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交谈时刻里的失落

文|公众号:图一场(tuyichang)
那些交谈时刻里的失落


许久没见的朋友。在某个老地方相互约见。赴约的路程漫长也是可期待的。

买了热乎的有些滚烫的栗子。坐在安静的没有客人的奶茶店。聊天。聊近况。聊工作。聊回忆。结束。各自归去。

窗外的景致不断后退,留下一道道模糊的影象。没有焦点。回去的路变得很单纯。只是回去。

人与人的相见。在有些情境下难免从期待演变成了失望。

两个人的倾谈,不过是自说自话。又或者是顺着别人的话头延续,讨好。假装热情。却无法表达自己。

在乎多一些的人总会感到失落。

从前是不善言谈的。偶然有学到,维持一场对话,就是找到对方话语里隐藏的信息,抓住并延续。或者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讲。这样就无需担心没话讲。

有用到过。是有用的聊天方法。可以快速地建立关系,赢得一个人的好感。于朋友之间却是不适合的。做了很多次没有自己的捧场者。渐渐觉得,这样的对话不过是自己的讨好,别人的尽兴而已。很多时刻,那不是一场轻松自在的对话,更像是表演、接梗,避免话语里的怠慢。或者做个沉默的倾听者。没有意思的。

大多时刻里,人们只说自己想说的话,只准自己成为对话里的主导者。占领话语权。别人也只能顺着他的话语继续或者只是倾听。以此糊弄一场交流。维持表面的友好。对话结束后告辞。淡淡的来,淡淡的去。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对于一些人,心里的空隙越来越大。表达欲总得不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排斥交流。沉默不语。

在太多次的见面里,对话里。扮演着沉默的倾听者。配合演出的观众。没能参与。无法被倾听。

与朋友的交谈便是这样的感觉。他总在说自己想说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经历。偶尔话题落到了我身上,也会很快用自己某某经历覆盖掉。即使想要被倾听,想要表达的欲望也渐渐地熄灭。

赫兹里特说过,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

是在交谈里表达自己,也能倾听别人的表达。快乐的交流或者是深刻的内在交流,都是如此。只有一个人的独角戏不算是一场真正的谈话。

快乐的交流可能是由很多废话组成的。不一定非要将一些沉重的生命话题。但感受快乐不仅仅是讲了好笑的,有趣的废话。而是交谈的过程里你来我往,互相过招,互损或互捧。互相倾听。是有真实的一场舒舒服服的交流。

经常在一起的同事便是如此。每天中午大家会聚在一个房间里吃饭闲聊。彼此会分享工作中的小挫折,相互给予帮助和建议。也会讲些废话,搞笑段子。这些对话或许有用,或许没有用,却不是重点。至少在小碎片的时间里,那些交谈的片刻里,让人失落的瞬间很少。

相遇,相约,相见。精心准备奔赴的一场会面,本该进行一场为两个人准备的交谈。那就应该成为一场你来我往的对话。而不是一个人的自说自话。抱怨,炫耀,哭诉。

一个人的酣畅淋漓,面对的是另一个人的内心失望。

海明威说,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每个人都需要倾听他人的话语,也需要被倾听。一旦无法被倾听的情况一直延续,人们很容易失去对交谈的热情和欲望。无法被倾听,让他们觉得在当下的那个空间里自己是没有位置的。失去信心。

人都是孤独的。所以需要话语来填充心里的空隙,熨熨帖帖。被充满。

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这是艾默生的一句话。也许在交谈时刻里总在体会失落,是因为对方并不是一个耳聪的人。

对别人诉说自己是天性,人皆有之。克制自己无时不刻想要表现的天性,学会聆听是教养。

一场会面是否有意义也在于此:能够讲自己想讲的话。也让对方得到一场表达。


热热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