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砍断”在职教师和培训机构之间紧紧相牵的手?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提及有关减负的关键措施时,其一就是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那么 ,如何砍断?这是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倍加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


如何“砍断”在职教师和培训机构之间紧紧相牵的手?

3月1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面对媒体谈关于“减负”话题

我们知道,学校在职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无非是教师通过向培训机构输送生源及在培训机构带课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培训机构则通过学校在职教师和“鸡汤加忽悠”的广告宣传,招揽生源,赚取家长口袋中的钱。显而易见,要砍断两者之间这种经济利益上的联系,如果单从教师这个方面来看,我认为关键是扎实构建让教师“不敢输送,不能输送,不想输送”的有效机制。具体说来,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是构建教师“不敢输送”的惩戒机制,加大检查、监督、惩戒的力度,使其不敢向培训机构输送生源。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对违规教师的严肃惩处等等,对向培训机构输送生源的教师形成巨大的震慑作用,让其心生戒惧,收手不干。在这个机制的构建中,仅仅单靠一个方面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这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发力,从而形成整治这一现象的合力,才能有效地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

二是构建教师“不能输送”的约束机制,从制度机制上消除教师为培训机构输送生源的条件和途径,使其不能向培训机构输送生源。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如检查通报制度,有奖举报制度,处罚惩戒制度等,并切实落实好这些规章制度,使这些规章制度形成对在职教师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让其不能向培训机构输送生源。

三是构建教师“不想输送”的自律机制,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筑牢教师的思想和师德防线,使其不想向培训机构输送生源,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从长远和根本上消除这一现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突出师德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通过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师德教育以及行为规范教育,以加强教师师德修养,使其修身慎行,廉洁从教。同时,还要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让教师生活住房等方面无后顾之忧,安心从教,从而达到整治的目的。


以上观点仅仅是个人一己之见,不当之处,请广大网友朋友指正并欢迎积极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