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没想到,许久不见的朱雨辰以这种方式“翻红”了。

湖南台刚出的老男孩私生活暗中观察节目,《我家那小子》让朱雨辰和他妈妈的关系,以一种相当有争议、甚至猎奇的方式曝光在大众面前。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丑话说在前头,这个节目有抄袭韩国SBS《我家的熊孩子》的嫌疑。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但就跟湖南台之前很多有同样嫌疑的节目一样,《我家那小子》也火了……

看过的人大概都会有这种同感:节目里朱雨辰和他妈妈之间纠缠共生的关系,太扎心了。

朱雨辰妈妈对儿子的照顾,是包办式的。

打开他家冰箱,好吃的满满当当,全是妈妈给塞的,都是能取出即煮的半成品:排骨会焯好水再放进冰箱,肉也会切好成丝,再按单次的用量存放。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怕他操劳上火缺营养,每天早上四点,朱妈妈都会起床给儿子做养生梨汁和新鲜果汁。

梨汁每次要炖一个半小时,日复一日,朱妈妈已经为儿子炖了十年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朱雨辰在剧组拍戏,朱妈妈还会带着电磁炉跟组

,无论是在民宅还是酒店,都给他做饭。

还有一个神奇的纪录:朱妈妈离开老家到北京同儿子毗邻的那天,捎来了80只大闸蟹,和一口锅。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80只大闸蟹,光想想运输的人力和保鲜成本,肉叔都觉得肱二头肌在瑟瑟发抖。

但朱妈妈很自豪。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看到这里你应该也好奇,朱雨辰到底是自理能力有多差,才让他妈妈做到这种程度?!

不……

朱雨辰恰恰是四个被观察的大男孩里,自理能力最强的那一个

钱枫家里乱糟糟,瘫着吃过期泡面;武艺三餐皆外卖,身体亚健康;陈学冬十年搬家十次,还不知道要把放杂物的箱子封起来。

朱雨辰在当中,俨然一个成年版的别人家的孩子。

家里收得井井有条,还会亲手下厨——不是那种会煮加蛋加火腿超豪华泡面式的下厨。

在家里招待旧同学,一人包办一桌菜。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做菜的技术,转播室里从主持人到别家妈妈看了都啧啧称奇:我们的儿子都嗑方便面,她儿子一手汤锅一手炒锅就可以炖天炒地。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就算自己一个人吃早餐,也不马虎应付,细致地做了个腊肠蒸蛋。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这些别人眼中的优点,在朱妈妈眼里,却是bug。

看到他这么擅长做菜,还做得这么好吃,朱妈妈第一反应不是自豪,而是……心疼,觉得自己怎么能让儿子下厨,愧对儿子了。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从老家搬来北京的导火索,就是因为儿子给她做了一顿好吃的饭。

摄影棚里,宁静难以置信地追问:是因为怕孩子把精力放太多在下厨这块,无暇顾及演艺事业吗?

朱妈妈回:不是,就是心疼。

#耿直的宁静姐姐已经做出了观众内心的表情包#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朱妈妈对朱雨辰的无微不至,已经到了窒息的地步。

好些年前,朱雨辰就在另外一个节目上抱怨过妈妈的梨汁——每天榨出来炖出来的,他必须喝完,像做任务,还得带着瓶瓶罐罐出门,让他很焦虑。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母子的争论也不止汤汁,还有吃饭的事——朱妈妈有次给他做了炒鸡毛菜,朱雨辰不想吃,朱妈妈就给他看自己洗菜时手上开裂的口子,朱雨辰那次是真生气了,撂下筷子就走了。

这……难道不是情感绑架么。

后来母子和好也是朱雨辰先服软,提出让妈妈给自己煮碗面,朱妈妈又把没吃的鸡毛菜都放进面里了。

为什么非要孩子吃这鸡毛菜呢?朱雨辰说是她舍不得吃,就想给自己。朱妈妈表示:不是啊!在北京这鸡毛菜太难买了!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非让孩子吃鸡毛菜的理由,是她觉得这菜难买,“珍贵”,并不是朱雨辰想吃、需要吃。

朱妈妈也不止管儿子吃喝,孩子的交友她也会管。

朱雨辰的每一段感情,她都知道,并且都

干扰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朱雨辰的几任恋情没能走到最后,某程度也是妈妈干涉的结果吧:儿子喜欢的她不满意,她满意的儿子不喜欢。

在节目里,朱妈妈多次提了对未来儿媳妇的要求。

一次在儿子跟前:基本总结为能管他,照顾他。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还有在摄影棚里:要第一印象好,还得稳重有教养,不能穿太露,不能在长辈面前坐沙发扶手。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更加强调:男女本来就不同,女人就应该在家里当贤妻良母。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另外几个妈妈和节目嘉宾们听了,反应都挺大:这个已经不是男耕女织的时代了,这种女孩现在找不到的了……

但看得出来,朱妈妈挺固执。她执着于成年的儿子该以什么方式生活,吃什么,找什么样的女朋友。

但儿子的喜欢和妈妈的要求是一回事吗?显然不是的。

就在节目播出后,朱雨辰也被网友扒出疑似瞒着妈妈交往了女友。

……只不过看起来并不那么符合朱妈妈的要求。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这种强势的妈妈,我们并不陌生。

在几个月之前,一位来自台湾的艺人妈妈就以同样的方式,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上刷屏。

狄莺。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她对儿子孙安佐异常严格。

吃,是按成人分量给孩子安排的。

每一顿,狄莺都会将精挑细选出来的食物,例如鲑鱼、牛肉、水果一份份盛好,让孩子全部吃完。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吃不完?妈妈盯着你吃,陪着你吃,直到全部吃完为止。

陪吃时长,一天能够达到7个小时,接近我们的上班工作时长。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截图来自@长谷川康熙剪辑

​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一是狄莺孙鹏夫妻俩都不高,她希望孩子能营养好些长高些,第二点是,她认为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要当栋梁,多吃长壮了,将来才能够更好。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孙安佐在妈妈逼吃下,一个月重了5公斤,11岁长到了1.48米——这些都是狄莺骄傲的纪录。

学习更加不放松,狄莺要求他每门功课都要80分以上,考不到就“打到屁股开花”。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也不能玩游戏,看卡通得周末才可以。

更诡异的是,18岁之前的孙安佐从来没有单独出门过。

这也是妈妈狄莺的要求——18岁前,你什么都得听我的,18岁后,你就自由了。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在妈妈这样紧迫盯人、360度的照顾下,孙安佐的童年是压抑的。

一方面,狄莺对他的溺爱,令他对妈妈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十几岁了,还要抱着妈妈一起睡。

另一方面,我相信他对这种管控是有很强烈的抗拒的。

终于等到孙安佐满了18岁,离开台湾去美国读书——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他迎来了很可能是人生的第一次,也是无法挽回的一次叛逆。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孙安佐在美涉嫌威胁攻击校园被捕,警方在其住处搜出一把枪和1600发子弹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无私奉献”的妈妈?

原因之一或许是,在我们“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里,女性从小是不被鼓励拥有太多自我的。

男人在外赚钱养家,女人在内负责顾家。

要奉献。为了家庭奉献,为了老公和孩子奉献。

一个肉叔印象很深刻的例子,就是佟丽娅的父亲在节目上对女儿婚姻生活的期许——多干活,给老陈做饭,伺候他。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朱雨辰的妈妈更是一个典型的奉献型女性,她直言自己把生命都奉献给了孩子,说自己没有自我。

而她对自己家庭位置的定位:

“我在家里的这个位置就是,我顶两个菲佣的。”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狄莺也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未来的成败上。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无私,有时候也是一个令人情绪复杂压力大的词汇。

它带来更大的问题是——

没有自我、无私奉献的妈妈,同时也是占据了孩子大部分时间和生命的妈妈,在这样无缝的护荫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在同世界的接触中找到自我呢?

有一个段子是这样的: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对应到朱雨辰和孙安佐的身上:每天的梨汁和果汁,不是朱雨辰需要喝,而是他妈妈觉得他需要喝;鲑鱼、深海鱼、牛肉搭配的成年人分量营养餐,不是孙安佐想吃,而是他妈妈认为他要长身子必须吃。

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不被听见。

妈妈的感受和想法,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朱雨辰和孙安佐的现状,也是压抑发展下的两种结果。

一个将反抗对外:有霸凌和伤害他人的倾向,手握武器。

一个将反抗转向内部:妥协,再妥协,当妈妈的好宝宝,把生的气都吞下去。

为什么朱雨辰的事业发展不如从前了?除了资源、人脉造成的因素外,肉叔作一个大胆的猜想。

当妈妈的好宝宝当久了,感受和想法不少都被妈妈剥夺及替代,连冷热饥渴都不能自发地感受,对世界的触觉自然也会渐渐钝化……

而感受力,是演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

我们印象中《奋斗》里的华子,个性拽拽的,散发着带点糙劲儿的自信。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但这个《我家那小子》的朱雨辰,无助、无奈、压抑。

在来他家聚餐的朋友们都散去后,他哭了。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朱雨辰的这一面,也是朱妈妈没见过的。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不在妈妈面前表现这部分真实的自己,或许是因为没办法。

自己真的喜欢的女孩,可能会被妈妈否定,恋情受干扰。

同妈妈一起表达欲也会受阻。看他和妈妈同台,主持人问他问题,他才回答了半句,妈妈就插进来了。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不顺从妈妈的喜好和想法,妈妈就觉得那是他在逆反。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朱妈妈那不是逆反,那是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在争取自己选择的自由啊。

看过朱妈妈和朱雨辰这段,肉叔最大的感触是,在这种无私型教育、父母的否定和控制下压抑着的并不止现在的小孩子。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少年说》

其实好多大小孩也一直没能从童年的阴霾和压力中走出来。

他们可以在外头同朋友嗨歌畅饮,但回到父母面前,还是得做个服从家长意志的乖宝宝,无论愿意不愿意。

#在朱妈妈对镜头说朱雨辰姐弟俩都过得很开心的时候,朱雨辰尴尬地摇了摇头#

有这样的妈,每天都是恐怖片

小时候爸妈夸我们乖,我们会觉得高兴,二十年后再被夸乖,也许没人能笑出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这句从小唱到大的歌词,此刻听着真刺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