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文 | 霖士心理

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 ● ●●

孩子总会在特定的阶段,在家中进行不规则的漂移...

还伴随着各种不断的请求...

“妈妈,我要打电话。”

“妈妈,帮我拿小猪佩奇。”

“妈妈,我要喝水。”

“妈妈·····”

天呐...魔音传耳有木有...

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也许你对话痨型的孩子也感到头疼;也许孩子一直如此父母早已习惯;也许暴脾气一上来你自己都怕;也许你会耐心听孩子表达...也许...

但事实却是很多家长仍不明白孩子为何插话?总之是一脸懵...要想深层解决孩子类似的问题,且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那势必父母们就要先了解一下:

1. 孩子需要什么?

2. 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

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孩子眼中的尊重

时刻关注孩子的表达措词,会发现不一样的需求,“总是...我要...”这是一个很典型方便识别的句子,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说:“你们总是讲个不停,到底什么时候过来?我要生气了!”

这是孩子感觉自己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大部分出现在父母一方可能之前承诺了孩子,但因为繁忙的事务耽误了。此时,父母的行为已经无意间伤害到了孩子,违背了对孩子的承诺。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显然是过错的一方,需要向孩子真诚地道歉:“对不起,儿子,可以再给妈妈10分钟吗?妈妈保证,10分钟就去帮你~”,以此来减少孩子的插话行为。

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表现欲旺盛

如果孩子表现欲旺盛,一般都会连蹦带跳夹杂这样的句式:“我...我...”比如:“我来...我来...”、“我会...我会...是这样的...”这类孩子是非常好识别的,想通过各种渠道来展示自己。

但事实却是孩子们非常想参与到大家的谈话中来,但又不知道怎么融入,唯一能做的就是打断其他人的谈话,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获取其他人的关注。其实背后的意思仅仅是:“我想和你们来聊一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与你分享快乐

有时候,孩子并不知道家长正在处理多重要的事情,只是想和父母来分享他当下的快乐。比如在看动画片时,大叫:“妈妈!妈妈!快来!”、“爸爸爸爸!节目开始了!快来!”也许父母在想,孩子也不小了,看动画片还要陪着是不是太依赖了?其实,这时的孩子仅仅需要父母的迎合,也许是因为动画片带来的快乐,又或许是孩子看到节目后突发的灵感...

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释放好奇天性

在人生体验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感受到兴奋。就像你第一次游泳、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新城市、第一次住校、第一次聚会,你是如何来缓解好奇的?是用不间断的提问:“我是坐的国航吗?”、“行李放在上面可以吧?”、“住下铺吧、下铺舒服些”、“吃冰激凌吧,其实甜的就好...”

会不会发现我们都在用不断的提问,来调剂好奇带来的兴奋和轻微焦虑?是的,孩子也是一样,但因为孩子的认知有限,而逻辑也是超出大人世界的设想,但对新事物既好奇又困惑,所以才会打断父母的谈话。此时,父母仅需要用耐心的解答来应对,不要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当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及时被满足个人关注的需求,就会变成一位非常爱打断别人说话的人。这其实就是少儿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待发展到青春期、成人期时,会展现出在社会中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长期处于自我认同偏离的心理焦虑,导致只有在打断别人说话时,自我防御的一种对话机制。

这件事看起来非常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但我们还是要解决它的不是吗?

让孩子自主表达

很多孩子在表达上,有可能因为逻辑问题、话题延展性等因素出现表达上的漏洞,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透过询问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比如:“宝宝,你是这个意思吗?”、“今天有什么事情要和妈妈分享呢?”、“那这件事让你感到难过?还是失望呢?”

在交谈中,尽量和孩子保持平视,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尊重。后期可以调整为固定的家庭对话时间,这样孩子就会自主将话题感延伸,也会增加自身的逻辑层次,在家庭中是一种不错的锻炼。

体验被打断的感觉

毕竟有时候言传身教都不管用的话,就需要用体验让孩子明白被插话时的感觉。一般在家中可以让妈妈和女儿交谈,爸爸时不时的进行插话,来察觉孩子的反应。

主要目的是让孩子领悟到行为背后的结果是什么,体会到被人不断地打扰是怎样的感觉。如果孩子插话的反应不强烈,我们还可以进行游戏型的角色设定,在游戏中增加被打扰的情绪反应,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孩子多角度情绪的体验。

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添加亲子小秘密

先与孩子统一观念:“可以表达自己想法,但突然打断别人讲话时,就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孩子。”

随后,与孩子制定一个说话的开/关动作,这一开一关的动作是孩子的专属,想说话前要做开的动作,表示有说话的欲望,另一方同意才可以说;想让孩子此时不说话,就需要做一个关闭的动作。这样做也会增加亲子关系,让孩子在趣味生活中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注。

● ● ●●

双手已写断...治疗的方法唯有你的分享了...咳咳!咳出了二两血...哎...

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一亿人转发!爱插话的熊孩子应该这样治!不为人知的杀手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