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

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

浙江温州姚先生(化名)的儿子今年高考发挥出色,考上了北京某知名大学。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中,学校来电说可能无法录取。

原因是饶先生的一个举动:欠银行20万贷款不还已两年多。这下饶先生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

家长失信

导致儿子无法被名校录取

来自温州苍南县的小饶,是2018届高考生。由于发挥出色,他考上了北京某知名大学。

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学校一个来电,让一家人懵了:小饶很可能无法被录取。

为何会这样?小饶连忙向校方询问原因。而校方给出的解释是:

“我校在资格审查时发现您存在失信行为,请立即处理,否则我校将不予录取您的孩子。”

饶爸后悔莫及。原来,他欠银行20万贷款不还已两年多。

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

2016年5月,饶先生因跟银行贷款20万元后,未依约履行还款义务,被苍南农商银行诉至苍南法院。

经法院多方努力,穷尽执行措施,执行款项依然未能全部结清。去年7月,经申请人申请,案件进入终本程序,饶先生等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

即便如此,饶先生依然没有去还钱。

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

回想起自己被强制执行、纳入失信名单时,执行法官已明确告知失信后果,但当时姚先生心存侥幸,并未正视。如今看到儿子三年努力可能化为泡影,姚先生后悔不已。

他一改之前长达一年的执行过程中、怠于履行的态度,马上联系了银行,还清20万元。然后急切地给法院执行法官打去电话,“我已经把欠银行的款全部还上了,请尽快将我从失信名单中删除!”

近年“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案例还有不少:

6月12日,郑某的儿子被上海某国企拟录用,郑某担心自己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儿子的录用,主动来到苍南县法院,还清已拖欠7年不还的1万元。


7月6日,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发布《告知书》根据泉州市教育局通知要求,学校在新生入学报名阶段,需对新生父母是否属于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排查。如果新生父母任何一方确认为失信被执行人,学校不能为该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7月3日,衡水市桃城区人民法院向衡水一中、衡水二中、衡水中学实验学校等辖区内所有相关高收费学校发出司法建议,对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进行限制。

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

网友热议:

孩子该不该为家长失信行为负责?

小饶的经历在网上流传开后,也引发了一波争议。而对“父母失信,子女受限”这件事,家长们都有自己的理解。

有人认为,父母无信,子女作为利益的直接受益人,被牵连无可厚非

支持派

李想:法院把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列入失信黑名单,程序合法。学校在审查时出于校方的考量,有一套评判体系,无可非议。


球德诺:学校有自己的录取原则,不是上了分数线就一定录取,就像两个同分数的人,学校如果只有一个名额,请问谁来决定录取哪一个?德智体美劳都是衡量标准。


Koreyoshi_milly:如果是像军校等政治相关的高校或专业,这类是要进行政审的,政审不合格就不能录取。

但也有家长反驳: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为父母的过失承担责任。对付老赖,也不一定要牵连孩子:

反对派:

我是混世小魔王o_0:老赖固然可恶,但是父母失信、子女受限这本质上是一种连坐。债权人的财产权需要保护,孩子的受教育权难道不用保护吗?


唐冥冥:万一老赖坚决不还呢?就不让他儿子上大学了吗?这个问题还是值得商榷的~

看完这些案例,有人得出一个结论:在法治社会,父母失信行为一定会影响子女升学、入学。只有积极履行法律义务和责任,为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才不会影响子女前程。

对此事,你怎么看?

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
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
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儿子考上知名大学,差点因爸爸的这个行为无法被录取

团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