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所隊行」發動羣衆 依靠羣衆 讓社區工作「耳聰目明」

說起利通區公安分局金積派出所社區民警顧明,在社區民警這個圈子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通過自己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工作法,使得轄區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日趨“耳聰目明”、“身強體健”。

這個有著33年黨齡、年過50的老黨員、老民警,在這一方土地上默默奉獻著自己,他是怎麼團結轄區群眾,讓群眾成為他的“攝像頭”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再次走進老顧,瞭解他和群眾的警民情深。

每天到金積派出所後,顧明換好警服,就馬不停蹄地往他的顧明警務室裡趕。入百家門、知百家事,已經成為了他的工作習慣。帶著協警馬文慧,老顧挨家挨戶的走訪、進行信息採集。這裡的學問可大著呢,因為老顧為人正直、說話公道,十里八鄉的群眾都對喜歡和老顧聊家常、說說村裡近期的“新鮮事”,即使才搬來居住的百姓,沒有見過老顧,也對老顧的事蹟早有耳聞,也對這位社區民警有著莫名的好感。

“群眾是我的攝像頭”,這是老顧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老顧說:“為廣大群眾宣傳好、服務好是我的職責,老百姓是最原生態的力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和廣大群眾建立深厚的情感,我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老顧的轄區都是在農村,不像城裡一樣,有著遍佈各地的“天網”攝像頭,既然硬件設備沒有,那就只能在“軟件”上下功夫,而轄區的老百姓就是這個“軟件”力量。

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安方面,老顧積極聯繫綜治辦、司法所、鄉村幹部和社會積極分子共同參與到轄區治理中來。在發動社會積極分子方面,老顧也是有自己的方法,他動員村裡的大中專畢業生和復轉軍人,發揮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政治素養好等優勢,能夠蒐集到轄區的各類矛盾糾紛信息。同時,老顧利用每個月10號,各村的黨員學習日,有重點的排查和化解轄區不穩定因素,收集信息、發佈信息有了集散地。

馬蓮渠村老婦女主任馬玉萍,是個心直口快的人,東加長西家短,村裡沒有馬玉萍不知道的事,因為為人公道,有說服力,在離開了村委會後,老顧積極動員馬玉萍,將她吸納入綜治聯調委員會,發揮她的特長,成為群眾和群眾、群眾和村委會的橋樑和紐帶。2017年,馬玉萍在綜治聯調委員會共收集各類有效信息153條,協調處理糾紛20餘起,成為老顧在馬蓮渠鄉的“信息口袋”人。

老顧在用“土辦法”動員轄區積極分子的同時,還運用信息化方法進行轄區治安防控。微信群,這個溝通互通信息的平臺,對於年輕人來說,學習不是什麼費勁的事情,別看老顧年齡大了,建立微信群管理轄區的新方法,他也是不輸給年輕人。開始不會用微信,回家就和自己的女兒交流學習,一遍學不會就三四遍的學,現在,老顧用微信已經建立了4個微信群,掌握轄區動態,效率提高了好幾倍。

去年年底,老顧的轄區,發生了6年來唯一一起刑事案件。原來,是在利通區盜竊菸酒商鋪的三個毛賊,拿著自己盜竊的高檔香菸沒辦法在市區裡低價轉賣,就把目光投向了老顧的轄區。這天,三人到金積鎮馬蓮渠鄉政府旁的一個小商店內,藉故說因為家中生意失敗,急於轉手庫存的香菸,老闆娘對幾人的謊言信以為真,就以500元的價格收購了10條香菸。過了幾天,嚐到甜頭的幾人用同樣地方法再次故伎重演,這次老闆娘覺得不對勁,在和幾人正商量之時,用手機拍了段小視頻,發在了老顧建立的微信信息群裡。老顧看到後,趕緊通知所里民警,20分鐘後,在商店斜對面的網吧內,將三個毛賊繩之以法。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的“楓橋經驗”,在今天,顧明的社區警務工作中,發展成為“動員黨政力量,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使矛盾不出村、糾紛不過夜,把為民服務扛在肩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的楓橋新經驗,成為新時期走好群眾路線的先進典範。

「基層所隊行」發動群眾 依靠群眾 讓社區工作“耳聰目明”

「基層所隊行」發動群眾 依靠群眾 讓社區工作“耳聰目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