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政府官員的招商引資「軍規」

一位政府官員的招商引資“軍規”

導讀

一年前,有媒體刊發了時任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的 “招商引資29條軍規”,引起不少地方政府的強烈反響。今年3月,王文濤履新黑龍江代省長,媒體又在原有的29條軍規上挖掘出了新增的7條軍規。安邦研究員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總結和整理,期望為地方政府開展招商引資提供一些經驗和思路。

來源 | ANBOUND產業經濟研究中心

選自 | 地方政策 435期

01

招商引資的五大關鍵詞

首先是政策,畢竟優惠政策一直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主要手段,不過現在的優惠政策已經不再是過去拼資源拼環境的1.0版本,而是體現綜合政策環境的2.0版本,需要從人才環境到產業配套、物流集聚等形成產業生態圈的角度來支撐招商引資,形成專業的、量身定做的政策。

其次是資本,要做大產業基金,整合發展,多元發展,建立招商合夥人機制。

第三是人才,要引進專業人才,讓專業的人用專業素養、專業思維、專業方法幹專業的事,要放眼海內外,吸引專業團隊和專業人士。

第四是環境,尤其是政務環境要通過簡政放權實現務實高效,這就需要明確時限和目標:能夠網上辦的,實現零跑腿;有些必須要跑的,實現只跑一次;有的一次確實沒法跑完的,政府承諾你不用跑,我來跑。此外,法治環境要通過透明公開實現公平公正,人文環境要重商親商,生態環境也要良好宜居。

第五是結合,要與城市目標定位結合,與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與城市發展佈局結合,與國家區域戰略結合。另外,還要積極通過採取舉辦國際性論壇、會議等方式提升本地知名度、擴大朋友圈、增強影響力,從而為招商引資打通渠道。

02

招商引資過程中

要處理好三方面政企關係

首先就是要充分了解企業的特點和情況,要善於跟企業家交往,做到“親”、“清”兩個字,其中的要訣就是“抓兩頭、放中間”,“抓兩頭”就是要抓好招商接待、抓好落地推進,“放中間”就是要放開項目的操作實施,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市場來進行。

另外,政府也不能光聽企業自己的宣傳,要通過網絡、銀行等多種渠道瞭解和查驗企業的真實情況,弄清企業真正的資質、水平和實力,不是出價最高、成本最低的企業就是最好的,要把項目土地給最好的企業,企業拿出什麼樣的產品往往決定著城市會有什麼樣的面貌。

其次就是要懂專業,招商引資僅僅會“談”是不夠的,還需要專業的知識、專業的操作,要做到“又博又專”。政府要大力提升招商隊伍的專業化水平,開展專業招商,比如運用專業機構的招商合夥人模式,也可以採取聘任制公務員模式,探索實行招商人員收入與招商業績掛鉤,充分調動基層招商人員的招商引資積極性。

最後,招商引資不能一蹴而就,一個項目要落地可能要談很多年,下很大的工夫後才能實現動工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就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服務精神,更不能在企業落地後關門打狗、雁過拔毛。

03

要把握好三個平衡

招商引資本身就是一個市場化的博弈過程,涉及區域、政府、產業、企業的競爭,要適應並贏得這樣的競爭,就要有“吃虧是福”的觀念。

對此,就要重點把握好“三個平衡”:局部不能平衡就

尋求整體平衡,短期不能平衡就尋求長期平衡,靜態不能平衡就尋求動態平衡。讓企業進來就應該讓企業得到應得的利益,大企業落戶的要求相對較高,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樹立“先舍後得”的觀念,只有讓投資者獲利,帶動產業鏈配套發展,未來本地區才能獲得更多的稅收和就業,從而最終達到雙贏的目的。

04

產業選擇

要通過聚焦促進集聚

政府要通過聚焦促進集聚,以集聚推動跨越式發展。

在產業選擇上,重點聚焦主導產業和優勢新興產業;在招商區域上,金融、總部要聚焦中央商務區、高科技產業聚焦高新區,各區縣可以各自定位、錯位互補、協同發展;

在招商項目上,重點聚焦世界500強、國內500強等大型企業;在招商地區上,在現有歐美、日韓、港臺等傳統招商區域基礎上,要把德國作為重點招商區域。

對此,要形成“產業鏈招商”的理念,對重點產業進行細分,研判在其產業鏈當中,哪一段是國際上正在轉移的,哪一段是國內先進地區正在轉移的,哪一段又是適合本地發展的,以此來尋找產業鏈上的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領先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小分隊、敲門式招商。

05

要對產業企業形成動態化管理

招商引資不僅僅要關注“招”,也要做好“留”。比如,現代服務業企業大都是輕資產,離開的時候往往沒有徵兆。對此,就要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大樓物業就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一般企業如果要離開,肯定會提前3個月或者半年通知物業不再續租,這就給政府瞭解情況提前挽留提供了時間。對此,可以設立樓宇管理員,建立樓宇地理信息管理系統,並與物業管理公司形成信息通報機制,從而準確把握相關企業的運行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