林时期的特长,主抓党务。赫鲁晓夫谙熟权谋斗争,斯大林去世仅1年,赫鲁晓夫逐渐赢得布尔加宁、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米高扬等人的支持。在1955年2月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赫鲁晓夫解除了马林科夫的总理职务。

此后,赫鲁晓夫的竞争者只有莫洛托夫了。在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之前的1955年底,苏联政治环境开始松动,数以千计的政治犯从古拉格劳改营中被释放回家。在苏共党代会之后,平反政策落实的人数已达到了几十万人。在搜集材料、促使重审案件和释放犯人的工作中,赫鲁晓夫发挥了带头作用。这些人不是普通的罪犯,多数是社会精英,在平反后很多人走上的领导岗位。毋庸置疑,赫鲁晓夫在这些平反的人群中赢得了声望,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基础。

(否定斯大林给了赫鲁晓夫正义性)

赫鲁晓夫曾与莫洛托夫商量过,要调查并通报斯大林的罪行,这引起莫洛托夫等人的反对。然而赫鲁晓夫此时已经大权在握,然而在共产主义阵营中,斯大林的光芒过于耀眼,以至于赫鲁晓夫即使取得了苏联的领导权,却继承不了斯大林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里的威望。这种威望的建立,是通过战争胜利、经济建设、理论建设、政治斗争等领域30多年积累的成果。赫鲁晓夫当时已经60岁了,他等不及了,他需要改弦更张。

在缺少足够论证的情况下,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25日党代会结束后,代表们突然收到通知,参加了一次事先没有计划的秘密会议。

在“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中,赫鲁晓夫情绪激动的谴责了斯大林大清洗和驱逐少数族裔的罪行,猛烈抨击了他农业政策带来的灾难,还攻击了他军事指挥上的无能,并在最后表示要重新回到列宁主义的路线上来。

当时的苏共中央有40%的人都是斯大林时期提拔上来的,赫鲁晓夫借打“个人崇拜”而全面否定斯大林,不可否认是赫鲁晓夫在评估自身政治能量已经可以控制住局面,通过全盘否定斯大林,而提出自己的施政主张。斯大林威望有多高,那么否定的代价就有多大,赫鲁晓夫的收益就有多好。然而赫鲁晓夫高估了自己的政治能量,也低估了斯大林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影响力。

(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仓促)

斯大林此人非比一般苏联领导人,他是苏联工业化、卫国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决策者,苏联在列宁手中诞生,却在斯大林手中成长为世界霸权,实际上,是斯大林给了苏联统治合法性。列宁在位时间不长,且都是战乱时期,列宁最大的贡献在于理论建设。斯大林在位30年,他奠定了苏联政治生活的各种准则以及苏联人对社会价值准则的反射式认同。这种认同是斯大林用了数不清的鲜血换来的,期间苏联社会矛盾曾长期尖锐。如果不是卫国战争的爆发,希特勒帮助斯大林塑造了统帅的光芒,掩盖了这些社会矛盾——战争期间,很多苏联精英分子在劳改营里期待着斯大林能够点将到他,已经尽释前嫌——斯大林主义的路径也终究因为国内外敌人众多而难以坚持下去。

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一般就有三种:

1、神意、宇宙秩序、绝对观念。如“君权神授”、“奉天承运”等。

2、人的契约,如公民选举、公民对宪法原则的同意等。

3、对价值准则的反射式认同。

斯大林时期,通过高压手段,并且恰到好处地遇到了卫国战争作为检验斯大林主义的成果,完成了苏联社会对价值准则(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反射式认同,并且将这种认同通过革命输出的方式,在全世界掀起了革命浪潮。

苏联政权的合法性来源,实际上是在烽火连天的二战中建立起来的价值准则,因此斯大林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等同于苏联的合法性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行为,是以他为首的苏共在长期的政治生活中,对政权合法性的问题看得过于轻松,认为是理所当然。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赫鲁晓夫作为当权者,为既非民选,又非神授,其合法性只能系于对前任的继承——无论是“接班人”,还是“打江山坐江山”的逻辑,都只能在前任的基础上存在,否定前任就意味否定自己。

赫鲁晓夫错误地认为苏联政权的合法性可以推倒重来,从列宁主义重新出发,建立起一套赫鲁晓夫式的国际共产主义理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领袖,现实让赫鲁晓夫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

秘密报告做出后,立刻就在苏联国内和国外引起了重大反响,美国中央调查局以其政治敏感性,连夜研究赫鲁晓夫的报告,并将之登在新闻的头版。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产生严重的思想混乱,甚至爆发了打砸抢等暴力活动。

赫鲁晓夫虽然一意孤行,然而在国内并非没有支持者,那些在斯大林时期被迫害,被赫鲁晓夫平反的这些人,成为了赫鲁晓夫的同盟,这是赫鲁晓夫敢于“揭盖子”、“捅娄子”的最大本钱。即使一切都乱了套,有这些人的支持,苏联的基本面是可以维持的。

赫鲁晓夫以动摇苏联国本的方式,使自己获得了改革者正义的形象。为了继续打造这样的形象,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有利于民生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提升了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不过,由于这场报告对苏联国本的动摇,使得苏联政权不得不用有效性来代替合法性——即此政权是眼前现实,别无选择,人们因此只有服从。有效性并不等于合法性。

(赫鲁晓夫提高苏联人生活水平)

一个具有有效性但缺少合法性的政权可以存在,甚至还能维持相当时间,这取决于有效性的程度。对仅仅基于有效性的政权:

1、公众会无止境地要求其有效地承担一切责任和解决一切问题;

2、一旦有效性下降,社会不服从马上就会成正比地上升。

合法性却是相反,它往往不是在有效性强的时候体现,而是在有效性不够的时候体现。有效性获得的是服从,合法性获得的却是忠诚。

因此,在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他们也只好通过否定前任来获得政治有效性的服从,而其施政,也只能在无休止地应对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中撑着度日,直到苏联经济增长停滞,社会矛盾大量增加。此时,苏联政权已经没有合法性来获得公民的忠诚来共渡难关,只好选择了自我解体终结了这种难堪。

所以,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目的是要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忽视政权合法性的突然袭击的做法,使得苏联政权的根基被动摇了——苏联解体,始自赫鲁晓夫。


而知而行


说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主要是指1956年苏共二十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所作的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

报告中,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粗暴、蛮横、滥用职权和破坏法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赫鲁晓夫之所以否定斯大林,主要原因是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

关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苏联现状来分析。

当时的苏联内忧外患,迫切需要改革,而赫鲁晓夫也希望借否定斯大林来赢得民心,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

斯大林执政期间,大搞专制集权,搞个人崇拜,严重破坏了党内民主,说他是暴君也无可厚非。

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在苏联发起了一场大清洗运动。

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很多人遭到逮捕,关押进集中营,因饥饿、疾病等死亡在恶劣的环境中。

苏联境内诸多少数族裔被集体迁移和流放。政界、军界、经济、艺术、科学等等社会各界的精英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

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曾经说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世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无论是民生、经济、文化、军事等等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得到改变。这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面前。

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包括健全国家司法制度和平反冤假错案,这就必须要处理斯大林执政时出现的问题。

斯大林在位时,赫鲁晓夫是其坚定的追随者。

即使在斯大林发起大规模政治清洗运动的时候,赫鲁晓夫也是斯大林路线最起劲的鼓吹者之一。并且积极协助斯大林逮捕及消灭他自己的同事与朋友。

而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面对着苏联复杂的局势,立马调转了方向。

赫鲁晓夫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斯大林。

苏共二十大召开的时候,赫鲁晓夫做了举世震惊的长达4个半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报告中强烈谴责了斯大林大清洗运动和驱逐少数族裔的罪行,抨击了他所实行的政策为苏联带来的灾难,还指出了他军事上的无能。并用大量的调查材料来证明苏联大清洗和恐怖人物的核心就是斯大林。

反对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释放集中营的囚犯等一些列的举措,使赫鲁晓夫的呼声空前高涨,也赢得了苏联人民的支持,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否定斯大林,提高并巩固自己在苏联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这就是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主要原因。

不仅言论上否定斯大林,赫鲁晓夫甚至还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

看上去批判挺彻底,实则不然,如果我们仅从这些现象上就推断出,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并不准确。

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也说:“我这个报告的目的并不在于全面地评价斯大林政治生涯及其活动……斯大林在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在国内战争中,以及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是尽人皆知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否定的是斯大林本人而非斯大林主义。

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却没有从体制、制度层面去认识问题。

可能在他看来,只要揭露斯大林,就能回归到正确的列宁主义路线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他没有意识到,个人崇拜,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的产物。

尤其搞笑的是,赫鲁晓夫的执政过程中依然是“一言堂”。

而且他实行的改革,也都是和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政策、路线是一致的。

从赫鲁晓夫执政的11年来看,他推行的基本上还是斯大林主义,并没从根本上脱离斯大林的体制模式,仍是坚持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所有制问题上,仍然坚持斯大林全民所有制是公有制最成熟、最彻底的形式的基本理论。

他继续推行斯大林长期坚持的优先发展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重工业政策,不注重轻工业与食品工业的建设。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所有制。急于消灭工业合作社,大搞合并集体农庄。

他在苏共二十一大还提出,到1980年,苏联将逐步过渡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赫鲁晓夫并没从根本上脱离斯大林的体制模式,也没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度集中的要害。

历史总是表现出惊人的相似,等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也采取了相似的方式,全盘否定他。

这或许是赫鲁晓夫当初在作“秘密报告”否定斯大林时所没有预料到的。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1956年2月14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题为《反对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在此报告中,赫鲁晓夫一改过去对斯大林的各种赞美,要求肃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矛头直指斯大林,由此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反响。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否定斯大林,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形式使然

二战结束后的苏联,看似强大风光,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已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世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而要想实现有效的变革就必须对斯大林时期的各种政策进行纠正和改革,赫鲁晓夫先是清洗了斯大林的得力助手杀人魔王贝利亚,紧接着又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而要想进一步改革,“去斯大林”就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

而在国际上,赫鲁晓夫希望推动****国家关系正常化,例如苏南关系,虽然赫鲁晓夫把责任推给贝利亚,但铁托对此完全不认同。要想改善关系,同样绕不开斯大林。

(2)私人恩怨

私人恩怨的说法来自俄罗斯克格勃前第二总局第一副局长、退役少将瓦季姆·乌季洛夫的回忆录。过程很复杂,即赫鲁晓夫的儿子列昂尼德·赫鲁晓夫在被德国人俘虏,后被俄国特遣小分队解救回来后,但最后却被法庭判定他是自行驾驶飞机投敌,政治局为此开会研究决定是否死刑,斯投了赞成票。曾经吹捧斯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一直受到斯信任的赫鲁晓夫因此怀恨在心,借机报复斯大林。

(3)个性使然

斯大林的问题在苏共上层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大家出于各种利害关系考虑,在公开场所很少谈及,但赫鲁晓夫在苏共高层是个异类,他是个敢说敢做的炮筒子,具有“小丑”人格的一面,所以可以在众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放卫星”。

但要特别说明的是,从赫鲁晓夫报告本身以及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并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

(1)报告只对斯大林1934年以后犯的错误进行讨论,并不涉及大清洗以及早期农村集体化,恰恰相反,赫鲁晓夫把这些政策说成是令人钦佩和必要的,包括李可夫、布哈林、托洛茨基等人也并没有得到平反。这既是赫鲁晓夫的局限性,也与他的私心有很大关系。上世界三十年代赫鲁晓夫和乌克兰推行农业集体化,十分激进,被誉为“恐怖设计师”,如果否定那个时代就是否定自己,所以赫鲁晓夫有选择性的绕过。而对斯大林在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中的贡献,赫鲁晓夫也持肯定态度。

(2)赫鲁晓夫在自己执行期间并没有纠正斯大林主义,反倒沿着斯大林设定的路线继续前进,大搞集体农庄,全民所有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急于向****过度。从**体制上说,他并没有否定斯大林制度的核心要害。

总体而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否定只是否定了斯大林个人的一些做法,并没有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改进,这些问题被遗留下来并持续发酵,为苏联解体埋下隐患。



日慕乡关


贝利亚的阴谋

斯大林突发脑溢血,他陷入了昏迷状态,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封锁了消息,对外宣称斯大林同志授权他作为对外信息传递者,这意味着华约领袖和苏联最高领导人与外界唯一的窗口是贝利亚,用我们的话说贝利亚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贝利亚的希望能够让别科夫担任新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自己则担任太上皇,遥控指挥这个庞大的超级联合体,依靠自己秘密警察对反对者以政治名义进行清洗,这种大清洗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斯大林在德国人正式进攻苏联的时候搞过一次,苏联的党政军领导人和核心几乎覆灭,现在剩下的元勋不多了,军队上的朱可夫,政治局里面的赫鲁晓夫,只要这两个家伙被清洗,自己则可以掌控一切了。

斯大林此时此刻躺在床上,他的眼睛见活一轮,证明他还有生命特征,昏迷了几天时间,贝利亚在外面已经翻天覆地了,他把莫斯科周围驻防的部队都换成了自己亲信,朱可夫元帅被架空了军权,赫鲁晓夫则被限制了与外界联系,一切都准备好,贝利亚决定出手了。此时此刻,斯大林突然恢复了点意识,他口中发出微弱的声音似乎在表达什么,贝利亚附耳倾听什么也听不清楚,于是召集了苏联最优秀的医生专家开始会诊,专家们召开了三天三夜会议解读斯大林同志的信号。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斯大林同志想喝水了,当水端到斯大林面前的时候,伟大的领袖已经渴死了。



斯大林的葬礼

莫斯科实行了戒严,苏联最高权力机构的委员们被贝利亚邀请进入了克里姆林宫,准备商议下一步国家的前途和新的领导人,朱可夫和赫鲁晓夫也在被邀请之列。

贝利亚控制了莫斯科的一切,没有他的命令任何部队都进不了城,克里姆林宫也都是他的人,朱可夫与赫鲁晓夫经历了无数次残酷无情的政治斗争,他们深知贝利亚不会放过自己,是坐以待毙还是主动反击呢?朱可夫不愧是苏联开国幸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元帅,他向赫鲁晓夫致敬,表示将效忠赫鲁晓夫同志,为了共同的信仰和伟大事业,经过了一阵精致的谋划后,赫鲁晓夫和朱可夫进宫了。

在克里姆林宫的一间包围森严的房间里,一群年过半百的人开始讨论斯大林政治遗产继承问题,贝利亚假传圣旨宣布将执行斯大林同志的愿望让别科夫担任最高领导人。阴谋即将得逞,朱可夫果断的拔出了枪对着贝利亚将是三枪,贝利亚的特工们惊呆了没有人敢上前阻止,接着朱可夫带着警卫部队全城出动逮捕了贝利亚的亲信们。一场风雨就此落地,接着就是斯大林的一双儿女,赫鲁晓夫给斯大林女儿买了飞往美国的机票并且给她准备新身份,长公主不愿意离开莫斯科,赫鲁晓夫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不离开的话,历史将会让您消失跟贝利亚一样,您选择吧?她明白了利害关系,选择出国留学,永远不再回来。长公主关心自己哥哥的命运,赫鲁晓夫承诺不会让他无缘无故的消失,除非他自己想消失。

赫鲁晓夫结束了一段历史,在俄罗斯若干历史问题结论上对斯大林同志进行深刻反思,当然一切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个乌克兰人在乌克兰加盟苏联60周年纪念日上将克什米尔共和国当作礼物送给了乌克兰,后来贝利亚的手下普京又把礼物收了回来。历史总是充满着无限可能,我们期盼着揭秘,可是解除的秘密是否为了隐藏另一个秘密呢?赫鲁晓夫改革了斯大林同志的不足之处,开始大国沙文主义,或许可以称为单边主义,这与特朗普政府当前做的工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为了全球称霸把核导弹放到了古巴,美国总统肯尼迪不得不核导弹对核导弹与他争锋,最后肯尼迪威胁如果赫鲁晓夫不撤出古巴导弹,美国将攻击他乌克兰的老家, 他害怕了妥协了。


唐俊龙55398571


首先,批判斯大林不是赫鲁晓夫一个人的决定,赫鲁晓夫也没有完全否定斯大林的政策。斯大林1953年逝世后,苏联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

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世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而刚刚上台的赫鲁晓夫,就被苏联人民基寄予厚望。

不光如此,当时的赫鲁晓夫还有很多政敌,例如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等人,而这些人都是斯大林最主要的助手。并且当时很多东欧国家也深受斯大林政治的毒害。

当然,以上的一些论述是十分概括和简要的。当时苏联的问题要复杂得多,赫鲁晓夫面临很多难题。怎么解决?只能通过更新政策与根本性的改革才能找到出路。为此,赫鲁晓夫首先要做的是消除政治恐怖,让人民过正常的生活。他采取的措施有:清除贝利亚,为政治领域进行整顿清理创造条件;清理冤假错案,全面平反昭雪;采取组织措施,改组国家安全机构与健全司法制度。而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是绕不过的一步。“非斯大林化”是赫鲁晓夫上台后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应该说,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并非始于1956年苏共二十大。1953年的苏共中央七月全会,除了揭露和处理贝利亚外,还包括批判个人崇拜和讨论经济问题。但到1953年底,并没有以苏共或其他组织名义公开点名批判斯大林,对斯大林的批评仅在党内上层内部进行。

不论是从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还是他执政期间推行的政策与路线看,都不能证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更不能证明他全面否定斯大林创建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说:“我这个报告的目的并不在于全面地评价斯大林政治生涯及其活动……斯大林在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在国内战争中,以及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是尽人皆知的。”


每日点兵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首先要说明两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事出于私心而非公益。第二全面而彻底地否定斯大林事为了自己加强领导,争取民心的手段。可也说在短期内,赫鲁晓夫是成功了,但从长远看,赫鲁晓夫是失败了。

我们也必须承认,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是应该的。



斯大林是一个暴君,他滥杀无辜好大喜功。他的权力比当年的沙皇还要大。他猜忌,残忍,阴毒。不相信任何一个人。从1934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结束,约有70%的军长、60%的师长、50%的团长、20-25%其他军事人员遭清洗。从而导致了二战初期的失败。领导十月革命的2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1953年斯大林刚去世,苏共中央主席团(红军中5位元帅中的3位、15位将军中的13位、9位海军上将中的8位、57位军长中的50位、186位师长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陆军政治委员、28位军政治委员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处决。如此残残暴的行为简直是罄竹难书。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否定是对他个人的否定,而没有从其他方面加以反思。反对斯大林是出于对自己权力的巩固,赫鲁晓夫的行为也让他的继任者所继承,勃列日涅夫否定赫鲁晓夫,安德罗波夫否定波烈日涅夫。契尔年科否定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否定契尔年科。一代否定一代也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赫鲁晓夫另一个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与其他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以及树立自己领袖形象,他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后来他比斯大林还严重。赫鲁晓夫把斯大林说的一无是处,反过来也说明了苏联的无能。丘吉尔曾经这样评价斯大林。他出生的时刻,俄国人在用铁犁耕地,而当他去世的时候,俄国人却有了原子弹。这才是中肯的评价。

赫鲁晓夫的私心造成了苏联思想上的混乱以及苏联统治的动摇,种下了苏联解体的种子,从而在批评斯大林不到50年,使得苏联解体。国家四分五裂。这也许是赫鲁晓夫当年所预料不到的。


清水空流


去斯大林化不是赫鲁晓夫的个人行为,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 苏联、东欧和亚洲的一些共产主义国家都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只不过只有赫鲁晓夫在公开场合对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进行批评。可以说苏联开启的去斯大林化即是政治需求,又是现实需要。

1、斯大林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超人政治”,国家的一切事物都由一个人决定,用领袖的名字就足以让人们去完成可能和不可能的事。赫鲁晓夫回忆自己看到斯大林办公,斯大林每天要处理的文件堆得像山一样高,涉及整个苏联的方方面面。所以这种政治制度对于领导人的个人能力要求非常高,而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没有一个能办到的,所以为了国家发展,各项事务、权力必须拆分。

2、斯大林时期对于国家、人民甚至于政府官员的严格管制是刚建国时的混乱以及二战战时体制的特殊情况。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强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已经减少,民众官员不满一直活在压抑的环境中,要求开放管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赫鲁晓夫是顺应了大多数人的要求,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3、赫鲁晓夫刚上台的时候有大批的政治对手,比如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等人,而这些人都是斯大林最主要的助手。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竭力把一切错误和罪行都归咎于斯大林,连带的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等帮助斯大林做事的人就也是有罪的。1957年6月22日赫鲁晓夫用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等人在斯大林时代大清洗中的罪行击败了所有对手。

4、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一直是以一种弄臣、小丑的形象出现,经常用自己矮胖的身材、滑稽的语言来取悦斯大林。所以他的同事、政敌都看不起他,当年秘密警察首脑贝利亚直接嘲笑赫鲁晓夫是“土豆政客”。赫鲁晓夫这种一直活在斯大林阴影下的人一旦掌权就更想证明自己,而否定斯大林树立自己的权威就是个很好的方式。


当狗容易做人难


赫鲁晓夫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



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登台。当时的苏联一片混乱,赫鲁晓夫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之所以有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还是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在该报告中指出要全盘否定斯大林,并且在苏联全境内去斯大林化。

对于这个情况,很多人猜测是赫鲁晓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是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赫鲁晓夫并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在苏共二十大上,赫只是点出了“个人崇拜主义。而且就算是批判斯大林,肯定也不是赫鲁晓夫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当时苏联内部农村贫困严重,城市住房不足。苏联的去斯大林化,不仅是政治需求,还是现实上的需要。斯大林执政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是由他一个人处理。往往办公桌上都是堆积了大量文件,而这些文件包括了太多的方面。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全面精通,所以当时的国家权力必须分开。

斯大林的政策只是适合二战过程中,因为经过战争的洗礼,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很多战时的特殊政策,在和平年代已经不适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去斯大林化。赫鲁晓夫也只不过是顺应民意,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其实人无完人,没有全面的人才。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斯大林的政策也如此。如果没有他坐镇苏联,二战可能结束的时间更长。在此之前,赫鲁晓夫可是非常推崇斯大林,称斯大林是自己的再生父母。


史之策


小赫为了争夺权力,老斯确实有黑历史,(人名敏感,大家懂就好)细说如下:

【第一点】老斯,他的确犯下了无法容忍的历史错误。二战前夕,他把苏军从高层到基层小小清洗一遍,凡是有点能耐和资历的军官都遭到了迫害,无数人被监禁或者秘密处决。导致德军闪电战打进来的时候,苏军有兵无将,苏军一溃千里被迫在首都与敌人决战,是红色帝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老斯他的个人崇拜和独裁伤害了他的国家。二战中,他从来没有去过战场前沿,就抱着一个地球仪干预前线作战指挥,地球仪上谈兵谈兵的结果就是数十万士兵的无辜损失。这也是卫国战争初期,苏军损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点】小赫曾经也是老斯的左膀右臂,老斯的所有事情他也有参与,别忘了在乌克兰他有着“恐怖设计师”的外号。抢在别人揭发自己的黑历史之前,自己先把所有历史错误让老斯背锅。



小赫全面否定老斯的另一目的是,以打击老斯为幌子,与其他派系的人进行勾心斗角的斗争。,从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尔朱少帅


这么有意思的问题,忍不住要回答下, 让我们先看看这个事件的定义。

苏共二十大被认为是苏共以及国际共产主义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何这么说?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苏共二十大究竟做了什么, 其实主要就两件事情:

第一,批判个人崇拜和否定斯大林。

第二,提出了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结果就是,因为这次会议,西方媒体抓住机会,大做文章,各个政界人士和新闻媒体都为赫鲁晓夫的言行叫好。

美国国际新闻署长斯特雷伯特在1956年6月11日的广播讲话中说 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是“空前绝后的合乎我们目的“的举动。

6月23日,《纽约时报》提出要利用”秘密报告“作为武器来摧毁共产主义运动的威望和影响。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说:要利用有利时机来促使苏联内部的”和平改变“。

以上所有发生后: 使得苏联本土在二十大之后就出现了动荡,波及东欧,导致匈牙利动乱。


平息匈牙利后。东欧各国对苏联已不再像原来那样信任,东欧各国民众对苏联的印象也跌至最谷底。

各个国家变得十分混乱,不知所措的感觉。

试想一下,你跟着大哥干了一件事情,做了很多年,你一直认为自己做的是好事情,可是,突然有一天,老大对你说,不对,原来做的都不对,必须改正。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现在我们探寻下赫鲁晓夫,为何要这么做??

就我个人分析,我觉得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仅供各位参考。

1-国内,树立权威,大家都知道,斯大林同志是以强力领导人的形象出现在世人年前,他生前死后都余威不断。给赫鲁晓夫很大的心理压力。所有事情都和斯大林比较。如果你是领导人,你会不会心里不舒服?唯一办法,只有抹去斯大林的权威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于是,颠覆性的,摸黑开始啦。

2-国际上,借机敲打各国,这个又何解,其实很简单,沙文主义兴起,需要足够的政治土壤。斯大林强势,但是本身不过多干涉各地,而赫鲁晓夫的目的不言而喻。匈牙利事件就是明证。

3-政治上,通过会议的召开,排除异己,让反对派消失。你可以不理解我但是一定要支持我。如果不支持。好,你可以下台啦。

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基于以上几点需求,赫鲁晓夫,召开苏共20大,全盘否定斯大林。最后结果就是,巩固统治,加强对东欧各国的影响力。排除异己,树立自己权威。就结果而言他是胜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