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生的心聲:我不願去看《我不是藥神》

我為什麼不去電影院看?

我為什麼不去電影院看,因為王局說了,這個電影是要看盜版的才能對的起導演。

一位醫生的心聲:我不願去看《我不是藥神》

當然這只是個玩笑,雖然我不去,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有時間的話去影院看一看這部電影。我相信這一定是個好電影!

我為什麼不去電影院看?是因為做了這麼多年的格列衛慈善援助項目醫生,直面了許許多多的間質瘤病人和他們所在家庭的悲歡離合,這裡面有素昧平生、一面之緣的病人,有經過多年的診療接觸成為朋友般關係的患者,也有我的親戚同事的家人。

一位醫生的心聲:我不願去看《我不是藥神》

我的一個病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確診為腹腔間質瘤,我曾為他做過手術切除,腫瘤切的很完整,術後恢復的也很順利。手術的時候他剛訂婚,未婚妻陪著她做了手術。由於腫瘤大,惡性程度高。術後我建議他用格列衛治療,考慮到經濟願意,他並沒有接受我的建議。半年以後複查時,他結了婚,未婚妻成了妻子。一年後來複查時,妻子剛有了身孕。很不幸他復發了,為了治病,他賣了房子,妻子也放棄了腹中孩子並與他分手。由於是復發,他治癒的機會很渺茫,更多的可能是延長生命,在我這裡接受了兩年的治療,花費十餘萬元,第三年我再沒有見到他……,現在已經過去了快十年了,我雖然還保留有他的手機號,雖然我還很關心他的境況,但我一直沒有勇氣去撥打。他就是小黃毛的原形之一。

一位醫生的心聲:我不願去看《我不是藥神》

這樣的事情在我的門診每個月都有發生,我無數次面對這種渴望、失望、絕望、無奈……的眼神,他們不是窮,他們是真窮,有兒女為父母治不起病,有父母為兒女治不起病,也有兄弟姐妹之間的無奈,更有夫妻之間的無奈……

我不是不願到電影院去觀看一部“劃時代的電影”,我是無數次直面真實事件的當事醫生。

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現場的人,還有必要去電影院看攝影棚裡拍出來的“唐山大地震”嗎?

當然我看過不下十個版本的關於《我不是藥神》的影評,這裡面不乏像王開東先生這樣見解獨到,鞭辟入裡的分析。

這裡我想說的是胃腸間質瘤這個病事實上並不像大家在電影裡所見的這麼簡單,即使格列衛這種神藥,使用起來也離不開醫生的全程把關。這種藥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白細胞低等血液毒性,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就拿最普通的皮疹來說,我舉一個使用格列衛後皮疹病人的例子:看上去挺嚴重的吧。這其實還是比較輕的情況,還不是最厲害的,皮疹嚴重的病人幾乎看不到正常的皮膚。

很多病人的治療是充滿戲劇性的,例如我治療的一個89歲的高齡患者,他因為吞嚥困難最初被診斷為食道癌,後來冒險做了胃鏡,明確是食道的間質瘤。當時病人已經不能吃飯了水也只能喝一點點,我們只能把藥融進水裡,一點一點讓病人慢慢喝進去,一週以後病人就能吃飯了,過了兩個月複查基本上已經看不到腫瘤了。現在隨訪了五年多,病人一直生活的很好。

一位醫生的心聲:我不願去看《我不是藥神》

還有一個外省的病人被診斷為十二指腸的間質瘤,因為腫瘤太大,多家醫院認為已經不能手術切除了,建議他服用格列衛治療。但是因為腫瘤在消退的過程中發生了出血,每週要輸兩次血,一次差不多要輸一千毫升的血才能勉強維持。後來我們冒險給他切除了腫瘤,出血得以停止,術後繼續用格列衛治療,現在病人已經生存7年多了,腫瘤也沒有復發。

另外一個省內的病人,因為是直腸的間質瘤距離肛門很近,按照常規的治療方法是需要切除肛門的。但我們建議他進行了格列衛新輔助治療,腫瘤從5個公分的大小,縮小到1公分多一點,才對他進行了腫瘤的局部切除,病人的肛門得以保留,術後的生活質量和手術前幾乎是一樣的。

一位醫生的心聲:我不願去看《我不是藥神》

我經治的胃腸間質瘤患者有幾百例,大多數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部分病人由於種種原因病情仍有進展惡化,需要進行二線或三線治療。現在格列衛進入了醫保,再加上國家的慈善援助項目,一年的治療費用自費部分已經降低至一萬元左右。而且隨著國產仿製藥品的上市,經過醫保報銷後國產藥的價格更是低至每年自費三四千元。但胃腸間質瘤的二線及三線治療藥物尚未進入醫保,甚至三線藥物尚未有慈善援助項目,每個月的治療費用仍需兩三萬元。

一方面作為慈善項目醫生,我深深的感激那些為促成格列衛進入慈善援助及進入醫保而辛勤付出的每一位“藥神”,另一方面也深深的有感於自己身上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每一位患者竭盡所能提供最佳服務。

最後用我前幾年講《孫子兵法與外科手術》時的一張幻燈片作為結尾,與大家共勉!

一位醫生的心聲:我不願去看《我不是藥神》

一位醫生的心聲:我不願去看《我不是藥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