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微信開撕!

你去過哪家酒店,在哪吃過飯,和誰看過電影,所有人都在圍觀......

你有沒有微信轉錯賬的時候,轉錯了錢還能找回來嗎?最近微信和支付寶就隱私重要還是錢款安全重要撕起來了!

01

隱私重要還是錢款安全重要?

支付寶、微信開撕!

最近廣東中山的一位黃先生,用微信,不小心把將近九萬塊錢誤轉給他人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

支付寶、微信開撕!

平臺回應用戶自己協商,但是黃先生表示對方已經將自己拉黑,沒法協商。於是有好事者指出支付寶轉錯了就可以找回來。

本來事件也不是很大,但是微信的公關偏偏是這麼回應的:

支付寶、微信開撕!

支付寶是基於電商,基於交易的,我們本身是一個社交的平臺,對用戶的隱私保護更嚴格,大家使用的頻率更高。

這下支付寶坐不住,懟了回去:

支付寶、微信開撕!

“保護隱私”就沒法保護錢的安全?對不起,我們比較笨,沒領會這個精神。

巨頭互撕,有點精彩。那麼微信到底有沒有做錯?

黃先生在處理這件事的時候,陷入一個無解的死循環。他向微信客服求助,微信表示:無法撤回,您可與好友聯繫協商退回。

支付寶、微信開撕!

但是很明顯對方已經將其拉黑!黃先生從對方微信賬號上找到電話,於是發短信討錢。只換來一句:“你找誰了,發錯了吧。”

支付寶、微信開撕!

於是,黃先生只能求助警方。可警方卻回覆:“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和賬戶信息,不構成立案條件。”並建議他找法院。然而……法院也因為缺少對方身份信息,不予受理。

支付寶、微信開撕!

那就找微信要對方的身份信息!結果微信公關表示:“保護用戶隱私是互聯網公司的底線。他們要對所有用戶負責,只要司法機關要求微信官方協助,他們肯定義不容辭,但如果是個人需要,不能突破底線。

沒用戶身份不能立案,不立案不給用戶身份……很明顯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就這些信息來看,微信並沒有錯,無論發生了什麼,微信都不應該把用戶信息透露給個人。

而且微信在轉賬過程中也盡到了提醒的義務。金額過大時,它會在確認轉賬前提醒你核對聯繫人信息。

支付寶、微信開撕!

支付寶的操作流程是:轉賬 → 輸入對方支付寶賬戶 → 輸入金額 → 確認轉賬。

金額過大時,它會要求你補齊對方的姓名。

支付寶、微信開撕!

這麼一對比,我覺得主動輸入姓氏比被動確認信息,出錯的可能性要小太多。

(注:在這個對比中,微信是給好友轉,支付寶是給陌生人轉,雖然有點不公平,但這兩個 APP 一般都是這麼用的。)

而用 ATM 機匯款出錯的可能性就更小,你得一個鍵一個鍵輸入對方的卡號啊。而且從 2016 年 12 月 1 日開始,轉賬到非本人賬戶 24 小時內是可以撤銷的。

支付寶、微信開撕!

微信雖然也能這麼設置,但並非強制,所以意義不大。

支付寶、微信開撕!

總的來說,微信確實在轉賬過程中,已盡到提醒義務。但是,它做得不夠好。

將近九萬塊錢,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一筆小錢。

雖然黃先生自己也有失誤,但看到微信客服那冷冰冰的回覆,實在是讓人失望。

支付寶、微信開撕!

而支付寶這邊的表態,就讓人心安得多。

支付寶、微信開撕!

整個事件和流程下來,人們討論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隱私安全和金錢安全的問題,這兩者在很多時候並不衝突,但是在關乎自身利益的時候,很多人會陷入兩難的選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類APP層出不窮,很多平臺打著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的旗號,肆無忌憚地攫取用戶的隱私。當你在登錄一個APP的時候,一般都會註冊自己的手機號,有的甚至要填身份證號,而自己的瀏覽記錄可能也會被採集下來用作他用,最近關於隱私洩露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

02

大眾點評就隱私問題道歉了!

我們洩露的隱私,比你想象得多!

支付寶、微信開撕!

你到過哪些酒店、去過哪些餐廳、參觀過哪些景點,哪怕只是關注過這些餐廳、景點,也會被自動生成為一則微信,所有人可見的提示,是不是細思極恐?

支付寶、微信開撕!

有用戶反映,通過微信登錄大眾點評後,會看到微信好友關注餐廳、點評景點、簽到酒店的信息,且自動關注無法刪除,這引發了大眾點評洩露用戶個人隱私的質疑。

經媒體曝光後,7月9日,大眾點評發佈通告道歉,並新增了“一鍵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關係”功能。

支付寶、微信開撕!

事件引發的討論並沒有隨著大眾點評的致歉申明而結束,大眾點評為什麼可以在非常不明顯的位置顯示:

APP可以留存用戶的瀏覽信息、位置信息、旅行計劃、常用酒店、租車信息等。經過授權,大眾點評還可以向合作伙伴和第三方獲得這些信息,也可以向第三方分享這些信息。

但是很多人認為這類行為嚴重侵害了自己的隱私權,我去過什麼酒店,在哪裡吃過飯,這些都屬於非常私密的事情,我並不想分享給我的微信好友!這件事再次將很多人的目光聚焦在個人隱私和APP的底線上。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OPPO的新機發佈會上,展示了不管是OPPO還是vivo,都採用升降式攝像頭,需要拍照時,攝像頭才會升起來,很是酷炫。

支付寶、微信開撕!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升降式攝像頭還有另一個強勁功能——鑑定窺探隱私的軟件。

據網友爆料,vivo NEX手機通過手機QQ瀏覽器打開某些網頁時,手機攝像頭會出現一個“升降”動作。

後來發現,這不是個例,絕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使用QQ瀏覽器時,會出現攝像頭突然升起的情況。

不少網友認為,這些軟件就是在窺探用戶的隱私,只是以前攝像頭和手機合為一體的時候,這一動作不易發現。

支付寶、微信開撕!

一堆看不明白的專業術語,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為了支持二維碼掃描等需要攝像頭的功能,所以要獲得攝像頭的參數。

可能QQ瀏覽器團隊的人不清楚,vivo NEX的升降式攝像頭,是前置攝像頭,OPPO Find X才是前後升降。那麼問題來了,你見過在臉上的二維碼嗎?

一起遭殃的還有百度,同樣是vivo NEX的神助攻,有vivo NEX用戶反饋,在輸入界面未進行操作的時候,提示百度輸入法正在錄音……

支付寶、微信開撕!

百度的解釋與QQ瀏覽器類似:由於在場景化語音以及語音面板使用場景中,輸入法做了語音麥克風預熱的優化,目的是為了加快語音的啟動速度。

總之,兩家公司都表示,窺探用戶隱私這種事,是不存在的。但是有多少人信呢?

03

隱私換便利,

你的隱私有多廉價?

支付寶、微信開撕!

前段時間,李彥宏說過:“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願意這麼做。

支付寶、微信開撕!

連百度CEO都說了,“他們願意用隱私換取便利”,那百度輸入法錄音會不會就是在用我們的隱私換取便利呢?

捫心自問,我們有意無意間都幹過多少用隱私換便利的事情啊。

當我們興致勃勃地曬出支付寶年度賬單的時候,如果不是某個網友眼尖,有多少人會發現自己已經同意「直接向第三方提供相關信息」。

支付寶、微信開撕!

當不少學校和機構接受周鴻禕免費贈送的智能攝像機,如果不是那個「92 年少女」的一封信,有多少人意識到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已經被公開在網上直播。

支付寶、微信開撕!

當我們將自己的美照發到朋友圈收穫大批點讚的時候,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照片已經被打包出售,出現在各種私信賣片、黃播、搖一搖、群聊……

支付寶、微信開撕!

我們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盜取和販賣隱私也早就成了一個龐大的灰色產業鏈。

支付寶、微信開撕!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接到一個自稱某小額貸款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他告訴我如果需要儘快提取額度,否則將影響個人徵信,還要將資金轉入某個「安全賬戶」...

當我表示完全沒註冊過時,他居然找出了一大堆我註冊過的證據,包括我的身份證號、QQ 號、郵箱……

我這時才想起兩年前曾為了免費獲取某個平臺的服務註冊了一個小額貸款平臺的賬戶,顯然我的這些註冊資料已經被洩露了。

正如《「隱私」生與死:四十六張圖解讀三千年隱私史》一文中提到的,過去的三千年裡,大部分人都心甘情願地拿隱私交換便利、財富與名聲,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

在互聯網的輿論場中,每個人似乎都願意保護或重視隱私,但是最後往往收效甚微,或許我們根本就沒有那麼在乎。

是不是細思極恐?

天天誇耀著大數據帶來的各種便利,瞭解用戶需求,但實際上很多都是建立在用戶最敏感的隱私之上,而且是非法獲取的隱私,安全性十分堪憂。

每個人的生活都被記錄在一個巨大的數據庫中,一旦需要,就可調出。你對此毫不知情,一如既往地生活,有時做些特別的小癖好,以為無人知曉,卻不知道有人在看得津津有味。

支付寶、微信開撕!

看完《楚門的世界》,不少人開玩笑說,感覺自己就是楚門。

人肉,豔照門,郵箱裡莫名其妙的廣告,理財貸款的騷擾電話, 被利用的購買/出行/瀏覽記錄……如果隱私遭到更面目全非的侵犯,誰說現在不是楚門的世界呢?

只不過,這個世界裡,人人都是楚門。

這是最講究隱私的時代,也是最沒有隱私的時代。

誰來監控,那些監控者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