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張大媽比我還懂區塊鏈!咋回事兒?

在你還不懂區塊鏈的時候,中國大媽們已經開始她們的佈局。

博小金以為,哪裡有中國大媽哪裡就有廣場舞,今天起,我必須改變下自己的固化思維:哪裡有中國大媽哪裡就要區塊鏈。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大媽團體已將目光轉向了時下最熱門的技術——區塊鏈。

隔壁張大媽比我還懂區塊鏈!咋回事兒?

6月7日早上8點半,在大多數人還擠在地鐵上通勤時,2018全球區塊鏈技術應用上海峰會會場內已幾乎座無虛席。在其中一場區塊鏈論壇上,被發現真正具有技術背景的參會人員並不多,不少參會的嘉賓是滿場換名片、加微信的“中國大媽”。

小金腦子一轉,想起了今年5月份,在澳門舉行的世界區塊鏈會議上,出現了一群中國大媽。她們笑聲爽朗,熱情地在巨幅海報前拍照留念……

隔壁張大媽比我還懂區塊鏈!咋回事兒?

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區塊鏈大媽”?

“區塊鏈大媽”這個詞甚至成為微博上的熱搜詞,聽起來真是別有風味。但我們不能否認這就是一種趨勢。而這種趨勢,到底是意味著行業的衰敗之聲還是興盛之開端,連業內的分析師和投資者尚不清楚。

然而,大多數人一看到中國大媽四個字,我們還是習慣性地諷刺幾聲。更有人大聲疾呼:快跑!大媽也開始炒幣了,離崩盤不遠了!

事實上,上海這場區塊鏈會議的主辦方工作人員卻表態,可不能小看了這些中年婦女的實力,她們中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社群。換句話說,就是有較強的社交網絡,這正是發幣項目方看中的流量入口之一。

大媽的力量不容小覷

追本溯源,“中國大媽”一鳴驚人,得從2013年抄底黃金說起,她們驚豔了華爾街——當華爾街的精英們開始做空黃金,金價暴跌,中國大媽卻豪擲千億抄底,於是dama“光榮”地被牛津詞典收錄。

隔壁張大媽比我還懂區塊鏈!咋回事兒?

當然這個詞的出現多是戲謔,嘲笑成分居多。尤其當大媽們出現在號稱萬人狂歡的世界區塊鏈峰會上,這樣的調侃更加明顯。事實告訴我們,沒有人會被大媽們愚蠢的外表所欺騙,大媽往往很有錢,有錢能使鬼推磨,不然這些女士們怎麼會被譽為能擊敗華爾街的大贏家?

還有人說,中國的很多投資熱潮都是中國大媽帶起來的。確實如此,從2007年的基金,2013年的黃金,到2014至2015年間的股市、P2P理財、虛擬貨幣、樓市,再到2016年的郵幣卡,無一如此。還記得一月份的時候,一則“韓國大媽炒幣,人均收益425%”的消息,讓不少人一頭殺入幣圈,造成了幣圈短暫的泡沫和繁榮。

所以這些投資高手,怎麼能放過時下最熱門的投資行業呢?

區塊鏈更接地氣

區塊鏈從被提出到火爆全球,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一般人並不十分了解。中國大媽或許對區塊鏈的理解還有點土,但是讓這項新技術更快地落到實際有了更多可能性。

“大媽擁抱區塊鏈? 讓我一個日常遊走混跡於各種新鮮事物的九零後,深感自愧不如”這是網絡上曾比較火的言論。既然年輕人不瞭解,就不能站在制高點對她們的行為評頭論足,更不能只因為大媽入場就要唱衰整個行業。

2013年11月底以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大媽已經轉向比特幣投資。中國官方新聞網站China.org在2013年11月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比特幣交易所的大量VIP客戶實際上是大媽群體。

在投資理財上,中國大媽心態向來槓槓滴,請看下面這位大媽發言。

一位浙江溫州大媽表示,“雖然我不懂(區塊鏈),但我在這裡與其他所有人一起投資,而且有人專業做這個的,如果我虧了,其他人都會虧,所以我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也許是財大氣粗,也許是廣場舞帶來的積極心態,總之,殺入經濟圈的大媽是值得被尊重的,她們身上有著對新生事物的極大好奇心。

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假如真理不是這些大媽,她們也曾是區塊鏈發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請不要把她們當笑柄。

陽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像被騙的“Chinese dama”,是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