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對老人不敬,三十幾歲就死了

有一個人,對老人不敬,三十幾歲就死了

為什麼要敬老?

“老”,泛指年齡比較大的長輩。長者閱歷比較豐富,人生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時代,敬老的態度不足,所以各行各業的智慧、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承傳。現在年輕人福不足,再不敬老,更得不到寶貴的經驗智慧。那為什麼不敬老呢?年輕人傲慢,自以為了不起,懂了一些知識,年長的人不知道,就覺得自己比較厲害。其實那些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是從知識裡面學得到的,都是從人生當中深深體會, 才能夠悟出來。

所以這個“敬”,很重要的,用一份至誠的心去愛護長者,讓長者安享晚年。這個“敬”,是一個念頭、一件事都不敢怠慢。包括跟老人講一句話,不可帶情緒;端一杯水,雙手恭敬地端。

我們說“五福臨門”,長壽排在第一位。老者大部分是我們父輩甚至祖父輩的年齡,長壽是果報,沒有修無畏佈施,得不到健康長壽。所以看見老者我們就要想到,他是有善根,有根器,又肯積德,才得長壽。況且他年齡長,凡事都比較練達,可以讓我們學習效法,獲得很大的利益,怎麼可以怠慢呢?

我記得那個時候還在補習班,還沒有到學校教書,剛好有機會親近陳真老師。她教書三十多年了,代表什麼?她教書的時候,我還沒出生。教育的經驗智慧這麼多,我們這些晚輩能向她請教,那是入寶山了。所以恭敬得大利益,傲慢,很多福報就折掉了。

《彙編》的作者確實苦口婆心,希望我們轉變心態,時時跟道相應,積功累德。而一般人可能因為老人行動比較不便,有時候會忘東忘西的,很容易就產生厭煩,甚至侮辱老人,誰願意小心侍奉、對待呢?卻不知有一句俗話講,“敬老得老”,尊敬老人,我們以後老了就得人家尊敬,因果不虛。

古代有一個讀書人叫楊大年,弱冠就考上進士。弱冠是二十歲, 不簡單,才華橫溢,但卻恃才傲物。他跟當時的老臣周翰、朱昂,都在宮廷裡面做事。這兩位老者年齡比較大,楊大年年輕氣盛,常常講話不恭敬,侮辱他們。周翰老先生就講,“君莫侮吾老”。你看這位老人有修養,勸他的時候,還是很尊重他,用“君”來尊稱他。你不要取笑我們老,“老終輪到君”,你也會老的。朱昂老先生是講“莫與莫與”,不可以不恭敬啊,重複了兩次,你這個態度感來的,以後也會有人侮辱你。結果,楊大年三十多歲就去世了。

這麼有能力、才華,心態不對了,折掉福氣。所以《彙編》講,“吾願少年輕薄子”,我希望年輕氣盛,比較容易輕慢他人的,讀到這個公案,回頭是岸,趕緊反省自己的態度,應該存有厚道、恭敬對待老人, 對待他人。凡遇到老者,應該存平等的心,不論他富貴貧賤,都要流露愛敬的態度。

摘自《感應篇四十九講》,蔡禮旭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