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对老人不敬,三十几岁就死了

有一个人,对老人不敬,三十几岁就死了

为什么要敬老?

“老”,泛指年龄比较大的长辈。长者阅历比较丰富,人生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时代,敬老的态度不足,所以各行各业的智慧、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承传。现在年轻人福不足,再不敬老,更得不到宝贵的经验智慧。那为什么不敬老呢?年轻人傲慢,自以为了不起,懂了一些知识,年长的人不知道,就觉得自己比较厉害。其实那些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是从知识里面学得到的,都是从人生当中深深体会, 才能够悟出来。

所以这个“敬”,很重要的,用一份至诚的心去爱护长者,让长者安享晚年。这个“敬”,是一个念头、一件事都不敢怠慢。包括跟老人讲一句话,不可带情绪;端一杯水,双手恭敬地端。

我们说“五福临门”,长寿排在第一位。老者大部分是我们父辈甚至祖父辈的年龄,长寿是果报,没有修无畏布施,得不到健康长寿。所以看见老者我们就要想到,他是有善根,有根器,又肯积德,才得长寿。况且他年龄长,凡事都比较练达,可以让我们学习效法,获得很大的利益,怎么可以怠慢呢?

我记得那个时候还在补习班,还没有到学校教书,刚好有机会亲近陈真老师。她教书三十多年了,代表什么?她教书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教育的经验智慧这么多,我们这些晚辈能向她请教,那是入宝山了。所以恭敬得大利益,傲慢,很多福报就折掉了。

《汇编》的作者确实苦口婆心,希望我们转变心态,时时跟道相应,积功累德。而一般人可能因为老人行动比较不便,有时候会忘东忘西的,很容易就产生厌烦,甚至侮辱老人,谁愿意小心侍奉、对待呢?却不知有一句俗话讲,“敬老得老”,尊敬老人,我们以后老了就得人家尊敬,因果不虚。

古代有一个读书人叫杨大年,弱冠就考上进士。弱冠是二十岁, 不简单,才华横溢,但却恃才傲物。他跟当时的老臣周翰、朱昂,都在宫廷里面做事。这两位老者年龄比较大,杨大年年轻气盛,常常讲话不恭敬,侮辱他们。周翰老先生就讲,“君莫侮吾老”。你看这位老人有修养,劝他的时候,还是很尊重他,用“君”来尊称他。你不要取笑我们老,“老终轮到君”,你也会老的。朱昂老先生是讲“莫与莫与”,不可以不恭敬啊,重复了两次,你这个态度感来的,以后也会有人侮辱你。结果,杨大年三十多岁就去世了。

这么有能力、才华,心态不对了,折掉福气。所以《汇编》讲,“吾愿少年轻薄子”,我希望年轻气盛,比较容易轻慢他人的,读到这个公案,回头是岸,赶紧反省自己的态度,应该存有厚道、恭敬对待老人, 对待他人。凡遇到老者,应该存平等的心,不论他富贵贫贱,都要流露爱敬的态度。

摘自《感应篇四十九讲》,蔡礼旭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