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芬的故事》:姐妹

2017年12月24日,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干部余芬同志,在为贫困户送电视机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牺牲,年仅45岁。余芬同志牺牲后被古蔺县委、泸州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四川省文明办追评为“四川好人”、被省妇联追授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余芬的故事》:姐妹

余芬同志以广阔的胸襟践行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笑对困难倾情扶贫,展示了真诚为民的务实精神。为学习弘扬余芬精神。今起,泸州电台·大听网推出《余芬的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余芬的思想历程、扶贫奉献和大爱情怀。

本书共收录了余芬同志的40个故事,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从扶贫路上、成长经历、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家风建设等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了余芬的思想历程、扶贫奉献和大爱情怀。

我们相信,余芬精神一定会在泸州大地、乌蒙山区,落地生根、发扬广大,化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不竭动力!

第五篇 优良家风

姐 妹

1991年的夏天,是余小梅人生中最暗淡的一个夏天,天上骄阳似火,她的心却像冰窟窿一样寒冷。当年中考,她以3分之差,与叙永师范擦肩而过。

这是一个汗水、泪水泡出来的夏天,白天,余小梅拼命帮父母干农活,到了晚上,躲进被窝,痛苦与失落却终是不期到来,泪水一次又一次打湿了枕巾。

八月的一天,正在挑水的余小梅回到家,无意间听到了一段对话:“爸,妈,让小梅去复读吧”,余芬劝父亲。“家里一个劳力都没有,经济也紧张”,父亲说。“不读书没出路,一个女娃儿,呆在农村有点恼火。”,余芬继续劝。“你读书借的钱都还没有还完呢!”,父亲皱着眉头说。 “我读书的钱我来还,小梅复读的钱我出”,余芬向父亲承诺。听着父亲与姐姐的对话,余小梅的心或上或下,最后绽开了花。

又到九月开学,又到新生开学季。余小梅背着书包和账笼被盖,跟着姐姐到了姐姐工作的地方——古蔺县丹桂镇,开始复读初三。

余小梅在丹桂中学复读初三的时候,有些偏科,文科很好,数学、物理却是弱项。对此,姐姐余芬坚持挤出时间,每晚给余小梅开“开小灶”。

有一个晚上,余小梅的记忆特别深刻。余芬从乡下回来,已接近11点,看到姐姐疲倦的样子,余小梅悄悄收好书本,溜进里屋,准备睡觉,但姐姐并没有放过。

在余小梅的眼里,姐姐在她心里如同偶像般的存在,初中毕业都好几年了,但每次讲解几何题,几种连线几种解法头头是道,让余小梅十分佩服。

多年以后,余小梅才知道,为了帮助自己,姐姐余芬特意订了一套中考考试丛书,并且针对小梅的“偏科”,认真进行了“备课”,这才有了每次辅导她时的“专业”水准。

秋去春来,在姐姐余芬的帮助下,余小梅的成绩提升得很快,成为年级的尖子生。1993年6月,又到考试季,余小梅以超过录取分数线17分的成绩,成功考上了了叙永师范校。

余小梅说,“长姐如母”,读叙永师范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全是姐姐出的。

余小梅说,姐姐余芬的思维与别人不一样。农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或上坟拜年,或休闲娱乐,姐姐余芬却去给火星山“拜年”。

火星山是古蔺县城的守护山,山上有余辉、赵瑞林等命烈士的墓,还有留丹亭、火箭筒等人文景观。

每次去火星山“拜年”,余芬都要招呼着大姐、三妹等几家人,浩浩荡荡上了山。在山上,余芬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要举行,那就是发“压岁钱”,这也是小孩们愿意跟着上山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上山“拜年”,到了山顶,余芬变戏法似地从挎包里面拿出一个报纸包裹。“二姨发钱了!”“一定是糖果!”几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嚷着,争抢上去打开一层层的报纸,“哎呀!是书!”

发完小孩们的“红包”,余芬转过身对着余小梅,正色说:“这本《哈佛家训》是专门送给你的。你是母亲也是教师,有时间多看看,会有帮助的”。

余小梅惊讶地接过书,轻轻翻开扉页,映入眼中的是一枚精致的兰花书签。

文章关键字: 余芬 余小梅 编辑:刘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