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冤家再聚首 菲斯科杭州与特斯拉比邻建厂

老冤家再聚首 菲斯科杭州与特斯拉比邻建厂

实习记者 王瑞斌

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继特斯拉宣布将在中国建厂之后,被媒体视为特斯拉最大的敌人——菲斯科公司也将在中国建汽车制造厂及电池制造厂。

近日,有媒体报道,美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菲斯科公司(Fisker Inc.)创始人亨德里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来到杭州,计划为其在中国建汽车制造厂及电池制造厂进行选址。这也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第二家计划在华建厂的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

把工厂从美国搬回杭州

收购菲斯科电动汽车品牌后,来自中国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万向集团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尽快恢复Karma(菲斯科品牌下的跑车型号)电动跑车的生产,并将其打入美国与欧洲市场。不过,对万向集团的汽车梦而言,在海外圆轿车梦只是其迈出的第一步,在国内生产电动轿车才是真正的圆梦。

据有关统计,自2009-2012年,万向围绕电动车项目投入已超过36亿元。2013年1月,万向以2.57亿美元成功竞购美国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美国A123公司,后者正是菲斯科的上游供应商。万向收购菲斯科,对于盘活美国A123公司(后改名B456)也有帮助。反过来看,拥有菲斯科电动汽车后,万向集团就打通了电池、电机、电控乃至整车研发与制造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在此之前,国内拥有电动车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只有比亚迪一家。

不难看出,万向集团的Karma电动跑车主要市场还是中国。万向集团接手菲斯科后动作频频。首先是,万向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公司Karma的首款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Revero在美国南加州正式亮相,而根据万向集团此前网站上披露的环评报告书显示,Karma国产项目将在杭州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能为5万辆的增程式纯电动新能源车,万向造车的愿望终于迈出脚踏实地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万向集团年产50000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正式获批,这意味着万向集团成为继北汽新能源、五龙电动旗下的长江EV、长城华冠旗下的前途汽车(Event Motors)、奇瑞新能源和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之后,第六家成功拿到独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业界分析,菲斯科品牌价值潜力很大,但是如何把菲斯科“搬到”国内生产,是收购的最大难题。据了解,吉利曾组队到美国对菲斯科进行考察评估,东风还曾打算以3000万美元收购菲斯科85%的股权,北汽也传出要收购菲斯科的部分车型技术,广汽集团领导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将与菲斯科合作。

而东风汽车退出收购的原因则是难以国产。据美国媒体报道,通过接触,东风发现想要把菲斯科移到中国生产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决定退出。

Fisker Inc.”和Fisker Nanotech一起来中国

菲斯科创始人亨德里克·菲斯克本次来中国并没有再找万向集团,而是与汉鼎宇佑集团达成合作。作为菲斯科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总部位于杭州的汉鼎宇佑集团对科技和能源板块有过涉猎,是菲斯科电动车理想的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汉鼎宇佑集团完成对菲斯克公司的投资,成为该公司股东,将之前的业务合作延伸为战略投资。与杭州汉鼎宇佑集团达成合作后,菲斯克加快了在华布局的节奏。双方合作开发的无人驾驶纯电动SUV车型Orbit计划于2018年10月正式亮相。

亨德里克·菲斯克表示,希望可以在中国杭州建设菲斯克中国汽车制造厂和菲斯克中国电池制造厂。这家复合型工厂预计2020年一季度落成,并计划2021年启动汽车和电池的同步生产。而在2025年,汽车年产量将达到30万辆。

电池作为菲斯克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背后不无道理。被万向集团收购后,创始人亨德里克·菲斯克创立了另一家公司。2016年10月,已经53岁的他宣告成立新汽车公司“Fisker Inc.”。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后面的“Inc.”,还真会以为这就是同一家公司。而且“Fisker Inc.”还吸取了曾经的电池技术经验,这回自己新建了一家姊妹电池公司Fisker Nanotech。该公司主攻石墨烯全固态电池系统。

基于此背景下,菲斯科此次中国行特别强调,万向美国子公司还在申请一款新的固态电池技术专利,它能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高到805km,并计划在2023年前将该电池商业化应用。在今年的消费电子展(CES)Fisker EMotion就搭载了这项技术。这款车采用了石墨烯电池,能量密度是锂离子电池的2.5倍,官方宣称EMotion最高车速达到了259km/h,续航里程将超过了644公里,在短短充电9分钟就能跑160km。

但外界认为,固态电池离真正的商业化和量产还有一段距离。固态电池在商业化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限制,比如电极电流密度低、使用的温度范围有限、可用的材料有限、成本偏高,以及制造工艺复杂等。此外,还有数种失效模式会影响固态电池的性能,这其中包括电极层结构内的接触阻力高、离子流动性低等,导致电池的放电能力比较低。

至于跟特斯拉的时间对赌,特斯拉中国工厂计划是两年落成,也就是2020年,而菲斯克还要稍早一步。另外,虽然菲斯克30万的年产量虽不及特斯拉的50万,但这个数字基本也就是一家中国现代工厂在建厂前几年的年产量上限了。

昔日的老冤家,如今在中国再次碰面,火药味在升级。虽然特斯拉有先入为主的品牌优势,但是菲斯科同样握着一手好牌,比如,母公司万向集团对于其在供应链上的支持,以及创始人对汽车外观的设计,都是不可忽视的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