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其实我们是职责明确的“社会猴”


金丝猴过着典型的群居性家族生活,其种群结构就像一个家庭,并由很多小家庭构成一个家族社会。每个家族社会的金丝猴少则 30 ~ 50 只,多则 300 余只。一群之中,老、中、青、幼猴均有。

不论群体大小,每个群体中都有若干个小家庭,每个家庭内有 1 ~ 2 只(视群体大小而 不等)壮年雄猴担任“哨猴”。哨猴也称作“警卫猴”,其职责是保障整个群体的安全。无论活动 还是休息,它们都散布在周围较高处警戒,当发现有人或敌害靠近时,便立刻发出“呼哈—呼哈”的报警叫声。这时众猴会跟着叫起来,此呼彼应,迅速逃离。

每个家庭内都有自己的优势家长。家长维护着小家庭的团结,担负 着保护小家庭利益的重任。家族群体在集体行动时,组织得非常严密, 小猴和携仔的母猴在队伍中间,队伍前后都有健壮的雄猴护卫。猴群的行动非常敏捷,一发现异常情况,瞬间便杳无踪迹。危险过后,又能听到它们此起彼伏的嬉戏声。因此,在密林中,人们往往是只闻其声,难见其影。


在人们的印象中,有猴群就有威风凛凛的“猴王”。但事实上,猴群社会中是没有猴王而只有家长的。猴群社会中一个家庭为一个单元,在家长(大公猴)的带领下活动。出于种群优化选择,当家长的大公猴往往比其他公猴体格更健壮,体形更大,毛色更金黄发亮,脸部的淡蓝色晕也更迷人。一只公猴在性成熟后,如果能够比其他公猴占有更多的异性,就可以逐渐取代原有的家长。家长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交配能力的下降而退下位来,被新家长取代。

“家长”总是大大咧咧地走在家族群的最前面。休息时,它会找到 最有利的位置坐下来,担负起保护家庭的责任,时而用睥睨的目光扫视 着其他群族的同类,时而张大嘴巴,露出锋利的尖齿。它的身后,是一 群携儿带女的母猴。

同一个家族群不同家庭中猴的数量有多有少,有时一只大公猴(家 长)拥有十几只母猴,加上猴儿猴孙,这个家庭就有 20 多只个体。多数的家庭中大公猴只带 7 ~ 8只母猴和小猴。庞大的家庭,内部纠纷不可避免。为了家庭的安定团结,大公猴常常上蹿下跳,与妻妾们爬跨、挠痒、理毛,借以安抚“后院”。对它的那些子女,更是宽厚,抱抱这个又抱抱那个,充分显示它在家庭里的尊长地位。


金丝猴是母性很强的动物。有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曾经见到一只母猴在婴猴夭亡后,怀着“悲痛”的心情,长时间抱着自己孩子的尸体,随同猴群转移奔走一个多月。一只幼猴一出生便受到族群中众多成员的关爱,母猴会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家庭中的其他母猴抱,这和人类的阿姨行为、姐姐行为一样。有时大家为了争着抱小猴,还会发生一些小纠纷和摩擦。

那些半大的小猴子是最可爱的“表演明星”。它们可以不再依赖母亲,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在自家的地盘嬉耍。它们有时以同伴的尾巴为玩具;有时牵着柔软的树枝在树与树之间跳跃;有时在悬崖边的枝藤上表演着高难度的节目;有时它们会惊恐地相互搂抱成一团,随时准备跟着父母逃走,当发现没有危险时,又立即投入新的“表演”。有的小公猴会学习担任“哨猴”,小母猴有时会很主动地替母亲和阿姨们照顾弟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