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身污点的千古名将陈汤结局并不太好

前一段时间热映的《战狼2》让导演吴京吸了一大波粉,其实,在这部电影之前,吴京拍的《战狼》也大卖,里面有一句著名的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是一句在网上流传已久的话,原话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霸气侧漏的话出自汉代名将陈汤,他立下大功,却在当时饱受争议,只因他的一些作为违背了当时的社会道德要求,今天我们来说说他的故事。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身污点的千古名将陈汤结局并不太好

陈汤年轻时喜爱读书,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他能写出千古名句估计也是得益于优秀的写作能力),家中贫困。一个家中贫困的孩子后来成才,这本是一个励志故事,但事实上,贫困带给他的绝对不是励志:为了生存下去,陈汤靠乞讨借贷维生,但在当时,这种行为是被人看不起的,陈汤自然也不能例外,他的行为让他在周边的名声并不太好,而这种经历显然对他的性格形成造成了不太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了渴望权势与财富的性格特点,并在后来做出了一系列让人诟病的事,也对自己的前途造成了巨大伤害。

稍微长大一些后,陈汤就西到长安去求取官职,并谋得太官献食丞一官。几年后,富平侯张勃同陈汤交往,在日常交流中发现了他的才能。初元二年(前47年),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推荐年轻的人才,张勃觉得陈汤的机会来了,便向朝廷推荐了陈汤。在等待分配期间,他的父亲去世,陈汤听到了死讯,没有奔丧回家。那个时代对奔丧、守孝十分看重,陈汤就因为这件事被人检举为缺乏起码的孝道,不遵守常规行事,于是朝廷又谴责张勃,以他举荐不当而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赶上他去世,因此就赐给他谧号为缪侯,同时将陈汤拘捕下狱。如此遭遇,想必也给了陈汤不小的打击,也让他第一次领教到了这些士大夫的强大能量,他不知道的是,以后,这些人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久之后,又有人大力举荐陈汤,他终于可以出仕为官。令人不解的是,陈汤放弃在内地安逸的文官工作,坚持要出使外国,到边疆去。几年之后,他得偿所愿,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一起出使西域。甘延寿现在没什么名声,但当时他可比陈汤有名多了,他是政治清白的良家子,力大无穷,武功卓绝,被称为御林第一高手,但后来他的所作所为和陈汤比起来却逊色远矣,历史确实如一个舞台,只看你会不会抓住机会站在舞台的中心表演,很明显,在这一点上,甘延寿不如陈汤。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身污点的千古名将陈汤结局并不太好

陈汤那个时代,汉朝虽然已不如武帝时强悍,但匈奴也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匈奴,自从武帝痛击匈奴开始,匈奴的实力就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到了汉宣帝的时候,匈奴内部重重矛盾集中爆发,出现五个单于争夺王位的现象,著名的呼韩邪单于和另一个单于郅支单于都送儿子到长安为人质以求得到汉朝的支持,取得战略优势,汉朝把两方人质都接受了。但呼韩邪单于又进了一步,他亲自到汉朝称臣朝见宣帝,这无疑大大涨了汉朝的面子,也坚定了后来汉朝支持他的决心。郅支单于以为呼韩邪衰败虚弱投降了汉朝,不能再回自己的地盘了,就向西收取匈奴右边的地方,没想到正好赶上汉朝派兵护送呼韩邪单于回去(这多尴尬),郅支因此而向西攻破了呼偈、坚昆、丁令,兼并了三国并把他们统一起来。郅支单于怨恨汉朝拥护呼韩邪单于而不帮助自己,就困住汉朝使者江乃始等人并羞辱他们,以此宣示与汉朝决裂,但谁想决裂了才想起来自己儿子还在汉朝,郅支单于只得又派使者进贡,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要求带走入侍的儿子,,却不想想这个时候还有谁会相信他的鬼话。汉朝自然不相信他会再次归附,但也觉得总是困着别人儿子也不是个事儿,至少名声上不太好听,而我们又向来是一个重视名声的民族,于是皇帝就和大臣商议派遣卫司马谷吉护送侍子回去。朝中有大臣认为现在郅支单于心里有自己的算计,总是出尔反尔,他所在的地方又相当遥远,最好是派使者把他的儿子送到边境地区后就返回。但谷吉不同意,他上书说道:“中国和夷狄有笼络而不断绝之义,现在既然已抚养成全他的孩子十年,恩泽已很厚了,如今他到空旷绝远之地而不去护送,到了边塞就返回,这是表示抛弃他不再爱护,使他们失去归附的心意。抛弃以前的恩泽,产生后来的怨恨,不妥。讨论的人看见以前江乃始没有对付敌人的办法,智慧和胆量都缺乏,以致遭受耻辱,就事先替臣担忧。臣下有幸得以执持强汉的符节,秉承圣明的韶令,宣明晓告以深厚的恩义,他就不应当敢于凶暴狡诈。如果他怀有禽兽之心,对臣施行无道,那么单于就长期背负深罪,一定逃得远远的,不敢靠近边境。失去一个人而使百姓安定,是国家的利益,臣下的愿望。我希望把他送到郅支王庭。”他觉得无论郅支单于是否守信,最后得利的总是汉朝,汉元帝也拿不定主意,就把谷吉的奏书拿给上朝的人讨论,大臣又展开争论,认为谷吉前去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灾祸和事端,不能答应他的奏请,但最终皇帝还是同意了谷吉的奏请。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谷吉到郅支王庭后,郅支单于毫无理由地发怒,竟然杀了他们。郅支单于杀完人后才知道害怕,他知道自己有负于汉朝,又听说呼韩邪越来越强盛,怕他攻打自己,于是向西远远地逃到康居。康居王把女儿嫁给郅支单于做妻子,郅支也把女儿嫁给了康居王(他们之间这到底是什么关系?)。康居王很尊敬郅支单于,打算依靠他的威力来胁迫各国,郅支几次借兵攻打乌孙,深入到了赤谷城,残杀掠夺人民,抢夺牲畜财产,乌孙国不敢追讨,西部空虚,有千里方圆的地区没有人住。郅支单于自以为是大国,名望盛大受人尊重,又乘胜骄傲,不被康居王所礼遇,愤怒中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和他的显贵、人民数百人,有的人还被支解后投到河中。他还征发百姓筑城,每天用五百人,两年才停止,又派遣使者责求阖苏、大宛诸国每年进贡,他们不敢不给。汉朝估计也嫌他跑得太远了,不想再劳民伤财地征伐他,就派遣使者到康居要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单于居然困住使者并羞辱他们,不肯听从诏令,却通过都护上书说:“我处于困苦危难之中,愿归附强大的汉朝,送儿子来作为人质。”郅支单于明显是在故意恶心汉朝,其人之骄傲怠慢,可见一斑。

郅支单于以为自己远离汉朝便可高枕无忧,但他不知道早有一双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他,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陈汤。在随甘延寿前往西域上任的途中,他一直在细心观察沿途城镇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他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会用到这些知识。也许陈汤主动要求到西域来就是为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吧,事实证明,他对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有些强烈渴望,也许就是因为小时候贫穷的生活和众人的白眼,让他下定决心为了自己的前途拼一把,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忍受众人的白眼,可以为了任何可能的机会而苦苦等待,可以主动要求到西域来忍受恶劣的环境,也可以时时关注任何可以为自己带来功劳的人,郅支单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太多人愤怒,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百姓,想必有很多人想要惩罚他,但他们都有心无力,郅支单于是个聪明人,他躲得离汉朝远远的,想要找他复仇,必需穿过茫茫大漠,还要做好郅支在你还没到的时候就逃跑,让你一无所获的心理准备,朝中的大臣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他们可能取得的好处和需要担的风险不对称,所以他们不会做这种事,但陈汤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一无所有,他可以担这种风险,一旦成功,他所能获得的将难以想象,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他找到甘延寿商议。甘延寿是正职,他是副职,要想做什么,必须有甘延寿的许可和支持。陈汤向甘延寿详细地解释自己对于西域局势的理解,揭示出匈奴的缺点,让甘延寿相信一旦出兵,就一定会取得大功。甘延寿明显被陈汤打动了,他也是一位武将,也希望这种巨大的功劳能帮助自己向更高的地方走,于是他就想写奏折上报给朝廷,但陈汤拦住了他,他惊讶地望着陈汤,却只从他的眼中看到沉稳与坚毅,陈汤对他说:“国家大事都要让公卿讨论,非凡的策略是凡人所想像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能得到准许。”陈汤的坚定让甘延寿犹豫了,他没有再坚持向朝廷上报,但也没有允许陈汤调兵,他的身体不好,长期有病,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关注这件事。但他低估了陈汤的决心,陈汤趁甘延寿生病无法理事,独自假托朝廷命令调发有城镇的各国军队以及车师国戊己校尉屯田的官兵。甘延寿知道后,惊慌地爬起床,打算阻止他,陈汤发怒了,按住剑叱责甘延寿说:“部队已经集合了,你想坏大家的事么?”甘延寿也知道事到如今,已经没有退路可走,无奈之下只好听从他。两人一起部署行军的阵式,共征召汉兵、胡兵四万多人,甘延寿、陈汤上奏自我弹劾假托皇帝命令,陈述用兵情况,然后果断带兵出征。

两人兵分两路,日夜兼程,很快接近了康居,并在路上打败了出来劫掠的康居副王。到了康居的束部边界,陈汤命令军队不得进行抢掠。暗中把康居的显贵屠墨叫来相见,向他说明汉朝的威势和信誉,并同他饮酒结盟后就放他回去了,接着他又从小道带领军队前进,到了离单于城大约六十里的地方就停止前进并扎下营寨,他又捉到了康居的显贵贝色的儿子开牟,让他作为向导。贝色的儿子也就是屠墨母亲的弟弟,他们都怨恨单于,并且了解郅支的情况,陈汤得他们相助,自然底气更足,第二天就又带领军队前进,离城还有三十里,又停下扎营。郅支单于派人来问他想干什么,他忽悠使者说自己是奉皇帝的旨意来响应郅支单于归附汉朝的请求,但郅支单于不相信他们,于是不断派使者前来试探,双方使者几次往来互相通报情况。甘延寿、陈汤于是责备单于道:“我们为了单于远道而来,而到现在还没有有名的王侯大臣来见将军接受命令,单于怎么能这样忽略大计,失去主人对待客人的礼仪呢!军队远道而来,人马都相当疲劳,粮草估计也将完了,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希望单于同大臣审慎考虑计划安排。”单于当然不会因为这就真的出城把自己的性命交到汉人的手中,汉军只好攻城。攻城战打得异常艰辛,匈奴人自知城破之后必然没有好下场,因此抵抗非常激烈,单于和他的阏氏都站在城墙上亲自杀敌,开始时不断有骑兵出城攻击汉军,被汉军击退了几次后不敢再出来,就全部龟缩在城里。汉军烧掉了最外面的木城,又毁坏了里面的土城,在这个过程中射杀了几位匈奴阏氏,并且射伤了郅支单于,击退了从康居来救援匈奴的援兵,这个过程说来不过寥寥数语,但当时之凶险,应该是可想而知的。最终,汉军趁着城墙边燃起大火,推着巨大的盾牌杀入城中,单于和他的下属、家人退入内室,汉军冲进去将他们全部擒杀,一场艰难而惊心动魄的战争终于结束。

其实郅支单于刚听说汉朝军队到达时,想要逃走,但他平时坏事做得太多了,怀疑康居怨恨自己,会作为汉军的内应,又听说乌孙各国都派了军队,自以为没有地方可去了,于是出来后又重新回去,说:“还不如坚守城池。汉军远道而来,不能进攻得很久。”他哪里想到这次汉军进攻的决心如此坚定,誓要取他性命,最后可以说是身死国灭,也是自作自受。

陈汤和甘延寿取得如此奇功,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自然意气风发,那句著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在这篇奏折中写出来的。按说两人加官进爵都不在话下了,没想到等待两人的还有另一番波折。朝中大臣认为二人不经朝廷批准擅自出动军队跋涉万里,远征异族是非常冒险的,是用国家的安全为个人搏前途,如果奖赏他们两人,就相当于鼓励边关将领冒险去搏功名而不把国家的安全放在眼里。当时的皇帝汉元帝非常欣赏两位将军的功绩,但无奈反对的大都是朝中重臣,封赏的事情只好搁置了下来,直到后来宗室刘向为陈汤等人说情,才让汉元帝有了充足的理由为甘延寿和陈汤封侯。事情本应到这里就结束,但历史告诉我们,官场上的事,没有多少是能轻易结束的。汉成帝刘骜即位后,丞相匡衡又上奏要求治陈汤的罪,原因还不过是当初陈汤未经允许擅自出兵。其实陈汤屡屡被人弹劾不只是因为这些,前文已经说过,陈汤小时候穷怕了,因此特别喜欢钱财,他出兵打仗的时候经常有不少缴获,但他别说和朝中大臣“意思意思”了,就连应该依法上交国库的都不愿意上交,甚至于还会接受别人的贿赂来帮别人谋便利,因此被朝中大臣看不顺眼也是正常。这一次,匡衡成功地把陈汤参了下去,汉成帝把他夺职下狱,甚至还要杀他,如果不是其他大臣求情,后来的历史就没陈汤什么事儿了。所幸他后来也没死,但工作也丢了,只好在家好好待着。

后来的陈汤可谓是几经沉浮,今天碰到点儿边疆上的事儿解决不了,就去找他出来做官,明天当权的换成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又把他搞了下去,陈汤也一直没有改掉自己的坏毛病,总是想办法弄点分外之财,最后就是因为搞钱,被掌权的王商抓住了把柄,要把他发配到边疆去,边疆的长官担心他当年打了那么大的胜仗,在塞外名望太高,会成为不稳定因素,还不让他去,发配到近一点的地方,又有大臣为他求情,最后只好作罢,让他留在长安,最后在长安病逝。

陈汤早年穷困潦倒的经历给他带来了难以消除的不良影响,让他养成了祸害自己半生的坏习惯,这不得不说是非常遗憾的,但他立下的功劳也一直被当时以及后世的人承认和铭记,我们评价他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客观,不知你对陈汤有什么样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