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线教师都反对职称评定?

飓宝人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心中的一个梗,也是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是不是一线教师都反对职称评定呢?作为资深教育工作者、高级教师,三水三心有如下几个观点,与朋友们分享:

第一,并非一线教师都反对职称评定。

题主认为,“一线教师都反对”,我不知道这是依据什么调查做出的结论,据我所知,很多教师不但不反对,还在为评定职称积极地做准备。比如,我之前工作的中学,就没有几个人反对职称评定:我曾经做过非正式的调查,全校200多名老师,认为职称评定有必要的达到90%!你说,这能说是“都反对”吗?

第二,为什么还是有人反对呢?

那么,有没有人对职称评定持不同意见呢?有,还不少,因为,这些反对,并非是针对职称评定本身,而是对以下三个方面有不同意见:

一是对职称评定的指标设计不满。

各地对职称都有一定的指标,比如,我所在的区域,对高级职称评定的指标控制在25%之内,聘任的指标控制在15%之内。也就是说,一个100人(编制内教师)的学校,只能评25名高级,只能聘15名高级。这样一来,除非有人退休或者调离,否则,很难空出一个指标。比本人工时间还长的老师,就因为指标限制,而迟迟不能参评高级教师,自然对职称的指标涉及不满。

其实,涉及这个指标是否科学,这不是主要考虑的事情,相关部门主要考虑的是资金问题——高职称的越多,需要投入的资金越多,有的地方就会以“资金不足”加以控制。

二是对职称评定的内容设计不满。

在职称评定的内容设计方面,有些也不尽科学,比如职称外语考试——我一个教中文的,又不出国,也不与外国人交往,考什么外语呢?还有就是论文,至少要有省市级的几等奖,活着要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这就导致两种怪象——一种是教学业绩不突出太文章写的好的人,评上了高级,反而哪些教学业绩突出但没写文章的人没有希望;二是直接催生了一个产业,职称论文代写或者发表产业,一个版面就是好几百甚至几千块钱啊!

三是对职称评过程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不满。

职称评定过程中的一些乱象,也是导致教师对职称不满的原因。比如,唯关系论,有网友说,只要和谁关系好,评职称就不是问题;唯地位论,只要有个一官半职,评职称也不是问题;还有的地方论资排辈,依靠的是一种“轮”的管理策略。

四是对部分高级教师不在教学一线不满。

一些高级教师,由于年龄、身体和工作的变化,没有在一线工作(据我所知,这样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但不知何时,网络上开始蔓延“大多数高级职称都不在一线”,我还专门写过文章批驳)

总之,对于职称评定,不能一个反对了事,要知道,职称评定制度设计的初衷,一是对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一个荣誉,这是对工作业绩的一种精神奖励;二是对这些教师一定的经济福利,以鼓励教师继续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者其实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啊!


三水三心


为什么一线教师都反对职称评定?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职称制度从上世纪开始实施以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师队伍中也激励了绝大多数老师的积极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但是随着职称制度的深入实施与实践,其弊端也开始显现。其实,单纯地说一线教师都反职称评定,这种说法难免有些过于绝对。要说反对应该主要是反对的职称评定的弊端与不合理之处。

在职称评定中,职称数量的总量控制使得一线教师吐槽比较多,比如:高级职称在学校中比例一般是控制在百分之十五左右,虽说职称评定是按期限聘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基本谁聘上就得到退休了,也就是说高级职称的教师不退休,后来人基本就别想再聘上。



同时职称评聘中还会出现行政因素干扰,一些有关系的或者有门路的人,一般是比较优先聘上职称的。此外职称评聘要求过于死板,比如说职称外语,有很多非英语教师也得考,这不但浪费精力,也会导致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很难考过。

综合来看,教师职称制度总体上是可以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但在具体运作中,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摒除其中之弊端。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体制内问题、公务员考试等。

东爱雨公考


我是中学历史教师,始终如一战斗在教育、教学一线。实事求是讲广大教师并不是反对职称评定,而是痛恨职称评定过程中的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



教师职称评定指的是我国教师职称的评定方法。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运行初期,对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伴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从等级设置、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暴露诸多问题。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职称评定与制度确立的初衷相脱节,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

论资排辈是一些学校职称评定的“潜规则”。在满足相应的任职资格之后,资历较深、教龄较长、辈分较高的教师优先,这种现象带来了不少的矛盾纷争。有的人尽管自身的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也不强,教学成果也不出色,但凭借着资历年龄的优势,照样评上了高一级的职称。如此以来,严重挫伤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产生了评职称主要看年龄大小以及搞关系的想法,从而使他们的进取心以及工作热情有所降低。形成一种熬年头的心理,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极为不利。



重教科研轻教学实绩

教科研作为职称评 定的一项重要条件,参评教师必须有获奖论文或发表专著,并且有一定的奖项要求,使得一些教师没有参评的资格。同时也就造成了在评定中重教科研能力,轻教学能力、教书育人实绩的误区。而教师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抽出大量时间完成论文。

另外对于农村地区的教师,因为资料相对匮乏,信息闭塞,缺少互联网络,创作和发表论文都很困难。农村教师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教师,由于培训经费不足,几乎没有机会 参加培训 学习,因此知识更新较慢。教学过程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就更不要说发表论文了。



岗位设置限制职称名额

为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各地实施岗位设置工作,岗位设置后职称申报与岗位设置相结合。职称评定各单位需结合岗位设置情况进行申报。具备高、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已超过规定设置的相应岗位数一定比例的.一般不再推荐申报,对中小学教师职务申报实行数额控制。

一旦申报单位出现满岗超岗后,教师职评无岗位,出现无法参加评聘的现象。而职评是教师工作的目标之一,评上高级教师甚至是许多教师的理想。如果因为岗位设置的原因不能参与职称评 定,造成了一些教师职业迷茫,甚至导致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



职称评定不正之风蔓延

由于各种原因,教师一心想要一蹴而就,少数教师在职称评审中挖空心思走后门、找关系。每到职称评审的日子,一些老师就忙碌起来,千方百计找关系打听评委名单,登门联络感情,甚至送钱送礼,以求可以让自己顺利通过.导致了职评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个别评委也忘记了自已的身份和职责,评审中没有坚持公正严肃的评审标准,让这些教师过关。而一些真正优秀却没有门路和关系的教师反而落选了。这些现象虽然是少数,但严重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职称是对一个教师教学能力 的评价。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利益,关乎教师的利益和荣誉。解决好当前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打造一个公平、公正、有效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势在必行。这样才可以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教书育人、创新教学方法等上面,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俺油菜


也谈教师职称评定。

教师职称评定大概是从一九八八,八九年开始的,一开始,是有大专毕业证而从事初中教学工作的,直接定为中教二级,中专毕业教小学的直接定为小教二级,在原定级有一定的年限,有论文,有优质课证书,辅导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有优质课证书,有继'续教育成绩合格证,以上条件都满足了,要看本单位有多少指标,再根据个人业绩,教学年限评定,在这个范围内,单位要组成职称评定委员会,对于被评价的几位教师,评委有权投上关键的一票,被评上的进行上报,上级职评委按照1、2比1的比例确定最终人选。

在论文写作方面,有的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教学经验,参考专家论文,写成约2千余字的材料上报,当然少不了评审费,指标有限,要拉开档次,看你出多少钱了。有的直接花钱在报社买,要么自己拼凑一篇,要么出更多的钱,用别人的署上自己的名字,论文大作就是自己的了,教师人人都是专家,作家。后来说论文不再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应该申报课题,于是在全体教师中,以高级教师牵头为主研人的课题研究开始了,后面有几位同学科老师,牵头的老教师当然知识老化,让一两人主笔,在其他教师还不知内容的情况,一本书出来了,插图,封面精彩,严然都成了大作家,其实,几乎全部是在电脑上东拼西凑的合成品。有的老师写一篇千字文都费劲,更别说著书立说啦,当然,大作成后,还要让教研室的所谓专家们发一笔大财。

再说优质课,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年轻人轻车熟路,老教师就作难了,(题外话,连写教案都是电孑啦,不要纸质的),还离不开教研室专家,听评,交评审费发证,是有级别的哟。

说到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辅导老师得奖,早些年是学科竞赛,最高有国家级特等奖,现在主要是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获奖,近几年没有作为硬杠参加职评。

再说优秀,有校长专项的,有关于学校管理方便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有管理班级的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有教学方面的优秀教师,有思想道德方面的文明教师等等,这些先进的评选,离不开本人的努力,也离不开人际关系,甚至有没有花钱打点的,也不可知。

在教学成绩方便,有时也是一本糊涂帐,接班时学生的基础,中途学生流失,班主任在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考试的过程及其评价过程,分数的统计都有学问。

在职称过程中,职评委一关也比较关键,人员确定以后,上报也要认真对待。上报以后,特别是中学高级上报省级以后,有人很重要,有的跟到省里进行打点,批下来了,终生大事结决,不亚于娶媳妇那么重要。

众说纷坛要取消职称,可事情不那么容易,在职的高级教师要减工资,不乱套了?再说,现在退休教师的工资也是按级别发的,况且,风气不正,仅仅是最近十几年的事。不好办。


阳光雨露177713209


我本人就是一线教师,我认为职称评定一线老师们并不反对,老师们反对的是职称评定中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条件和评定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先说不切合实际的条件。举个例子,近几年中高级教师资格的评定中有一条必备的条件:一年以上的边远地区的支教经历。有些一线教师,高校一毕业,就在市级中学、区级中学任教,即使学校有支教的任务和指标,也是几年才一个而已,过去也没有这个要求,结果就是一批很优秀的老师被这一个条件挡在了申报高一级职称的门外。2017年放宽为有在教育薄弱地区工作过的经历即可,但是还是有部分老师(直接到市级或区级学校工作的)无缘申报。

确实存在着有些一线老师全身心扑在教学工作上,连年带毕业班级,无暇组织或参与课题研究,虽是学校的教学栋梁,但是课题、论文等教研条件不达标,无法申报高一级的职称的现象。也的确有些老师在教学上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其他条件准备充分早早晋升为了高级,这对很多一线教师打击很大,工作积极性呈现“自由落体状态”。

至于评优、领导推荐等出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就更是让人心寒。

如果职称评定突出教学业绩,淡化教研,能够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评定,相信一线老师会理性看待职称评定的。


王老师教育新视界


职称评定是对教师的职称进行评选判定,教师职称影响着工资水平,一线教师反对职称评定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大部分的一线教师反对职称评定,是因为职称评定制度带来许多弊端。职称评审制度起初是为了激励教师工作而实行,如今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发生,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反对职称评定。


教师通过职称评审,需要准备相关材料,耗费精力且影响白天的教学工作。职称评定准备的材料需符合要求完成,教案、工作计划、报告手册等,这些材料的准备需要时间。细节问题处理不当就要重新写,影响教师授课的质量,不利于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职称评审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公平现象,有关系的教师进行暗箱操作,评审结果不公平引起教师不满。在学校经常出现代课水平一般,各种条件不出色,但一到评审就忙起来找各种关系。职称评审的评委不能公平评审,让那些没关心的教师白白的错失机会。


职称评定还存在一种潜规则,就是让教龄长、辈分高的老师优先评选,而年轻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评审。熬年头的心理产生,教师对工作不能保持积极性,会失去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职称岗位人数设定少,也造成越来越多的老师无法参与评审。


职称是对教师工作能力与水平的肯定,也关系到教师的薪资待遇问题。职称评审工作产生的弊端得到解决,让制度的实行实现原本的积极意义,需要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审体系。


决胜网


职称评定可以理解,作为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有其存在价值。让我不理解的是职称职数是什么鬼?

一个学校评定中教高级的数字是按比例配给的。每年教育局给学校一定职数,然后由校内老师按照各项积分排名靠前者升级。

一般农村中学具有以下硬性条件可以参评,本科文凭,具有中学教师资格证,每年继续教育满72学时,中一职称满五年,教学能力测试过关。

过去学校职数足,一年五六个,只要硬件合格一般都能评上。

现在职数用完了,一个学校只能给很少名额,城里学校,听说几年也分不到一个。我们学校今年就一个,又取消了本科五年限制,有条件参评的二十多人。都堵在这儿了。

这种情况下,对农村中学的倾向变成了一句空话。

我就想问,职数是个什么鬼?是谁想起这个损招?定职数限制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它的作用有哪些?

职数多的时候,够硬件就可以评上,现在职数没了,不管你有多优秀,在那排队等着。等职数出来后再评。

什么道理?

对这样一线老师反映强烈的问题,为什么迟迟得不到解决?

是不是需要建立一个自发的工会组织,全国的工会组织,非官方的,代表我们一线职工说说话!


寂寞的瓦片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说一线教师都反对职称评定,可能有些绝对了,应该说大多数老师是反对职称评定的。原因如下

一是耗费精力。老师为了凭职称要准备很多材料,而且必须要按一定的要求,比如老师的教案,自己在教学中是修修改改,但是你拿去评职称就不行,因为你可能用的是同一颜色的笔,怀疑你造假,所以你得重新抄写,还要隔几页就要换一只笔或是不同颜色的笔,光一个教案就要准备近三年的,六大本,为了符合要求,可能就要连夜赶工。除了教案还有听课记录,工作计划,报告手册等等,白天老师还要上班,所以精力明显不够,有时为了评职称都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了。

二是评职称的公平性很难体现。虽然政策摆在那儿,各项指标也对外公示,但是很多一线老师辛苦到最后发现自己再努力就不如那些不带课的或是带很少课的一些人,人家的什么教材都是完美的,甚至还有一些加分奖项,平时你一直好奇这先进给谁了,只有等评职称时才能明白给谁了。

三是评聘不合一。评职称要排队,轮到你才有资格评,但不保证你评上,你就是评上了,也兑现不了,你还要排队等待兑现,有些老教师都退休了也没有等到兑现,辛苦打了水漂。

四是职称评定不能与时俱进。比如现在很多学校都是无纸化办公了,可是你还要手写教案,你还要把参加比赛的通知打印出来,你明明一辈子都成不了研究型学者,非要搞个论文,怎么办,很多人只有花钱买版面,还有一些老师一过四十岁就失去了参加比赛的资格,可是评职称有比赛成绩就能加分的。

五职称与工资挂钩。职称高的老师带来的绩效工资高,但是因为带的课少,他有意见,年轻老师带的课多,但是一些奖励是按职称给的,年轻老师职称低,结果也不满意,所以职称评定无形中增加了老师之间的矛盾。

所以很多一线老师希望取消职称评定,当然也是取消不掉的,只希望它能更合理规范。老师希望用工作年限来取代职称评定,然后按工作量评定绩效工资。奖优罚劣!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源小米


大家其实不是很反对职称评定,如果没有职称评定,就像各行各业一样,用什么来评价老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而且大部分老师内心其实希望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的方法来评价老师,而不是:

1.有的老师根本不适合做班主任,为了评定职称,非要“积极”的申请做班主任。

2.老师不擅长撰写各种文章和论文,非要各种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多写几篇文章,多发表在各种被认可的杂志上,也不必为买所谓的“发表文章”而多花钱。一篇合适的文章如今的市场行情都要好几千。

3.其它的各种材料和认定过程中,能真正的做到公平公正,最起码做到相对的公平公正。

当然老师更希望是通过教学管理能力(真正的实力)来认定职称,不依靠学历(当然如今入门级的就是本科毕业)、教学年限、论文、班主任工作年限和经验、各种其他的材料来进行职称评定。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谁还会反对职称评定,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不同的职称直接影响的是老师每个月的收入(甚至包括退休之后的收入)。谁不想每个月多拿几百块钱?但是只有积极健康的、科学公正的方式评定的职称,才真正的能减少老师的抱怨。

当然老师抱怨归抱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该申请做班主任还会申请,该买文章/买发表论文,一样会积极购买。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忍忍也就算了。

往往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一线教学老师付出的最多,但是往往是教学管理团队优先评选,或许是大家对彼此的工作缺少更多的了解,或许是各种潜规则,所以老师才会内心各种不开心,仅此而已!


九斗学生心理


anguomin 4天前 各级事业单位及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定时的初衷是好的,促进了教学热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种种弊端不断出现,已不适应新的形势,教师的心思不是用在教学质量上,而是绞尽脑汁,挖苦心思去争荣誉,买论文,造学历,搞小抄作弊考职称英语、电脑,卖论文,出题者,评判者都有利益输送,老师之间明争暗斗,互相踩压,闹不团结,斗气,毕竟教学成绩是硬道理,鄙人觉得,什么事都要权衡利弊,弊大于利,已不能与时俱进,就要革新,建议取消职称评定,按教龄段考虑教学成绩自然晋级到相应职称级别的工资合理,让老师流汗的不流泪,不再为之烦恼又忧愁,让园丁安心、耐心,顺心、用心、真心的去授课吧!其他事业单位也一样。 泰安市 新泰市    58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