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从艺“爆米花” 四十三年 传统手艺表演令人 回味无穷


古稀老人顾荣龙,从事“爆米花”行业已有四十三年,一台老式爆米花机伴他走遍盐阜大地的大小村庄,走过春夏秋冬。顾荣龙老人在江苏盐城水街展示了即将消失的老行当“爆米花”,受到市民和小朋友的喜爱,品尝着脆香的爆米花,感受着传统技艺的奥秘。

据介绍,“爆米花”,起源于中国宋朝,当时的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有了爆米花机,人们依靠它谋生,现代青年熟悉并会使用的已廖廖无几。

据顾荣龙介绍,早期的爆米花在加工时,是将玉米(许多谷物和杂都类都可以)置于特殊容器中的加热,使得玉米处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锅内的温度不断升高,且锅内气体的压强也不断增大。然后“砰”的一声巨响,机器盖子被打开,玉米被突然释放在常温常压下,锅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压强很快减小,使得玉米粒内外压强差变大,导致玉米粒内高压水蒸气也急剧膨胀,瞬时爆开玉米粒,即成了爆米花。

即将消失的老行当“爆米花”,一位小朋友在品尝爆米花。

即将消失的老行当“爆米花”,正在向炉中添加大米。

即将消失的老行当“爆米花”,正在旋紧炉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