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营销角度理解"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从市场营销角度理解

商场如同战场,战场上的兵法经常被用在商场上,打仗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

正如毛泽东所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有严格的主次先后关系的,而不是反过来“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前提是保存自己,然后才能做到消灭敌人,正应了那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游击战运动战的根本依据,本子是力求开展正面作战的,蝈军所谓22场正面会战输了19场,倘若不是八路军在敌后拖住本子大部分力量,恐怕蒋光军早就转战西昌了。

从市场营销角度理解

正是因为许多人投机取巧的心理作用下,许多兵法要义被误解,甚至是完全颠倒。同样的一句话,顺序了颠倒则结果大相径庭,严重背离了初衷。比如“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仅仅因为一个“胜”字,所以许多人只看到了后半句,忽视了前半句,要理解这句话,必须从整体上分析理解。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少于袁绍,处于弱势,曹操以奇兵火烧袁绍粮草,得以击败袁绍军。于是,绝大部分人都只记住了这招火烧粮营,殊不知,曹操出奇兵的前提是,正面顶住了袁绍军队。倘若正面没能顶住袁绍,则哪能有机会出奇兵去袭击?就算奇兵烧了粮草,正面已完全崩溃的话,于整体战局有多大意义?而袁绍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正合”,兵力粮草布置出现了漏洞,才让曹军有机可乘。

从市场营销角度理解

凡事,必有主次重要之分,有先后顺序之分,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把握一个问题,一定先要抓住主要的矛盾,然后才是次要的。

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乃是先正面抗衡敌方的进攻以稳定局面,再出奇着制胜。而不是片面的想着一个偏门杀着,一举击败敌人,这是典型的投机取巧之举。

二战时德国以“闪电战”,迅速击败波兰、法国、英国等,占领了大半欧洲,而当它进攻苏联时,则不灵光了,苏联以海量的战争潜力和广阔的战略纵深困住德国,最后反杀德军,攻入柏林。

从市场营销角度理解

令人惋惜的是,世人仍然津津乐道于狂炫酷拽屌的“闪电战”。

而今天,商场上的市场品牌营销也莫不如此。昨天哪个品牌刷爆朋友圈了、今天哪个品牌上热搜了、要不市场营销部门整个创意牛逼的活动明天也刷个屏?

市场营销部门不走大道,优化配置各资源要素,反而怀着投机取巧的心态挖空心思想小创意,这不就是饮鸩止渴么?

我并非否定创意,否定刷屏,我主张的是严格分清主次轻重,必定先要以正合,再谋求以奇胜,两者结合。切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赢了战斗输了整场战争。

追求奇技淫巧的德军虽然在战争后期研发出了导弹,却仍逃不脱战败的命运。

从市场营销角度理解

第095谈

从市场营销角度理解

从市场营销角度理解

从市场营销角度理解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从市场营销角度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