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砍斷」在職教師和培訓機構之間緊緊相牽的手?

今年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提及有關減負的關鍵措施時,其一就是要砍斷教師和培訓機構在教學方面的聯繫紐帶,那麼 ,如何砍斷?這是全社會特別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倍加關注和探討的熱點話題。


如何“砍斷”在職教師和培訓機構之間緊緊相牽的手?

3月1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面對媒體談關於“減負”話題

我們知道,學校在職教師和培訓機構在教學方面的聯繫,無非是教師通過向培訓機構輸送生源及在培訓機構帶課而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而培訓機構則通過學校在職教師和“雞湯加忽悠”的廣告宣傳,招攬生源,賺取家長口袋中的錢。顯而易見,要砍斷兩者之間這種經濟利益上的聯繫,如果單從教師這個方面來看,我認為關鍵是紮實構建讓教師“不敢輸送,不能輸送,不想輸送”的有效機制。具體說來,我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抓起。

一是構建教師“不敢輸送”的懲戒機制,加大檢查、監督、懲戒的力度,使其不敢向培訓機構輸送生源。通過教育行政部門的檢查,學生、家長以及社會輿論的監督,教育行政部門對違規教師的嚴肅懲處等等,對向培訓機構輸送生源的教師形成巨大的震懾作用,讓其心生戒懼,收手不幹。在這個機制的構建中,僅僅單靠一個方面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這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發力,從而形成整治這一現象的合力,才能有效地發揮這一機制的作用。

二是構建教師“不能輸送”的約束機制,從制度機制上消除教師為培訓機構輸送生源的條件和途徑,使其不能向培訓機構輸送生源。做到這一點,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制定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如檢查通報制度,有獎舉報制度,處罰懲戒制度等,並切實落實好這些規章制度,使這些規章制度形成對在職教師形成有效的監督制約,讓其不能向培訓機構輸送生源。

三是構建教師“不想輸送”的自律機制,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築牢教師的思想和師德防線,使其不想向培訓機構輸送生源,從而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從長遠和根本上消除這一現象。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發佈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要“突出師德建設,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通過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師德教育以及行為規範教育,以加強教師師德修養,使其修身慎行,廉潔從教。同時,還要切實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和待遇,讓教師生活住房等方面無後顧之憂,安心從教,從而達到整治的目的。


以上觀點僅僅是個人一己之見,不當之處,請廣大網友朋友指正並歡迎積極參與這一話題的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