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如何提升充電設施用戶體驗

点评|如何提升充电设施用户体验

点评|如何提升充电设施用户体验

中汽中心試驗所電氣系統室主任黃炘

電動汽車在充電過程中,首先,遇到最多的是充電設施兼容性、安全方面的問題。因此,需要通過開展測試以及開展現場的調研去了解車樁的實際匹配情況以及產品技術一致性的情況,以促進標準完善和操作性提升。第二是充電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如電能環境、通訊干擾等。第三是充電樁損壞、操作方式、支付方式等方面,也能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

充電設施的完好率相對是比較高的,其中,充電站完好率能達到95.5%。對於充電接口兼容性方面,新產品兼容性是比較高的,按照現目前主流產品來看的話,包括舊版的升級樁能夠充電的成功率已經超過90%。只有2011舊版的充電樁成功率相對低一些,充電設施利用率也僅在15%左右。另外,充電站安全設置及指引標識方面,目前我們監控到具有滅火措施的有44座,具有充電站指引標識的31座,並且,充電樁的佔位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

關於用戶的充電體驗,不僅僅是用戶在充電時對使用APP的感受,還有電能質量、外部輸入對用戶的影響。我們在2016年的時候跟國外車企在10個城市做了電能質量的測試,是一個比較長期的測試,確實大多充電樁存在電壓不穩定、電壓諧波嚴重的情況。比如,可能晚上把車連上充電樁,當時充上電,但是第二天早上看的時候電並沒有充進去,嚴重影響到用戶使用體驗。另外,在居民區,因為居住周邊的用電設備,出現這方面問題會更多一些。比如說,在電梯旁邊裝了一個交流充電樁,就有可能在電梯升降的時候出現干擾的情況。

還有關於充電樁的定位問題,就是充電樁具體安裝在哪個位置。但是,對於具體車位比較難於尋找,也有一些充電樁雖然在APP裡有顯示,但沒有對外開放。比如地下車位找起來就比較難找。此外,還存在槍座的配合問題,就是充電槍進出不緊、拔不出來的情況。在充電和啟動的流程上,這個主要涉及到產品質量本身的問題,在間接設計方面,存在操作特別繁瑣的情況。

關於支付方面,目前大家都在努力實現支付方面的互聯互通,但是還是有很多或者有一些需要用充電卡或者自己的APP才能支付,這塊還沒有完全打通。

在充電用戶體驗提升方面,從技術角度來說,現在國內走的路線就是對於充電速率的提高,我們調查了很多車企,大家都在往大功率充電方面發展,到2020年的時候,要先上一個臺階,到2025年左右,可能真的就能批量實現大功率充電,或者300千瓦左右的大功率充電。但是商用車的要求更高一些,要到500千瓦左右。

總的來說,前期在技術路線上,乘用車方面還是要提高電流,因為提高電壓會帶來零部件耐壓等級的問題,因此第一步一般會先提高電流再提高電壓,最終達到15分鐘能夠充到80%的電量。商用車方面會比較快速實現大功率的充電。對於充電設施方面,充電接口是一個難點,目前的大致方向就是液冷,通過液冷實現快速的降溫方式,能夠提高電流。

目前,雖然我國充電設施的發展非常迅速,但和2020年500萬的目標比較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這個速度不是那麼快可以趕上去的。首先,和行業的人士交流,充電設施盈利的情況還是不容樂觀的,這方面如果沒有新的盈利模式的話,還是會影響到充電設施的普及。

其次是主流車樁的互操作性已經大幅提升了,雖然無法充電的技術問題大量減少,但大量非主流車樁仍存在較多的問題。比如說,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主流充電樁只有十幾二十個企業,但實際上有上百家企業,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不一定有那麼嚴謹的開發流程,導致在充電的時候,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因此,不管是通過認證或者其他方式也好,怎麼把整個產品質量把控好,才是提升用戶體驗最重要的方面。

最後,還有一方面就是充電設備質量的參差不齊,導致部分充電樁無法有效使用。比如,有的充電樁裝的很偏遠,使很多充電樁無法正常使用。所以實際、有效的充電樁並沒有那麼多。此外,在未來,大功率充電技術、無線充電技術、智能駕駛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結合,也會大幅度提高用戶體驗。

未來幾年內,隨著充電技術的提升和用戶使用需求的提高,充電行業也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本文根據黃炘在2018第三屆中國充電樁創新峰會上的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本人確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