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吗?

用户59133233445


故宫,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宏伟的皇宫,1407年的时候,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北京修筑故宫,前后一共用了14年的时间才初具规模。



后来历代明、清各个皇帝差不多都对故宫进行了扩建,最终才成了现在的样子。从明成祖朱棣到末代皇帝溥仪,这里面先后有24位皇帝居住过。


去过故宫的朋友们都知道,故宫是红墙黄瓦,根本没有紫色的元素在里面,可是,故宫又叫紫禁城,这是为什么呢?


一、故宫用“紫”来取名,与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关。


古代的人没有网络、手机、电视,闲来无事喜欢看着天空发呆,晚上看看天象,所以经常把一些天文现象和生活联系起来。


古代的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恒星分三垣,“垣”就是指星星的区域,也就是把众星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还有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群。

通过观察,古人发现三垣之一的紫微垣在三垣中间,位置几乎不变。它的周围有北斗七星,以及其它恒星围绕,形成群星拱围之势。所以古人就把紫微星看作是“星帝”。


古人所说的紫微星,其实就是夜晚看到的天空北部那颗最亮的北极星。


人们认为,紫微星所在的位置就是天帝住的地方,是天地中央。



封建帝王登基即位后,就以天子自称,再加上那些能言善辩的臣子,就用“紫气东来,浮光满天”来迎合皇上的心思,这就更为皇权增加了神秘色彩。


皇上都认为自己是天子,故宫建成以后,正好没有名字,鉴于以上原因,这座刚刚修建好的皇上的宫殿就用“紫极”、“紫垣”等来命名。这就是“紫禁城”中“紫”的由来。


二、紫禁城建筑宏伟,戒备森严,是皇家“禁地”,百姓望尘莫及。


紫禁城的设计布局几乎全部参考了紫微垣的天体分布来建造。其中中轴线上,从前到后坐落着三殿、三宫和御花园,两边又修建了殿宇楼阁。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不仅规模宏大屋宇众多,还在周围筑起10米多高的城墙,四面修筑了高大的宫门,墙外是高达52米的护城河。


朝廷规定,进出紫禁城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检查,除了宫女太监,大臣都要听皇帝宣了才能入内。这么威严的地方,黎民百姓就是走近也不行,只能远远地看一眼,这里在老百姓眼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禁地”,“紫禁城”的称呼更流传开了。


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中国古代传说中天帝住的天宫谓之紫宫,而封建皇帝自命为天帝之子,所以,其住所也应相当于天上的“紫宫”。再加上这皇宫里戒备森严,是老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城,因而得名“紫禁城”。



其实,故宫就是旧时的皇宫的意思。它是历史上后一个朝代对前一个王朝皇宫的称呼,因此,紫禁城直到清朝灭亡以后才称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


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内廷中最著名的是养心殿,慈禧太后曾在此垂帘听政长达40余年。


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曾经是代表皇权威严的场所,现在平民百姓也可以走进故宫,瞻仰和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24帧半


故宫又叫“紫禁城”,1925年才被国民政府改为“故宫”。

原来,紫禁城这个名字和古代的天文学有关。古人认为,紫微星位于天的中心,是天帝的居所,天帝的天宫就称为紫宫。而皇帝就是天子,所以皇帝的宫殿也应该是紫宫。而同时,因为皇宫里住的都是皇室成员,处于安全考虑,宫墙都修的很高,墙外还有几十米宽的护城河,除了宫女、太监和护卫,闲杂人等是不得随意出入宫殿的,严禁侵扰,因为它既是紫宫,又是禁地,所以称之为紫禁城。


北京晨报


故宫的意思就是过去的皇宫,原名紫禁城,叫了500多年,为什么要改名故宫?

紫禁城借喻紫微垣而来。古代天文学家把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居于中央,位置永恒不变,是天帝的居所。而“禁”意指皇宫,乃是皇家重地,老百姓不可接近。

另一种说法是,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驾驭九天的玉皇大帝的居所叫“紫宫”,历代的皇朝统治者都是把自己当成天子,那地上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就理所当然称为紫宫了。皇城周围戒备森严,禁老百姓止靠近,合起来就称为“紫禁城” 。

1417年(永乐十五年) ,紫禁城宫殿项目进入大规模施工。素有“巧木匠”之称的蒯祥,随明成祖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负责宫殿的施工。在此之前,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早就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紫禁城的房间多得数不清,有人说9999间,有人说9999间半。这半间么回事?所谓的半间房其实不存在,仍是一整间,它称为“文渊阁”, 专作收藏《四库全书》之用,它楼下西头一小间面积较小,作为上下的楼梯。根据实地测量,紫禁城共有8600个大大小小房间。

故宫就是皇宫的意思。它是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皇宫的称呼。明代对元大都称为故宫,明朝灭亡后紫禁城由清朝继续使用,清朝灭亡后才称为故宫。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不得不颁布退位诏书,溥仪当时6岁,由隆裕太后代为颁布。1914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决定在文华殿和武英殿成立了“古物陈列所”,保管陈列清廷辽宁、热河两行宫的文物。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成立了“国民军” ,逼迫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溥仪被废除帝号,被驱逐出紫禁城。溥仪虽然退位了,但仍住在紫禁城内,而且还享有皇帝尊号和外国君主之礼。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对外开放,紫禁城正式称为故宫。1948年3月,古物陈列所并入了故宫博物院,从此“故宫”取代了“紫禁城” 。(网络图片)


天宁阁


大家都知道“紫禁城”就是故宫,这叫法是不是有玄机呢?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星垣说”,其实还有另外2种说法。

还是先简单聊一下故宫吧。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明成祖朱棣1406年开始营建,历经14年基本竣工。

建成后,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一共有8704个房间。

列了这么多数字,小编“子屠龙”就是为了显摆中国古代工匠的霸气,因为故宫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建筑群。厉害啦,我们的故宫!

“星垣说”是流传最广的说法

古代中国人把天上的星垣分为三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二十八星宿以及其他的星座。紫微垣位于三垣的中间位置,古人把皇帝比作紫微垣。

皇帝自称为天子,自然他们居住的皇宫就是“紫宫”。又因为皇宫是平常人不得接近的禁地。因此,故宫就被叫做“紫禁城”。

第二种“紫气东来说”

相传春秋末年,在道家的老子出函谷关的时候,守关人看到有紫气从东而来,不久就看到老子骑着青牛来了。

后来紫气就被认为是具有吉祥意义的预兆,也隐含着圣贤人士和珍品宝器的出现。

从此,在中国文化中“紫”就带有特殊意义,祥瑞之气叫“紫云”,仙人的住地叫“紫海”,城郊的小路叫“紫陌”。

那么皇帝居住的皇宫,就是吉祥至上的禁止之地,人们就称之“紫禁城”。

第三种“权力说”。

故宫的宫城周围被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围着,就像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在明清两代,宫城周围更是岗哨林立,刀枪剑戟让人胆寒。

毋庸置疑,故宫的建筑风格,既富丽堂皇,又戒备森严,完美体现出皇家的尊贵和威严。同时,这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皇家的安全。

因为在平时除了宫女、太监和侍卫外,就是上朝的官员、被召见的人员以及其他特许的人才可以进入,也就是说要进入就要有“特权”,外人是根本不允许靠近的。

因此,皇宫在老百姓眼里就是“紫宫”,也是“禁地”,就叫它“紫禁城”。

无论是“星垣说”,还是“紫气东来说”“权力说”,在说法上有相通性,只是来源侧重不同,但是毫无例外都强调皇宫的尊贵和禁忌。


子屠龙


故宫原名紫禁城。依据传说,天帝所居之天宫谓之紫宫,皇帝贵为天子,自然喜欢将其皇宫也称为地上的“紫宫”。再者,皇宫里戒备森严,非寻常人等可以靠近,故而得名“紫禁城”。

故宫,建于明永乐4年,成于永乐18年。历经明、清两朝24位皇帝。故宫,非一个宫殿的单称,而为宫殿建筑群的合称。

登高望远,其飞阁流丹、画栋飞甍的美仑美奂的建筑艺术;极目天际,其鳞次栉比、亭台累榭的接天极地的建筑规模,令人惊叹于中国古建筑的雍容和恢宏;那王道霸气的大和殿、金碧辉煌的中和殿、雕梁画栋的保和殿。既是悠悠千年中国历史的馈赠,也是大国匠心中国工匠的杰作。


常说,建筑是凝固了的旋律。那故宫,一定是含商咀徵、鸾吟凤唱的中国古典音乐,既有响遏行云的文华殿、文渊阁、武英殿,也有荡气回肠绵延3400米的宫墙。养心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斋宫、毓庆宫,星罗棋布、璨若星河。

盛运华盖荫真龙,神工意匠惟故宫。我陶醉,中国坐拥世界上最大、最宏伟的宫殿。我骄傲,中国占据世界上最长、最完整的历史。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对联、经济、美文、军事、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故宫原本叫“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皇帝的行政与就寝都在紫禁城内进行。“紫禁城”名字的来源,在几个说法中,有一个较为被认可的是“星垣说”,这个说法与天文学有关。

古时帝王被称为“天子”,天子乃是“君权神授”的尊贵身份,“天子”与“天帝”有着一定的关联。明清时代的天文学家,也会把天文学与“天宫”联系在一起。

天空上的星辰分布称为“星垣”,古时天文学中,在北斗星的周围有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而在这个中心辐射出去的就是四象,分为二十八宿。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原意为天帝所居的宫殿。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对星垣的长期观察,发现紫微垣不仅居于中天,位置还永恒不变,人们则将它设想为天宫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天帝的居所。身为“天子”的皇帝,也就相应住在“紫宫”中了,而皇宫警戒森严,不可随便进出,因此将它称为“紫禁城”。

小新曾在头条号上介绍过故宫的布局,著名的太和殿位于紫禁城中央,是皇帝行使皇权、举行大典的地方,有着无上的威严,皇帝和皇后居住的乾清宫、坤宁宫象征着天地合璧,后宫们的居所东西六宫对应着古时天文学的十二星辰,它们拱卫着皇帝皇后的天地之宫。由此看来,这个“星垣说”,比起“紫气”是“仙气”一类的说法,确实较为站得住脚。

最后小新稍微科普一下紫微星。紫微星其实就是北极星,距离地球约400光年,是一种高光度周期性脉动变星,在地球上观测,北极星的位置和高度相对是稳定的,所以古代天文学家认为它恒久不变。


新氧生活


古人很相信天象、星宿之说。认为天上有三垣,分别是紫微、太微和天市。


而紫微垣居中,且位置永远不变,所以自古一直把紫微当做天帝的代表星,认为天帝就住在那里,天帝住的地方被叫做“紫宫”。皇帝又叫“天子”,一直被认为是上天的儿子,自认为是紫微星转世。皇帝住的宫殿,自然就跟上天的“紫宫”一样了。另外,在古代,“紫色”是一个吉祥的颜色,自古就有“紫气东来”的说法。


皇帝的居所一定是异常宏伟,围墙宽阔高大就像城墙一样。除了后宫的娘娘、宫女、太监、皇宫侍卫和被召见的大臣外,谁都不能随便出入皇宫。对于一般人来说,皇宫更是禁地。“紫禁城”的名字便由此而来了。

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外朝是皇帝办公的地方,也是国家举行重大活动和进行各种礼仪的地方。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内廷是后妃们生活的地方,由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如今,紫禁城已经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了


谈古论今说家事


紫禁城

古人认为,紫薇星垣(北极星)位于中天,众星拱之,永恒不移,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成紫宫。明清皇宫取自【紫薇中正】之义,同时又属于禁地,古称紫禁城。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明永乐时称奉天殿,嘉靖时称皇极殿,清顺治时方称太和殿,延续至今。

永乐年间太和殿的廊柱,由楠木制成。这些珍贵的楠木多生长于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中,深藏于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随时有虎豹蛇蟒出没。入山采木形同送死,后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

太和殿建成之后屡遭雷击火劫,经历数次整修,而树木的成长并不由皇帝说了算,到清朝时,即使以倾国之力亦难找出跟原先一样的木材了。太和殿里的龙柱,只能用东三省的松木拼凑而成。


养心殿

养心殿的殿名出自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意谓涵养天性。

皇帝在繁乱的政事当中,更要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心地明澈,方能方寸不乱,处事分明。同时养心殿也是连接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重要枢纽。


养心殿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初顺治帝病逝于此,后乾隆、同治亦逝于此。康熙年间,养心殿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


自雍正居住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逐渐迁出,至乾隆年间加以改造、添建,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并成为皇帝召见群臣、处理政务、读书、学习、日常起居的核心之地。他赋予了养心殿全新的政治价值。

保和殿

殿试、宫中赐宴外藩的地方。清代,公主下嫁前,皇帝宴请额驸家男性的家宴也在此殿(女性则在内廷)。保和殿外的平台曾是崇祯皇帝调兵遣将、托付将领的地方。


从太和门走到乾清门,由前朝缓缓步入后宫,跨进那道宫门,亦像是走入另一个朝代。站在宫门前,凝望着朱红色大门上斑驳凝重的门钉,每往前走一步,离前尘旧梦就更近一些。


安意如


1、皇宫和紫微的关系:

战国时候的石申写的《石氏星经》里记载了天空的中央有紫微、太微和天市三垣,其中紫微在天空的中央,是天帝的天宫,太微垣是天帝的布政地方,

所以从古至今,各朝代的统治者都把皇宫和天文联系起来:比如汉代的未央宫另一个名字是紫微宫;唐朝的长安城中建有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3处宫殿和天空中的三垣相匹配。

2、把皇帝的居所称为“紫禁城”最早源于唐朝,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李贤在给《汉书》作注解的时候写下了

“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从此才开始把皇宫称之为“紫禁”。

我们在古诗里也常听到这个词,比如骆宾王的“紫禁终难叫,朱门不易开”,还有白居易的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3、现在北京的这座明清故宫是在元朝大都的宫殿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元朝的时候,皇帝把中央紫微垣的位置让给了中书省,明朝则恢复了紫微垣的地位,并把这座宫殿成为“紫禁城”。


总结一下就是,现在北京的这座故宫是在明朝的时候被称为了“紫禁城”

以上内容是我看完《故宫史话》后整理的读书笔记的一部分,这本书的作者姜舜源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的高级编辑,他在书中介绍了紫禁城的建筑构造和人文政治,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关于故宫的故事不妨找来看一看。


白兔棠


《联想紫禁城》。 我不想知道为什么叫“紫禁城”。但是,我确知道无智的老佛爷,慈禧太后,把国家扩建“百洋水师”的巨额金银财款,都用在了供她一人独享,游山玩水的“圆明园”“紫禁城”了。因此,国家海军变成了颓废的水军。阻挡不了西方列强航海巨船的入侵,八国联军,出入紫禁城,游如自家客厅。別的国家骨气没看上,只有圆明园的夜名珠。抢之,夺之,焚之。佛祖不保国家山何,更不保老佛爷慈禧太后,屁滚尿流的逃命。最后,火烧圆明园,生灵涂炭,焚城发紫,所以叫紫禁城。 八国联军烧毁的不是 ,紫禁城里的圆明园,而是“北洋水师”。 作者:指点江山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